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优化途径

2019-05-18 09:16杨美娟
考试周刊 2019年41期
关键词: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育的目标发生了变化。教学不但要传输知识,更要加强思想教育,注重素质的培养。基于核心素养的初中课堂教学,不仅有利于完善中学课程的内容与结构,也能对中学生的品格塑造起到正面作用。本文分析了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关键词:核心素养;初中历史;教学策略

对一部分中学生来说,历史是相对枯燥的学科。历史学科具有较强的理论性,偏重于人物和事件的历史影响,随着知识难度的逐渐加深,学生学习起来难免感到吃力,容易丧失学习兴趣。为此,初中历史教师必须全面分析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核心素养视角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历史学科的魅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一、 初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师占主导地位

受应试教育思想的禁锢,历史课堂中,教师往往占据主导地位,教学的各个环节都由教师安排,教师控制着教学节奏,决定着课程内容、授课方法,作业布置。为了提升学生的学习成绩,让学生全面掌握考点,教师会在课堂上尽可能多地为学生灌输理论知识、罗列知识点,省略了互动时间,这就导致课堂活跃度不高,学生的自主讨论、发表见解、总结反思环节被忽视,学生无法实现自主学习,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得不到彰显,只能被动地接受知识灌输。

(二) 教学方法有待革新

部分历史老师未能挖掘历史学科的趣味性,在教学过程中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法,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使初中历史教学缺乏创新性和灵活性,枯燥乏味的教学氛围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同时,教师未能深入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学生的主观意识在初中阶段开始加强,开始进入叛逆期,主张个性,在学习上,这些特点也较为明显,对于陈旧的教学方法,学生的接受度并不高,若不及时更新教学模式,历史教学的效率只会越来越低。

(三) 教学目标定位不准

有些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将教学目标定位为提升学生考试成绩,以体现自身教学水平。部分教师在历史教学实践中,往往更加注重知识点的背诵,强调答题技巧,更关注如何提升学生的卷面成绩。这种功利性的教学目标使得教学成为教师和学校获取荣誉的工具,而无法满足学生发展的需要。教学目标的偏颇使得学生的历史思维得不到培养,很难为今后更深层、更复杂的学习打下基础。

(四) 忽视能力的培养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发现诸多历史元素,包括遗址、古董、字画等,甚至是家中常见的摆件、缝纫机、自行车、怀表等,都是历史符号。有些老师缺乏对生活化教学的认识,忽视了将知识联系生活实际的重要作用,导致教学与实践应用脱节。教师未能给学生提供实践机会,使得学生的观察能力、信息收集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都相对较弱,难以将历史知识转化为自身优势。

二、 优化初中历史教学的策略

(一) 立足核心素养,激发学生兴趣

核心素养视角下,教师要规划教学的总体目标、创新教学方法,以增强历史课堂的趣味性。首先,教师要挖掘历史学科的魅力,让学生感受到历史并不是枯燥的学科,转变学生對历史学科的看法。其次,教师要促进师生互动,加强师生间的交流,可以建立和谐友好的师生关系,消除学生的紧张感。教师可以与学生交流一些课外话题,带动气氛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进而适时地引入历史知识。另外,教师要加强表扬和鼓励,强化学生的成功体验,提升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只有帮助学生建立起学习兴趣,学生才能全身心地投入到历史学习中,提高历史学习的效率。

例如,在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学生喜欢影视剧的特点,引入电视剧作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导入《大秦帝国》《寻秦记》《秦始皇》等剧目,并向学生提问:“电视剧中的情节与历史史实有什么不同吗?你还想了解哪些内容?”中学生喜欢明星,喜欢时尚,教师还可以引入《神话》这部作品,组织学生讨论。剧中关于秦末农民起义的内容与教材较为吻合,教师可以直接截取这部分情节,将其作为教学资源,让学生通过观看影片直观地了解这段历史。这种教学方法更加具有趣味性,能够提高学生的接受度,加深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印象和理解。

