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情境下的初中古诗词教学方法探究

2019-05-18 09:16李薇
考试周刊 2019年44期
关键词:主题情境教学方法

摘 要:在初中古诗词教学中引入主题情境,以同一主题诗词作为学习内容,从教材课本相关诗词出发迁移到课外同一主体诗词,用情境导入、问题导入、生活化导入等多种情境教学法,最大限度激發初中学生学习古诗词的兴趣和热情,最终达到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的目的。

关键词:主题情境;初中古诗词;教学方法

新课标中关于初中古诗词阅读的要求是“诵读古代诗词,有意识地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赏水平和审美情趣”。教师要帮助学生感悟诗词,指导学生提高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古诗词主题情境教学是指在古诗词教学中,教师根据古诗词自身的特点,给出同一主题的诗词,由课内向课外,创设相关形象可感的情境,引导学生直观地获得相应的情感感受,触类旁通,最大限度地自主理解古诗词的内容、挖掘古诗词的情感。

本文将以边塞诗词为例,探究主题情境下的古诗词教学。

一、 走进课内诗词

古诗词教学要走进课内文本。教材的古诗词在选择上具有典范作用。用好、学好教材上的范本能为古诗词鉴赏打下坚实基础。

(一) 营造情境,静心默读

古诗词教学的一种误区是教师替代学生阅读:解释诗词内容,讲解主题情感。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诗词的阅读应该由学生体验完成。教者通过情境导入法,激发学生主动走进诗词。例如,教范仲淹的《渔家傲》时,这样导入:“人这一生会有很多次离别,有的离别是短暂的,有的离别是漫长的,要去千里之外的异乡,黑发去白发回。今天,我们走进北宋范仲淹的《渔家傲》,去感受一下边塞离别之思。”导入后,学生的情绪被调动。顺势让学生阅读词作,整个初读过程,采取默看的方法,让学生静心阅读。默看的主体是学生,但教师不是不作为,在默看前教师指导方法:1.结合注解;2抓住关键字词。学生在默读文本中,初步读出自己的体会。

(二) 加入情境,潜心美读

诗词的音乐节奏是美的,美读是体味诗词的好方法。加入多维互动的情境,可以更有效地读。《渔家傲》是一首边塞词。作品通过边塞之景,营造了苍凉的氛围,感情沉郁。教师在学生初读后,给学生听了《阳关三叠》,曲子的风格符合词作情境,学生听后沉浸其中。然后以此曲为背景,让学生配乐自由朗读。学生可以读全词,也可以读喜欢的句子。一位学生朗读完,安排师生评,评后再读,再读就是一次依据文本的改进。整个朗读都配了音乐,借助声频互动情境,学生读得更有兴致,也初步感受了诗情。

在初步朗读的基础上,教师再用语言强化情境,指导朗读:“古人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威武刚强的将军是经历了怎样的故事、怎样的内心,才会把眼泪落下。将军尚且如此,普通的征夫境遇应该更不堪吧。请大家再读‘将军白发征夫泪”。情境引导后,学生将“白发”两字读得沉重、缓慢了,“泪”也重读了,字的尾音也拖长了。在情境中,学生通过美读走进了诗词。

(三) 设置情境,联想想象

对古诗词的理解必须加入联想和想象,教师要引导学生结合文字,迁移、联想、想象。首先,教师可以调动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设置激励情境,进行联想、想象。如处理《渔家傲》“羌管悠悠霜满地”,教师设置激励情境和问题情境:“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霜”在李白诗中出现过;同样,“羌笛何须怨杨柳”中,羌笛吹奏《折柳曲》也有特殊含义,请同学结合旧知识,想想“霜”和“羌管”在这里的韵味,想象画面,用生动的散文化的语言描述这句词。分组交流,并推选代表发言交流成果。以下是一位学生的画面再现:

月光洒向大漠,冷冷戚戚,远远地飘来羌管之声,不知是谁在吹着熟悉的思乡的曲子。曲声如怨如慕、如泣如诉。推开窗子,想要把曲子听得更清,却看到月光下白色的霜,冷冷的铺地。一颗思乡的心,随着曲子向着故乡的方向,越飘越远。却不想,回去的只能是心儿,真正的归期却是无期啊。

其次,教师可以调动学生的生活经历、体验,设置生活化情境,进行联想、想象。学习《渔家傲》中的“将军白发征夫泪”时,调动学生的个人体验:“我们班同学有好多是随父母离开故乡,来这里生活学习的。好久没回去了吧?想不想家乡?”一石激起千层浪,班上的学生激动地回忆着,热烈地回答着。经过情境创设,学生写出了这样的鉴赏文字:

“少小离家老大回”,已是非常不幸。更有甚者“少小离家”“老大”还不能回。无论是将军还是征夫,都是壮士,都说“男儿有泪不轻弹”,这时,他们的眼泪无需掩饰,苍老的容颜,被边塞的北风吹出了刀痕一般的褶子,浑浊的眼里流下滚烫的思乡泪。

二、 迁移课外诗词

以教材为本,借助已学同主题的诗词,运用已有的积累,进行课外迁移,用导读情境法,学会处理同题材的其他诗词。

学习完范仲淹的《渔家傲》后,下发讲义,补充其他类别的边塞诗词。有思乡的哀情,有渴望建功立业的豪情,也有对统治者穷兵黩武的怨情。涉及诗歌有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李益《渡破讷沙》、王翰《凉州词》、陈陶《陇西行》等。处理这些诗词时用导读情境法。指导学生研究同题材课外边塞诗可用的方法:

1. 整理归纳已学过的边塞诗词;

2. 整理边塞诗词常见的意象;

3. 整理已学过的边塞诗抒发的情感。在旧知识整理归纳的基础上,学生自主学习讲义中的边塞诗。借助导读情境法,教师提供给学生一定的学习方向,学生自主研究,自读讲义中作品,写出每首作品抒发的感情。课外诗词学习过程中,上文提到的在情境中的默读、美读、联想想象可要引入进这一部分学习中。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为了结合课内课外,知识点之间进行迁移,将“边塞”题材归纳整理,培养课外同类题材作品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走出课内文本,达到真正阅读的目的。

主题情境的古诗词教学法主张在同一个主题下,借助多种情境教学法,让学生扎实于课内,面向于课外。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将古诗词教学从教师的“教”走向学生的“学”。

作者简介:李薇,江苏省苏州市,苏州市吴江区实验初级中学。

猜你喜欢
主题情境教学方法
初中英语写作教学方法初探
教学方法与知识类型的适宜
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实施
创设主题情境 感受语文课题魅力
主题情境教学提升初中生英语阅读能力的策略
让思辨之光闪耀课堂
实用型中医人才培养中慕课教学方法的探讨
文言文教学方法实践初探
初中数学教师不可忽视的几种教学方法
我的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