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艳华
摘要: 好的语文教学的语言,应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高水平的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还能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
关键词: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启发性;趣味性;激励性;精炼性
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学生获得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这种能力的获得,除了从书本上学习之外,更多的还是来自日常生活中的语言环境的影响。其中教师的教学语言对学生的耳濡目染有着极大的引导作用。其次,语文教学过程中,各个知识點的切入,只有在情感的导向下其效果才会更佳。这种导向作为教学语言来说,表现性语言是较为合适的选择,因为这种语言是“人的心灵之所属,不是逻辑的,而是词和修辞的表达”。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要启动学生的真情,教者的教学语言至关重要。所以,研究和探讨教学语言,无论对教师还是学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因此,本人在此对语文教学中的语言艺术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著名教育家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我们深信,高度的语言修养是合理利用时间的重要条件。”所以,语文课堂教学艺术首先是语文教学语言艺术。这就要求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不仅要有较高的知识和道德修养,还应努力追求恰如其分的课堂教学语言。因为高水平的语文教学语言艺术,不仅可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启迪学生的智慧,提高学生的思想水平,而且还能使学生得到一种美的享受和情感的陶冶。那么,什么样的语文教学语言艺术才是高水平的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呢?我本人认为高水平语文教学语言艺术应具备以下特征:
一、教学语言的启发性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不在于全盘授予,而在于相继诱导。”思维规律告诉我们,思维启动往往从惊奇和疑问开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要运用启发性的语言,创设问题的情境去点燃学生的好奇之火,去打开学生思维的门户,用语言把学生的心点亮。为此,教师课前要设计好预习习题和课间提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看书,去听课。课堂上要注意循循善诱,因势利导,深入浅出,多用疑问性提问、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使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受到启迪,探求新知识,掌握新内容。如本学期在教学《小麻雀》一课时,文中写到:“日子就这么过去了,可普季克的翅膀长得不紧不慢。”我及时抛出:“不紧不慢”是什么意思?从这个词中你体会到了什么?很多学生马上想领悟到了这里指普及克的翅膀长得慢,同时也暗示了他想到外面的世界去的那种急切心情。
二、教学语言的趣味性
在课堂上,我们教师努力地想上好每一节课。可遇到“说者有心,听者无意”的情形,那么原本预期的效果便于无形中大大削弱了。每天一堂接一堂40分钟的课,即便是含金量很大的课程,对于生性好动、注意力短暂的小学生来说,可能仍然是一种难耐的“煎熬”。教师只有正确驾驭好课堂语言,尽量用生动、有趣的、幽默的课堂语言来弥补教学内容本身的呆板、枯燥,使学生能从原以为无趣的课堂中得到意想不到的享受和乐趣。幽默有趣的课堂语言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调节学生的情绪,还可以融洽师生的关系,有利于师生情感的沟通,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和知识的理解。因此一名好的语文教师要广采博闻与教材有关的笑话、故事、佳联、格言、警句、成语、典故、诗词等等,按照教学需要把它们引入课堂,调动自如,以塑造形象,创造气氛,让学生感到课堂新奇多趣,迅速理解和记忆学到的知识。
如本学期我在上《酿》一课时,文中小作者鲁莽地脱口指出自己最尊敬老师的差错,在现实生活中也遇见过,学生的兴趣不怎么高涨,课堂显得有些沉闷。为什么小作者会鲁莽地脱口而出,那种情不自禁怎么产生,没有探究下去。我便大声地说:“既然小作者是老师的‘粉丝,那怎么会使自己喜爱的老师难堪?”这句现代时尚的语言,立马让学生在欢笑声中进入了问题的思考。讨论之后,大家有了新的认识:那是小作者内心新旧知识的碰撞,撞出了不和谐但却实实在在存在的音符!同时认为小作者是一个诚实勇敢的孩子。正如希腊伟大的哲学家亚里士多德所说:我爱老师,但我更爱真理。学生的认知又上升了一个高度。既而,我又让学生讨论:碰到这种事情,怎么做才是最恰当的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个个畅所欲言,课堂顿时活跃起来。最后一致认为应该在课后与老师沟通,避免老师尴尬。这样一来,学生既理解了文本,学到了知识,又学会了怎样为人处事,教学效果明显,作为教师的我当时倍感成功。
