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阿替普酶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电图ST段回落的影响分析

2019-05-18 09:18高春香胡杰锋
心电图杂志(电子版) 2019年2期
关键词:阿替普溶栓例数

高春香,胡杰锋

(1.惠州市博罗人民医院心电图室,广东 惠州 516100;2.惠州市博罗县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广东 惠州 516100)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心血管内科疾病,主要特点为病情发展快、发病危急,具有极高的死亡率,对患者的生命安全造成了严重威胁[1]。静脉溶栓操作简便、治疗效果理想,是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重要方式,可对患者的左心室功能进行显著改善[2]。阿替普酶是一种新型的溶栓药物,其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获得了广泛的认可。基于此,为了进一步分析阿替普酶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及心电图ST段回落的影响,本研究对本院80例患者展开了观察,现将研究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17年7月-2019年1月进行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80例,按照入院顺序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0例。研究组男23例,女17例;年龄43岁-78岁,平均(56.21±3.47)岁;心功能分级:I级25例、II级15例。对照组男21例,女19例;年龄45岁-76岁,平均(55.76±3.62)岁;心功能分级:I级28例、II级12例。本研究已通过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选取的患者均同意参与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合并恶性肿瘤、精神疾病以及存在溶栓禁忌、药物过敏史者。经比较,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心功能分级等一般资料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

1.2 方法 研究组予以阿替普酶(爱德药业(北京)有限公司,国药准字:S20030095)进行治疗:静脉注射15 mg阿替普酶,注射时间为1 min-3 min;连续泵入50 g阿替普酶,泵入时间为30 min;连续泵入35 g阿替普酶,泵入时间为60 min。停止注射12 h后,取4,000 U低分子量肝素为患者进行皮下注射,持续7 h。对照组予以尿激酶(天津生物化学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12020492)进行治疗:取150万U尿激酶和100 mL氯化钠溶液的混合液为患者行静脉滴注,时间为30 min-60 min。12 h后取4,000 U低分子量肝素为患者进行皮下注射,持续7 h。研究组连续治疗5 d,对照组连续治疗7 d。

1.3 观察指标 (1)心功能指标: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心脏彩色超声检查对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EDD)进行检测,统计并比较检测结果。(2)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治疗后对两组患者心电图ST段基线的高度进行测量,若ST段回落幅度达70%以上,则视为完全回落;若ST段回落幅度达31%-69%,则视为部分回落;若ST段回落幅度低于30%,则视为未回落。回落率=(完全回落例数+部分回落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方法 统计数据均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Mean±SD)表示,进行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进行卡方检验。P<0.05表示组间差异显著。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比较 两组治疗前的LVEF、LVESD、LVE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治疗后的各项心功能指标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 两组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比较 研究组有效回落例数为38例,回落率为95.00%;对照组有效回落例数为31例,回落率为77.50%。研究组回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3 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多由冠脉血栓引发,因冠脉血栓破裂可释放促凝固活性物质,从而将凝血功能和血小板功能激活,最终导致血栓形成[3]。该病高发于老年人群,且随着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其发病率仍在持续上升。急性心肌梗死的致病因素有多种,包括暴饮暴食、过度疲劳、情绪激动、寒冷刺激、抽烟、酗酒等,患者可出现心率失常、心绞痛、心力衰竭、神志障碍、心源性休克、低血压、腹胀等症状,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了严重的干扰,病情严重时可导致死亡[4]。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关键在于尽快使闭塞的血管恢复正常供血,帮助患者减轻由缺氧缺血而引起的临床症状,防止引发不可逆的损伤。患者对溶栓药物的敏感程度较高,溶栓治疗可较快地对其冠脉堵塞情况进行改善,改善预后。溶栓治疗因操作简便、疗效显著,成为临床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常用手段,其常用的静脉溶栓药物包括尿激酶、阿替普酶等,因不同溶栓药物的治疗效果存在差异,故药物的选择一直是临床治疗的关注重点。

尿激酶是第一代溶栓药物,由人体肾组织培养而得,具有良好的溶栓效果。该药物能有效促进纤溶酶的生成,激活纤溶系统,进而对纤维蛋白原进行降解,实现溶解血栓的目的,从而发挥溶栓、抗凝的作用,使患者的症状得到有效缓解[5]。尿激酶虽然可对急性心肌梗死发挥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存在多种缺陷,如血管再通透率较低、不良反应较多等,因缺少对纤维蛋白的选择性,可对全身纤维蛋白发挥溶解作用,治疗中极易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无法获得令人满意的治疗效果[6]。研究显示,使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具有过敏反应,过程中不会形成纤溶酶原,可导致患者出现严重的出血症状,安全性较低。阿替普酶属于纤溶酶原激活物,作为第二代溶栓药物,具有溶栓率高、半衰期长等优势,能对冠状动脉血管发挥更显著的开通作用,从而有效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死亡率[7]。该药物可将血栓中的纤溶酶原激活,使其具有活性,进而对不溶性纤维蛋白进行降解,以此来实现溶栓效果;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可结合血栓部位的纤维蛋白、纤溶酶原,发挥理想的局部溶栓效果;与血栓表面纤溶酶原的激活具有选择性,可避免对纤维蛋白活性造成不良影响,减轻对机体凝血功能的作用,不易引发出血,且因不具抗原性,具有良好的重复性[8]。与尿激酶相比,阿替普酶可在更短的时间内将纤维溶酶分解成纤溶酶,随着纤溶酶生成速度的加快,血栓的溶解速度也相应提升,从而对患者的症状进行更快缓解,降低患者的死亡风险。此外,阿替普酶可作为纤溶酶的导向剂及催化剂,确保纤溶酶对血栓凝块进行更有针对性、更快的分解,显著提高了溶解率,优化了治疗效果。为了探索阿替普酶在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中的效果,本研究选取了80例患者进行了分组观察,结果显示:两组治疗前的LVEF、LVESD、LVEDD无显著差异(P>0.05),但研究组治疗后的LVEF、LVESD、LVEDD均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中有效回落例数为38例,对照组中有效回落例数为31例,研究组回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阿替普酶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中具有明显的优势,不仅能有效提升患者的心功能,还能对患者心电图ST段的回落情况进行改善,更快地帮助患者缓解临床症状,促进其生存率的提高。

表1 两组治疗后心功能指标比较(Mean±SD)

表2 两组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比较[n(%)]

综上所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可对患者的心功能及心电图ST段回落情况产生积极的影响,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阿替普溶栓例数
时间窗内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分析
阿替普酶在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中疗效和安全性分析
选择性静脉溶栓药阿替普酶治疗早期脑梗死的临床观察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急性脑梗死动脉溶栓治疗后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
更正
精确制导 特异性溶栓
阿替普酶溶栓联合序贯抗凝治疗急性次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
急性脑梗死早期溶栓的观察与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