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社会对效率与经济利益的追逐,家庭教育的缺失及社会社交媒体带来的大量短信息也影响到了小学生,使其在行为习惯养成阶段发生了扭曲,不能形成良好的生活与学习习惯,从而对其未来的发展不利。并且在教学活动中这种现象发生频率较高,使教师不得不对这一现象产生担忧。本文以小学生行为习惯为主题,对如何发挥课堂主渠道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进行研究。
关键词:小学教育;课堂主渠道;行为习惯
一、 现阶段小学生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
现阶段在小学生中存在的不良行为习惯主要分为以下两部分:
(一) 不良语文学习习惯
从小学语文学习方面来看,小学生明显存在着大量的不良习惯,主要包括:不认真对待小学语文学习课程的预习与复习,甚至缺乏预习、复习的小学语文学习流程;习惯于使用网络查询小学语文学习资料,而忽视书本资料的查找方法;在课堂上容易被其他事物吸引,不能集中注意力听教师讲课;不愿意动脑思考教师提出的问题,而只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作业完成马虎,小错误不断;阅读时间不断减少,不愿意上写作课,不知道怎样安排写作内容;书写字迹潦草,笔画顺序不对。
(二) 不良生活习惯
从生活习惯来看,主要是集中在道德与品质方面的问题,例如在日常活动中表现消极,不愿与其他同学接触,缺乏关系和谐的伙伴;经常因为小事、摩擦而与教师或同学发生冲突;上课或参加集体活动不守时,上学经常迟到早退;经常对他人撒谎,不遵守规则与承诺;生活中浪费自然资源和物品,做出乱扔垃圾、破坏环境的行为;不遵守班级或社会秩序,不能做到礼让他人。
二、 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规律
小学生正处于家庭教育向学校教育,家庭向社会的过渡时期,同时也是小学语文学习的黄金时期,这段时期学生养成的行为习惯会伴随其一生,因此对其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的探索具有重要价值,有利于教师、家长将其融入日常教育来引导学生改正不良行为习惯,使其获得更为优质的未来发展。
关于行为习惯养成的规律包括:
(一) 斯金纳强化理论
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斯金纳通过生物反应实验提出了强化理论,理论以通过刺激塑造行为为核心,其内容包括两个方面:对于正确的行为给予正强化加以巩固;对于错误的行为给予负强化加以消除。这一理论也被引用至管理学中的人的激励,对于正确的行为通过奖励来鼓励其发生,对于错误的行为通过惩罚来使其消灭。
(二) 班杜拉社会小学语文学习理论
班杜拉的社会小学语文学习理论中最为著名的是提出了人的许多行为是通过对社会上认可的行为的观察、模仿所形成的,人们将这种社会上共同认可的行为称作道德,当人做出符合道德的行为就会被社会所接受,而当人做出不符合道德的行为则会被社会排斥,从而对人的行动做以指引。
(三) “罗森塔尔效应”
这种效应也可以称为期望效应,是利用期待值的变化对人产生作用,即当外界对某人产生了一个高的期待值,那么这个人往往会因为期待的作用而达到预期的效果,即是这个人以前的行为与高的期待值并不能相称,这种效应可以归类于正强化的范围之内。
三、
课堂主渠道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作用
《福州市中小学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实施纲要(2018—2020)》中实施途径中指出:“发挥课堂主渠道育人作用。”小学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基础性与主要学科,应当发挥此科目的课堂渠道,在课堂教学的点滴中抓养成促规范,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课堂主渠道对小学生行为习惯养成的作用主要包括:
(一) 语文学习习惯教育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渠道,只有通过这一渠道,学生获得的不仅是大量的成系统性的基础知识,还包括了学科技能与小学语文学习习惯,小学语文学习习惯是从小学语文学习实践之中总结出来的,能够帮助使用者快速掌握所学内容的核心内容,因此教师应当通过为学生介绍符合其阅读兴趣与难度的课外书籍,以项目合作小组的方式开展“每周一本书”的自主阅读,以及对书籍上的课文提前预习,提前查找文章的写作背景等方式,来引起学生阅读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二) 道德行为教育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与教学方式的创新,学校教育开始回归教育本质——传道、授业、解惑。小学语文教学大纲中对教学目标的描述中涉及培养全面发展的学生,提高整个民族的思想道德水平的内容。自古以来文学作品中都饱含作者的情怀与思想,通过古文的学习,教师可以对这些作品中所体现的道德水平进行品鉴。
(三) 素质教育
培养全面发展人才是国家对学校教育提出的根本要求,即强调了素质教育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性,而这一教育内容也需要在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中进行,通过教师进行教学活动设计,从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探索与小学语文学习能力、科学精神与民族情感,从而从内部影响到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四、
发挥课堂主渠道培养小学生行为习惯的措施
(一) 通过小组合作培养良好小学语文学习习惯
教师可以通过将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入课堂,通过学生在小组中的学习自治,来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在同伴群体中形成良好的小学语文学习习惯,而教师只需要对各个小学语文学习小组表现出高的期待值,为小學语文学习小组提出小学语文学习任务及检验标准,并适时给出引导就可以获得很好的行为习惯培养效果。
(二) 通过开设德育小课堂培养学生良好生活习惯
德育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道德和品质的重要方式,而单纯的理论授课对于小学生来说较为抽象,不容易对其行为习惯造成影响,因此教师可以在阅读教学中开设德育小课堂,通过辩论会、校园新闻播报、模拟社会游戏、演讲比赛等多样性的形式来让学生亲身体会到身边的道德与不道德,使两者在学生心中形成鲜明对比,从而自发地改正身上的不良行为与习惯,达到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的目的。
(三) 将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与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开发面向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强调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认识、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升综合素质,是一种很好地培养学生行为习惯的方式,因此教师应当试着将学生行为习惯培养与综合实践课程相结合,在课程这一主渠道的实践中使学生对社会榜样进行小学语文学习,通过典型示范的行为来获得良好的培养效果。
五、 总结
因此,培养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应当顺应并利用行为习惯培养的相关理论,以教师为主导者,通过课堂教学形式的变换实现良好小学语文学习习惯、生活习惯、素质教育的培养。
作者简介:
余秋金,福建省福州市,闽清县城关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