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海妮
摘 要: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创意的进行教学设计,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空间,指导学生采用“自主一合作一探究”的学习方式,使用画一画,演一演,唱一唱,写一写等方法,进行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关键词:创意 阅读 教学 语文素养
创新是个民族的灵魂。《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课程总目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的激发,体现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课标》在实施建议部分强调,“阅读教学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要“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的、有创意的阅读”。
因而,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有创意的进行教学设计,创造宽松、和谐、民主的教学空间,指导学生采用“自主一合作一探究”的学习方式,使用画一画,演一演,唱一唱,写一写等方法,进行有创意的阅读,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一、画一画
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将抽象的语言文字符号,通过阅读、想象,转化为形象的情景画面。这种方法使用时,只强调“神似”,不过分的追求“形象”。
如,在教学古诗《泊船瓜洲》时,学生通过阅读诗句,能画出地形示意图:
图文对照,学生能深切感受到:诗人现在离家之近,思家之切,但却不能回家之急。
小学语文课文中,《草原》《林海》《詹天佑》等课文均可使用此法。
二、演一演
在教学中,创设课文情境,让学生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进行表演,将符号化的文本动作化。通过对人物语言、动作的反复揣摩、摹仿,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提高学生的感悟能力。
如《荔枝》一文,有这样一段话:“母亲扑哧一声笑了,筋脉突兀的手不停地抚摸着荔枝,然后用小拇指甲盖划破荔枝皮,小心翼翼的剥开皮又不让皮掉下,手心托着荔枝,像是托着一只刚刚啄破蛋壳的小鸡,那样爱怜的望着舍不得吞下……”
教学时,让学生反复揣摩、体会、表演这段话,特别是带点部分。学生很快就会体会到母亲对荔枝确实喜爱,爱得“舍不得吞下”。然而,这样爱,却让给了儿孙。通过前后对比,学生深有感触:母爱是伟大的,是无私的!
三、唱一唱
音乐是儿童喜闻乐见的一种艺术形式。阅读教学中,通过音乐这种载体,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唤起学生学习的激情与欲望。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使语文课堂得以拓展与延伸。
[案例1]教学《燕子》一课,读到课文的结尾,教师反问:停着的燕子成了音符,它们演奏了—首怎样的春天的赞歌,你能唱一唱吗?
学生稍一思索,唱起了《春天在哪里》这首儿歌。
[案例2]教学《鸟的天堂》一课,课文描写一只画眉鸟“站在一根小枝上兴奋的叫着,那歌声真好听”。教师问:这是一首什么歌,这么好听?
[案例3]教完毛泽东的《卜算子·咏梅》,可以设计这样的拓展延伸练习:“卜算子”是词牌,相当于歌曲中的曲调。请你联系这首词的内容和意境,想象这种词牌是什么样的曲调,试着把这首词改编成一首歌唱一唱。
四、说一说
“言为心声。”阅读教学中,要注意让学生以课文内容为凭借,通过角色换位,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进行宣泄、抒发。
[案例1]教学古诗《游子吟》时,设计了这样的拓展延伸练习:读了这首诗,请展开想象,将“游子”与“慈母”的“内心独白”说
一说。问题出示后,学生异常活躍。
(游子内心独白)
生1:妈妈呀,我真想你呀! 生2:过年的时候,我一定回来! 生3:挣够了钱我就回来! 生4:今后,我常回家看看!……
(慈母内心独白)
生1:孩子呀,你在他乡还好吗? 生2:出门在外,保重身体! 生3:好好工作,不要牵挂!......
[案例2]教学完《一夜的工作》,进行拓展延伸练习:
读了课文,你一定被周总理一丝不苟、忘我工作的精神所感动,你一定有许多心里话要对他说。请你面对课本上周总理正在工作的画面说一说吧。
五、写一写
“读”与“写”的训练贯穿于整个语文教学之中,既相对独立,又相互促进,二者密不可分。借助课文情境进行写的训练,既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又能为写提供题材,提高学生的习作能力。
可以写感受。例如《桂林山水》一文后设计了这样一道思考练习题:读了本课,你可能被文中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深深感染。可以试着吟一首诗或者写几句话,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续写。例如《穷人》《凡卡》《小抄写员》等课文,都可以续写课文的结尾。可以改写。可以进行人称的改写,还可以进行文体的改写。还可以进行其他文体的练习。例如学完《给颜黎民的信》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联系自己的读书实际,以颜黎民的身份给鲁迅先生写一封回信。
当然,教学有法,教无定法。特别是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要有创新精神,不断地对教法、学法进行创新,指导学生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