滑马过栏
——跨栏步教学效果的实证研究

2019-05-23 08:41崔冬雪崔现飞芦小伟
石家庄学院学报 2019年3期
关键词:栏板栏架跨栏

崔冬雪,崔现飞,芦小伟

(1.河北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24;2.华北理工大学 冀唐学院,河北 唐山 063000)

0 引言

跨栏步和栏间跑技术是跨栏跑技术教学中的重点,跨栏步技术的好坏决定了跨越栏架速度的快慢,同时也为快速栏间跑奠定节奏基础[1].跨栏步由起跨攻栏、腾空过栏和下栏着地3个环节构成,是教学过程中学生较难掌握的技术,学生因担心动作不到位出现摔跤等伤害情况而产生恐栏心理.基于此,为了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合理的跨栏步技术,防止伤害事故发生,克服恐栏心理,设计了滑马过栏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掌握跨栏步技术的效果.

1 研究对象

以河北师范大学2015级体育教育专业学生为研究对象,探讨滑马过栏教学手段对学生掌握跨栏步技术的效果.

2 研究方法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验法和数理统计法进行研究.

2.1 文献资料法

通过查阅历年来的田径教学用书、中国知网发表的有关跨栏跑的文献,梳理出跨栏步相关的教学手段和教学理论,并与教学实践相结合,为后续的实验工作奠定基础.

2.2 实验法

2.2.1 实验目的

验证滑马过栏教学手段在相同教学时间内学生掌握跨栏步技术的效果.

2.2.2 实验对象

河北师范大学体育学院2015级体育教育专业的男生班2个,一个设为对照班,一个设为实验班.实验班18人,对照班19人,他们在大学之前没有跨栏跑训练经历,具体信息见表1.

表1 对照班与实验班学生基本情况表

两班学生在身高、体重、100 m成绩上无显著性差异,表明两班学生的水平一致,可以进行教学实验.

2.2.3 实验时间

2015年10月中旬至2015年10月底,在上完短跑课程之后进入到跨栏跑的教学中,每周进行2次课,每次课90 min,实验课次数为2次,第3次课进行技术录像,采集视频信息.

2.2.4 滑马过栏教学手段设计

滑马过栏教学手段主要是依据运动生物力学、解剖学和心理学原理结合跨栏步技术的结构和特征进行设计的,即:将教学中采用的栏架用跳马替代进行跨栏步练习,通过4步(起跨攻马、马上骑坐、支撑下马、滑马过栏)完成了从分解到完整的技术进程.

在起跨攻栏部分,遵循摆动腿与其异侧臂在人体额状轴的动量,为获得合理的抛物线轨迹及降低人体在栏上的腾空高度并保持良好的水平速度,设计了起跨攻马练习[1].

马上骑坐是针对跨栏步腾空过栏技术而设计的.起跨攻马通过起跨腿的蹬伸推送人体沿跳马的短轴向前滑行,在跳马上充分体会人体在起跨攻栏后的空中本体感觉[1].

在遵循起跨腿与其同侧臂绕人体垂直轴及躯干与摆动腿在额状轴上的动量守恒及摆动腿的下压和起跨腿提拉过栏的时机、幅度及动作连续性要求的基础上,设计了支撑下马练习,以解决空中动力来源问题[1].

为了达到实际跨栏跑的效果,在前三步的分解教学之后设计了完整技术滑马过栏练习,以此形成无差别的跨栏步技术[1].

2.2.5 实验班和对照班的教学方案

两个班学习跨栏步技术需要4个学时,共2次课,河北师范大学体育教育专业的田径课程为2次课/周,共4学时,教学过程见表2和表3.

表2 实验班和对照班跨栏课第1次课所采用的教学内容和手段

表3 实验班和对照班跨栏课第2次课的教学内容和手段

2.2.6 拍摄要求

拍摄内容:确定好起动位置自由跑动3~5步后跨越1个栏架,栏高91.4 cm.

摄像机定位及取景:将SONY摄像机放置在栏的侧面,主光轴正对栏架,以将栏前2 m、栏后2.5 m、高度2 m的空间放入镜头内进行定点拍摄.

拍摄次数:每人拍摄2次,选取最好的1次进行分析.

2.2.7 评价指标

主要测试指标为:起跨点到栏板的垂直距离、起跨攻栏躯干倾角、起跨攻栏结束时两腿最大夹角、栏上腾起的高度(栏板上沿到大腿下沿的距离)、下栏着地点到栏板的垂直距离及跨栏步技术的流畅性.

起跨攻栏躯干倾角、起跨攻栏结束时两腿最大夹角、栏上腾起的高度(栏板上沿到大腿下沿的距离)在拍摄后通过手工丈量进行比例尺换算得到.起跨点到栏板的垂直距离、下栏着地点到栏板的垂直距离在拍摄时进行测量获得.

跨栏步技术流畅性的判定:将视频剪辑好,打乱班级秩序,文件以编号命名发给3位专家.3位专家是从事高校体育专业田径教学的教授,由其进行评判,满分10分,3位专家根据学生的技术表现进行评判,以3位专家评判成绩居中的数值为最后统计数据.

技术评价标准如下:

9.0 ~10分:跨栏步动作正确合理,快速流畅地跨越栏架,完成跨栏步技术,身体平衡、肢体稳定性好.

8.0 ~8.9分:跨栏步动作正确合理,快速流畅地跨越栏架,完成跨栏步技术,身体平衡、肢体稳定性较好.

