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用对比,让中学语文教学生动又深刻

2019-05-14 11:05胡秋梅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5期
关键词:联系对比

胡秋梅

摘 要: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巧妙运用对比教学,分别运用从现有文本中发现对比、适当联系已学篇目与现学文本之间的对比、通过补充材料巧设对比等教学方式,将会使我们的中学语文教学生动又深刻。

关键词:对比 找出 联系 补充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5-0050-01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修辞手法与文学表现手法。在中学语文教学过程中,如果能够恰如其分地运用对比教学,将会收到意想不到的良好效果。

1 找出文本中现有的对比

当我们上到《愚公移山》一文时,教师如果抛出一个问题:如何评价愚公的“愚”和智叟的“智”呢?要想较为全面而准确地回答这一个问题,就必须从对比的写法切入来引导学生正确看待这二人的名字命名的玄机。第一,愚公和智叟产生强烈的对比:一个高尚,一个平庸。作者在命名上,以愚公的大智大勇而命名为“愚”,以智叟的鼠目寸光而命名为“智”。这一颠倒,不仅加重了对比的色调,而且增强了讽刺的效果,很好地突出强调了愚公大智若愚、目光深远的人格魅力,对智叟的自以为是、目光短浅也予以有力的鞭挞。第二, 京城氏之子和智叟也是一组显而易见的对比:京城氏之子刚七八岁,听说愚公他们在奋力移山就“跳往助之”,而智叟则是“笑而止之”。一个稚子孩童尚且兴高采烈地来帮忙移山,那么智叟的阻止的行为,在对比之下,则更加令人不齿。于是,通过对比之下,更显出智叟对造福千万人的伟大事业的冷漠态度。第三处对比则是“寒暑易节,始一反焉”与“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这一处说的是人力与神力(超能力)的天壤之别,从愚公他们众多人员一年才往返一趟与神仙转瞬之间不费吹灰之力就能把山移走的鲜明对比之中,学生也能理解与体会到愚公等人移山的不畏艰辛、一往无前的伟大气魄,令人钦佩赞叹。

教学《捕蛇者说》一文时,如果利用对比教学串连起整篇文章的内容,则教学过程会更加顺畅,学生也更加容易体会出赋敛之毒有甚于蛇这一主题。这篇文章总共有四处对比,对比的角度各不相同。第一处,从生存情况来看,众乡邻“非死则徙,十室九空”,而蒋氏则“以捕蛇独存”,从这一处对比之中,可见从事农耕缴税家破人亡,比起捕蛇更加不幸;第二处, 从生活状况来看,众乡邻“哗然而骇,鸡狗不宁”,而蒋氏则“弛然而卧”、 “熙熙而乐”,众乡邻在悍吏收税时忍受类似于抄家的打砸搜抢,捕蛇人则可高枕无忧,通过这一鲜明对比,学生从中能够体会到古代吏治的严苛腐败、横行无忌,对赋敛之毒更加印象深刻、深恶痛绝。第三处,从遭到危险的次数来看,众乡邻“旦旦有是”,而蒋氏则是“一岁之犯死者二焉”,学生立即脱口而出:“比起种田缴税要天天担惊受怕、遭遇生命危险而言,那捕蛇简直是在天堂,好得不要不要的”,学生说的有些夸张,但是他们已经捕捉到了作品背后深沉的无奈、深切的同情,更有对黑暗现实的无情的嘲讽。第四处,从死亡时间先后来看,“则已后矣”二者的差异更加是可见一斑。于是,从这四处对比的寻找过程而言,整堂课更像是一堂穿越回古代,体会一次民生疾苦的独特之旅。

2 适当联系已学篇目与现学文本之间的对比

学习杜牧的《泊秦淮》中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这一名句时,我问了学生一个问题:去年我们学过杜牧的另一首怀古咏史诗是哪一首还记得吗?学生说是:“《赤壁》啊,里面有个名句是——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我接着问:“那么,同样是出自杜牧之手的咏史诗,它们有何不同呢?”学生细想了之后,有小组举手回答:“《赤壁》是说时势造英雄的,用东吴两个著名美女的命运以小见大来表现整个东吴如果没有东风必将生灵涂炭的恶果,用来影射当时得志的当朝官员没有真材实学的;而《泊秦淮》则是声东击西,表面上在批评歌女好唱亡国的靡靡之音,实际上是在批判那些来听亡国之音的达官贵人只知享乐、无心治国的。”听完学生的回答,我想,这次提的这处对比,给他们的思考空间应当比较大吧,我在下课前还抛出了高适的《燕歌行》中的另一名句:“将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课后布置了学生把这一句与课文中的这一句对比,指出二者的异同点并写出含义与感想。学生经过思考,真的挖掘到了其中的差异,这是他们的进步之处。

3 通过补充材料巧设对比

教学《扁鹊见蔡桓公》一文时,当我翻译完全文,让学生来说蕴含的道理并分析扁鹊与蔡桓公二者的形象特点时,大部分学生其实还是有些懵的,因为没有一个对比的支点来支撑他们对人物形象的挖掘。于是,给学生补充了两则材料:

医扁鹊见秦武王,武王示之病,扁鹊请除。左右曰:“君之病在耳之前,目之下,除之未必已也,将使耳不聪,目不明。”君以告扁鹊。扁鹊怒而投其石曰:“君与知之者谋之,而与不知者败之。使此知秦国之政也,则君一举而亡国矣。”

——《战国策·秦策》

羽(指关羽)尝为流矢所中,贯其左臂,后创虽愈,每至阴雨,骨常疼痛,医曰:“矢镞有毒,毒入于骨,当破臂作创,刮骨去毒,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仲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习竽饮食相对,臂血流离,盈于盘器,而羽割炙引酒,言笑自若。

——选自《三国志·关羽传》

补充这两则材料的用意是让学生通过不同病人对待治病的不同举动、同一个医生(扁鹊)对待不同病人的行为来分析解读出主要人物扁鹊与蔡桓公的形象特点来。通过对比,学生归纳出来扁鹊是一个直言不讳、医术高超、恪盡职守的名医,而蔡桓公是一位讳疾忌医、刚愎自用的国君,顺便也分析出关羽的特点:有异于常人的胆识,沉着冷静。并接着点拨:“所以说性格决定命运,因为关羽刮骨去毒时谈笑自若,他吃得苦中苦,才能日后方为人上人。而蔡桓公相比较之下就显得遇事畏畏缩缩,因此他最终只能病死。”

综上所述,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之中,如果我们能够巧用对比来教学,将会收到更加良好的教学效果,它能让我们的语文教学摇曳生姿,生动而又深刻。

猜你喜欢
联系对比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俄汉成语中动物形象特点分析
浅谈平面图与立体图的思维培养
克里斯托弗·马洛与陶渊明田园诗的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