(二) 穿插文史资料,丰富教学资源

为了深入了解历史知识,学生必须全面了解时代背景。历史教材中对背景文化的渲染不多,这也是文本缺乏吸引力的主要因素之一。了解历史事件的发生背景是学习历史的基础,初中教师要注重引入更多教学资源,填补教材的空白。历史与语文科目的关联性较大,基于二者的关系,教师可以借助语文知识增加历史课堂的文学性,强化学生对历史背景的感知,改善教学效果。一方面,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创造力,引导学生有效融合其他科目的知识,增强自身的历史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应利用便捷的网路途径获取更多教学素材,包括诗歌、小说、名言等,让学生深入了解历史背景知识。

例如,在《繁荣与开放的社会》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了解盛唐文化,教师可以启发学生思考,让学生利用学过的诗歌、文章来加以补充,丰富历史知识。在七年级下这一阶段,语文教材中包括《陋室铭》《望岳》都是唐代名篇,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诗歌特点了解唐代的文学风格,继而从刘禹锡、杜甫等诗人的人生经历出发,了解时代背景。同时,教师也可以引入杜甫的《忆昔》前六句,作者用浓丽的色彩描绘了长安的繁华景象,教师可以借助这种史料让学生感受到唐代经济的繁荣,同时丰富历史课程的内容,完善课程结构。

(三) 开展情境教学,强化思想教育

教材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知识构架,但知识体系却不够丰富和完整。教师不能对书本内容照搬照抄,要在生活中寻找简单易懂的教学实例,利用情境教学法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提高学习的乐趣。同时教师要在情境中融入情感,引发学生共鸣,使情境教学充分发挥其作用。教师要利用情境教学法让学生在预设情境中主动参与、积极表达,深入了解历史知识,在情境教学环节结束后,及时将其中蕴含的学科思维和能力要求传达给学生,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实践强化理论基础,树立起正确的价值观念。

例如,在《侵略与反抗》的教学中,除了口述,教师还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呈现列强侵华的图片、视频,包括火烧圆明园、南京大屠杀等事件的惨状,配合以背景音乐,营造出战争的残酷氛围,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怀,在历史教学中渗透爱国教育。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战争带来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活等层面进行研究,让学生了解战争的恶果,倡导和平,学会珍惜当下,珍惜来之不易的美好生活。

(四) 历史与时代结合,培养创新精神

学习历史的目的是为了“以史为鉴”,理论是在历史交叠中总结出来的,在正确看待历史问题的基础上,学生更要学会应用历史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历史学习中,诸多内容都是距今较远的时代发生的,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相贴合。教师要将历史与时代紧密结合,引导学生总结规律,多角度地对历史知识进行整合,做到“古为今用”,让学生利用历史知识探讨当今时代的历史现象。

例如,在《战后格局的演变》的教学中,学生已经对历史大事件有全面的了解,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储备,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明确战后的世界格局,并與当今的世界格局进行对比,分析变化和原因。同时,教师可以在课堂中引入时政热点,诸如“中美贸易战”“中巴合作”等,让学生利用历史知识对这些热点事件进行分析,讨论其意义,引导学生理性发表言论,提高历史学习水平。

三、 结束语

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新型教学模式逐渐取代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对于初中历史教学来说,培养核心素养是重中之重。历史教学要紧跟新课程改革的步伐,注重对学生核心素养的与培养,引导学生建立起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体验,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参考文献:

[1]王燕飞.基于初中历史教学需求下的核心素养培养分析[J].内蒙古教育,2017(8):124-125.

[2]黄云龙.初中历史教学对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培养研究[J].新课程(中),2017(2):26.

[3]何晓云.聚焦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优化初中化学复习教学——2017年福建省中考化学试题赏析及复习教学建议[J].福建基础教育研究,2018(1):122-124.

[4]辛金红.聚焦核心素养 培养家国情怀——以“中国民主革命的先行者孙中山”一课为例[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7(13):66-68.

[5]陶鸿.聚焦核心素养走向教学生活化——核心素养视角下的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J].思想政治课研究,2017(3):109-110.

[6]余建祥.基于核心素养视角下初中历史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J].文理导航(上旬),2017(4):66-67.

[7]朱可.历史解释是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核心——历史解释的内涵诠释与教学实施策略研究[J].历史教学(上半月刊),2017(5):9-18.

[8]伏军.基于核心素养的美育教学策略研究——以历史课堂教学为例[J].教育科学论坛,2017(34):29-31.

作者简介:杨美娟,福建省南平市,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第二中学。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