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利敏
(河南省浚县人民医院,河南 鹤壁456250)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起病急且病情进展迅速的急腹症,随着发病率的持续增长,临床对该病诊断和治疗越来越重视。尽早诊断疾病并及早进行治疗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研究对急性胰腺炎患者和健康体检者进行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和C-反应蛋白指标联合检验,分析三者联合检验的早期诊断效果,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浚县人民医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80例为观察组,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为对照组。观察组男43例,女37例;年龄23~68岁,平均(48.36±4.77)岁。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24~39岁,平均(48.41±4.82)岁。两组受检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急性胰腺炎患者符合《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草案)》中有关诊断标准[1];受检者对本次研究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传染性疾病、急性阑尾炎等急腹症患者。
检查前1 d嘱两组受检者至少保持空腹状态8 h,以便第2日清晨检查。抽取两组受检者的外周静脉血5 mL,置于真空肝素抗凝管中,3 000 r/min离心10 min,提取上层血清,使用VITROS公司试剂盒VITROS350及速率法检测血清淀粉酶、脂肪酶,运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及免疫比浊法测定C-反应蛋白。
3.1 观察指标 血清淀粉酶、脂肪酶、C-反应蛋白水平。血清淀粉酶正常值参考范围为25~124 U/L,脂肪酶正常值参考范围为23~3 004 U/L,C-反应蛋白正常值参考范围0~10 mg/L。
3.2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分析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3.3 结果 观察组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受检者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和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受检者的血清淀粉酶、脂肪酶和C-反应蛋白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C-反应蛋白(mg/L)观察组 80 622.75±45.91△1 245.83±232.01△27.19±4.55△对照组 50 57.16±10.38 152.61±13.89 2.26±0.60组别 例数 血清淀粉酶(U/L)脂肪酶(U/L)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急性消化系统疾病[2],临床认为该病的发生与梗阻、酒精、外伤、血管等多种因素有关,表现为全身炎症反应,若未得到及时处理,会累及多个器官,对患者的生命安全构成威胁。临床上诊断急性胰腺炎一般应用腹部B超、实验室检查、CT等方法,但腹部B超检查结果容易受到脂肪、肠气等外界因素的干扰而出现误差,CT虽能够对胰腺器官的各种病变进行有效检测,但会对患者造成放射性损伤,早期疾病诊断中不适合应用。
急性胰腺炎患者在病发后的4~12 h内血清淀粉酶水平会快速升高,最高可超过正常值的5~6倍,因此可将血清淀粉酶作为早期诊断急性胰腺炎的参考指标之一,但是单一检测血清淀粉酶无法确诊,较多疾病的发生均伴随着血清淀粉酶升高的情况,故血清淀粉酶的特异性不高。脂肪酶主要存在于胰腺中,小肠等组织中少量存在,当患者的胰腺组织被破坏且胰管阻塞时,脂肪酶反流入血,其他急腹症发病后脂肪酶含量基本不会升高,而急性胰腺炎患者在发作后的12~24 h内脂肪酶开始升高,高峰值一般出现在24~72 h内[2],且持续1周,具有较高的特异性。但其虽可和血清淀粉酶互补,但也不能判断急性胰腺炎的病情严重程度。C-反应蛋白是临床上常用来反映机体炎症反应的敏感指标[3],对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C-反应蛋白检测,可发现C-反应蛋白水平快速上升,水平越高,患者的病情越严重、炎症反应越重。但是C-反应蛋白水平还会因机体其他炎症而出现升高情况,故而此特异性不高。而此3项指标联合检验能够提高急性胰腺炎的诊断准确率。本研究显示,观察组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水平、脂肪酶水平、C-反应蛋白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说明这3个指标水平会随着病情的加重而不断升高,联合检验能够较好地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综上所述,在急性胰腺炎早期诊断中联合血清淀粉酶、脂肪酶、C-反应蛋白3项指标进行检测诊断价值高,可为临床对症治疗方案的制订提供有效的数据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