7.0 ~7.9分:跨栏步动作较正确,较流畅地跨越栏架,完成跨栏步技术,身体平衡、肢体稳定性一般.

6.0 ~6.9分:跨栏步动作基本正确,基本能够跨越栏架,完成跨栏步技术,身体平衡、肢体稳定性稍差.

6.0 分以下:跨栏步动作不正确,不能流畅地跨越栏架,完成跨栏步技术,身体平衡、肢体稳定性较差.

2.3 数理统计法

将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运用SPSS 20.0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处理,为研究分析提供数据支撑.

3 结果与分析

实验班和对照班各评价指标的比较结果如表4所示,由表4可以看出,实验组在起跨点到栏板的垂直距离、起跨攻栏结束时两大腿最大夹角显著大于对照组(P<0.01);起跨攻栏躯干前倾角度、栏上腾起高度及下栏着地到栏板的垂直距离显著小于对照组(P<0.01).

表4 实验班和对照班各评价指标的比较结果

现代过栏技术呈现出“远起跨,近下栏”的特点,起跨的任务是保持较高的水平速度,为迅速过栏创造更大的腾起速度和适宜的腾起角度[2].在110 m跨栏跑中,优秀男子运动员的起跨距离为2.00~2.20 m,在该距离范围内起跨是适宜的,可以获得良好的起跨角度以及身体重心前移的水平速度,在最大程度上减少速度损失[3].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的起跨距离显著大于对照班.这与起跨攻马的练习相关,起跨攻马要求重点在踏上起跨点后,体会躯干前倾、摆动腿的前摆和起跨腿的蹬伸迫使重心前移的本体感觉.因此,实验组在躯干与地面形成的夹角上要显著小于对照组,为重心快速移过支撑点提供了助力.

起跨攻栏结束时两腿最大夹角的大小,标志着在空中完成以髋关节为中轴的超越换位动作的幅度和时机,是起跨攻栏的结束和下栏着地时快速剪绞过栏的先决条件,优秀运动员该夹角可达125°以上[4].较大的两腿夹角可使两腿参与工作的肌群在快速收缩前获得较大程度的预先拉长,这对完成强有力的剪绞动作十分有利[5].这种力量的获得需要神经对肌肉准确的控制能力.教学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起跨攻栏结束时两腿最大夹角的大小显著大于对照组,这与针对腾空过栏技术的教学手段马上骑坐有着密切的关系.马上骑坐的动作过程是:练习者在第一步起跨攻马的基础上,将摆动腿的脚跟压落在跳马前沿后5 cm处(做好标记),起跨腿蹬离地面,摆动腿向前滑动,当摆动腿的大腿根部滑至跳马的前沿处,起跨腿外展提拉、屈膝折叠至跳马后沿,帮助者抱住练习者前伸的摆动腿,让练习者在马上呈躯干前倾、摆动腿异侧臂前伸的骑坐姿势[1].在这一过程中,起跨腿蹬离地面,摆动腿向前滑动增大了两大腿之间的角度,给了肢体和神经系统较强刺激,充分体会了摆动腿和起跨腿的动作配合以及动作时机,强化了本体感觉,提高了动作控制能力,节省了能量,保证了动作进行的协调性和流畅性.而在对照班进行跨栏步的教学手段的练习中,学生很难体会在空中的合理的肢体位置和用力过程的本体感觉,故影响了学习者完成动作的质量.

下栏着地点到栏板的垂直距离反映了过栏后摆动腿是否积极主动着地.实验结果显示,实验班的距离显著小于对照班,这表明实验班学生在过栏后摆动腿主动积极下压,躯干迅速抬起,缩短腾空时间,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获得支撑,为快速进入栏间跑做好准备.支撑下马的练习手段符合了动作技术的要求,摆动腿与起跨腿的配合协调,为流畅地进入栏间跑做好了准备.由于支撑下马是在马上骑坐的基础上进行的,在马上骑坐时人体处于静止状态,只有通过摆动腿的主动、积极下压,才能打破静态平衡获得动力,同时也为在运动状态下摆动腿快速完成动作提供了动作模式储备.对照组下栏着地点到栏板的垂直距离长,反映了在对照班的同学摆动腿过栏后着地的过程是被动的,因其采用的练习手段均为动态的,动态中因有速度作用,控制动作到位程度较差,致使本体感觉不清,影响了动作完成质量,影响了跑动速度.

通过最后一步滑马过栏完整技术的练习,促进跨栏步技术的流畅性、合理性和有效性.在比栏架要宽的、撞击不会翻倒的跳马上进行跨栏步的跑动练习,能有效地培养学生不畏困难、顽强拼搏、团结互助的精神,克服学习过程中对跨越栏架的恐惧心理.同时在换成栏架时,学生有种胜券在握的心理,进行练习时能够放得开,把技术表现得淋漓尽致,因而达到提高跨栏步教学效果的目的.在专家主观评定跨栏步流畅性及动作合理的得分上,实验班的得分也高于对照班.

4 结论

滑马过栏能有效提高学生掌握跨栏步技术的动作质量,缩短教学时间,是一种实效性强的跨栏步教学手段.

猜你喜欢
栏板栏架跨栏
我也了不起:王宝盈
新区300m2烧结厂台车栏板改造
一种电动自行车多功能后座的设计
最高的跨栏
普通碰撞事故为何造成重大伤亡事故调查揭开真相
自制软式栏板的妙用
巧用废旧羽毛球筒制作简易跨栏架
巧制跨栏架
体育课教学中跨栏架的妙用
少年跨栏运动员训练的“两抓”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