但是要注意的是,课堂语言的幽默应和教师深刻的见解、教学内容结伴而行,要与无聊的耍贫嘴区分开,不能人为地穿插一些与教学无关的笑料,更不能滥用,否则就会有极大的负面影响,物极必反。所以语文课堂语言的趣味性在运用中要讲究一个“度”,这样才能给学生以美的享受,获得知识的愉悦。
三、教学语言的激励性
学生是我们教育的主体,教师要用自己的教学语言去调动和发掘学生内在的潜力,用激励的语言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究学习、掌握学习的本领。心理因素对于任何一个阶段的学生来说都是很重要的,学生总是很重视教师的评价。所以,对学生要以正面鼓励为主,少批评,多表扬,善于发现他们的闪光点,任何时间都不能伤害孩子们的自尊心,即使是批评也要充满鼓励性。俗话说好学生都是表扬出来的。可见,赞美的语言是何其的重要。课堂中,教师一句简单无意的评语,往往会左右学生的听课情绪,甚至可以改变他一生的命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妨多角度多方位的去留意学生的闪光点,把单一、平淡、随意性的“很好”“嗯”“不错”变为可激活学生思维的特意性语言,从而增加学生的兴趣,提高教学的效果。如“你真棒!”这样简简单单一句赞扬,会使学生信心大增,特别是那些缺乏自信心的学生。当学生的回答与确答案有些出入时,教师平淡的语气或是指责,会使学生失望、更紧张、思维出现空白,甚至还会产生厌学情绪。今后他会害怕回答问题,其他的同学也会受之影响,形成恶性循环。最终课堂上会只剩你一人唱“独角戏”。假如你能以鼓励的方式,和蔼地对他说:“你的回答与众不同,能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认为,能不能再换个角度思考?我想你是个聪明的孩子,一定会发现‘新大陆的。”老师亲切的鼓励,会激起学生去探究新知的兴趣。牵一发而动全身,全体学生也纷纷踊跃思考。这样的语言,既肯定了学生发言的勇敢,也激励学生树起积极思维的信心,又鼓励了群体,提高了对问题探究的效率。由此可见,这样的教学语言会使师生产生有效的互动,激活师生内在资源生成,使师生间思维的火花不断地碰撞,奏响语文教学的美妙乐章。
四、教学语言的精炼性
在网上听了许多专家的讲课,学校的教研活动中也听过不少同事的课, 他们那精炼简洁的语言着实让我惊叹。每每此时总是自责自己教学语言的啰里啰唆,过于冗长,从而造成了语无重点、索然无味。学生的激情往往难以激发起来,自然,高效课堂也无从谈起。于是,我常反思自己的教学语言。反思的过程中我更加坚定,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定要注意教学语言的精炼性,这样才能让学生从教师精练的教学语言中领会教师的意图,把握住知识的重点。曾在几经反思之后,下定决心,一定要自我培训——教学时一定要言之有序,语言简洁,条理清楚。教师要在课前对教材做深入钻研和细致分析,弄清知识的来龙去脉,掌握其确切的含义和规律,精心组织教学语言。开头,过渡,结尾都要考虑周到。只有思路井然有序,讲解才会条理清晰。问题的设计尽可能地精炼,课中放慢教学节奏,使自己有思维、组织语言的时间,力争能在最短时间内让绝大部分学生听懂并乐于接受。实践之后,发现学生较以前有明显的变化。原来教学语言拖沓罗嗦,学生反应淡漠;现在用语精练,学生的反应灵敏。这让我想起了老舍说的:“我们是语言的运用者,要想办法把话说好,不光要注意‘说什么,而且要注意‘怎么说。”确实,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考虑好“怎么说”,一定要使自己的语言精炼,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也会在潜移默化得以提高。
五、教学语言的感染性。
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感因素在各科教学中是最为突出的,它需要用情感来激发学生的思维,注重的是让学生在情感的感化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因此,其教学语言就必须要有感染力。在教学中,语言要新鲜活泼,富于激情,声情并茂,生动感人,使每一句话都充满着感情和力量,使学生在情感的熏陶中学到知识、受到启发。臧克家在谈到他当年在山东临清中学的教书经验时说,他的语言都是“以诗的几乎是疯狂的热情向学生灌注,尤其是在讲诗的时候,他们的热情被点上了火,大家在燃烧,感情像一股暖流”。这样的教学语言,使学生在激情的氛围中,情怀激荡、回味无穷。因此,教师的授课语言应注重在情感上下功夫。课堂上要尽量选择那些最能表达情感的词句来渲染感情。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置身于浓郁的文化氛围和活泼生动的语言环境中,受到教育和感染,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效率
总之,好的语文教学的语言,应是鲜活的、生动的、具体的、有生命力的。一个严肃而敬业的教师,应该像诗人那样遣词造句,挖掘“语言的金子”,不断锤炼自己的教学语言,逐步达到“片言可以明百意”,“言有尽而意无穷”的境界。因此,要成功地上好每一堂课,语文教师应不断提高自己的语言修养,熟练掌握语文教学语言运用技巧和艺术。
参考文献
[1]陶传贵.语文教学的语言艺术[J]文教资料,2005,(32):122-123
[2]克羅齐.作为表现的科学和一般语言的美学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17.
[3]老舍.论创作[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2:2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