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应试教育主体地位被素质教育取代的当今社会,德育教育在学生成长道路上的重要性,逐渐为人们所熟知。作为小学阶段开展的必修课,将英语教学和德育课程相结合,既能够锻炼学生对英语加以运用的能力,又可以使其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实现全面发展。文章从三个方面,围绕着英语教学和德育课程的一体化展开了研究,分别是培养学习习惯、发挥榜样的作用、将二者进行有效结合,以期能够在某些方面给小学英语教师以启发。
【关键词】小学英语教学;德育课程一体化;实施策略
【作者简介】郑立军,山东邹平市开元小学。
引言
作为一种语言,英语的作用有两个,一个是帮助人们表达自身的情感需求,另一个是对文化知识进行传播,正是因为这样,以英语为主要内容所开展的教学活动,才被赋予了很强的思想性,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所流露出的态度、情感,往往会给学生带来十分直接的影响。由此可见,将德育课程和英语教学将结合,以德育课程为载体,完成对英语知识的传授,具有较为突出的现实意义,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和英语能力,也能够因此而得到显著提升。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小学生正处于英语学习的启蒙阶段,如果可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接下来更加深入的教学活动的开展十分有利。学习习惯的养成,往往在英语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则应当有意识的进行渗透及培养。小学阶段开展的英语教学活动,其内容相对感性,因此,无论是对词汇、语音还是语法进行教学,教师都应当突出“感性”的特点,合理运用模仿、示范等方式,帮助学生对语言加以感知,使学生对语言间的联系具有更加深入的理解。站在英语学习的角度上,教学的主要目的应当是对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进行培养。首先,教师应当让学生了解,认真倾听的意义,通过倾听的方式,锻炼自己的听力;接下来,教师应当鼓励学生积极地参与到课堂练习中,用英语表达自己的看法;最后,教师应当将教学重心放在朗读、背诵和书写习惯的养成上,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学习习惯是保证英语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基础,与词汇、语言知识相比,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更需要小学生引起重视。
二、将德育课程和英语教学相结合
面向小学生开展的德育教育活动,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均需要根据学生的需求不断进行调整。英语教学的目的则是使学生具备用英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实践性、交际性等语言固有的特点,决定了模拟教学的重要性。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时,应当把激发学生兴趣放在首位,通过构建教学情境的方式,保证每个教学环节都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教师在对“Would you like ……”这一在英语对话中出现频率较高的句式进行教学时,便可以将班级设计成超市或快餐店,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小组,分别围绕着教学内容展开交谈,在交谈的过程中,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印象被进一步加深,另外,这样做还对学生的创造性具有激发作用。学生在成为课堂的主人后,对英语的乐趣所在往往会具有更加具象化的体会,多数学生会选择通过合作的方式,取得更加符合自己内心定义的“成功”,这与德育教育的目的不谋而合。
三、充分发挥榜样具有的带头作用
小学生具有的模仿力,较初、高中生而言,往往更加突出,榜样的重要性也就不言而喻。教师的一言一行,给学生带来的影响是难以磨灭的,这就要求教师充分发挥自身具有的带头作用,用标准的语音和流利的口语,给学生带来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教师可以用英语表达出自己对学生的爱护和关心,这样做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还能够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见面时互道一句“Good morning.”,接受他人帮助时,将“Thank you”挂在嘴边等。由于小学生的生活主要是围绕着家庭和学校展开的,因此,教师在学生成长过程中起到的作用,需要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果英语教师能够扮演好“引导者”的角色,学生的行为举止也会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影响,实施德育课程的目的自然能够达成。
四、结论
综上所述,将英语教学和德育课程相结合,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不仅学生的学习效率会得到提高,教学活动的趣味性也会更加突出,这样做十分有利于学生英语学习信心的树立,在教学中,教师应当重点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形成自主学习的意识。另外,英语教师应当具备对英语教学和德育课程间关系进行科学处理的能力,避免喧宾夺主的情况出现,而是应当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将德育教育融入英语课堂,从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參考文献:
[1]王蒙蒙.小学英语课堂德育渗透有效性之探讨[J].中国校外教育, 2017(S1):74.
[2]张鲁静.语言类课程的德育内容与方法——以小学英语学科为例[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6(10):25-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