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领域副文本的表现形式和功能意义

2019-05-14 11:05胡燕娜
读与写·教育教学版 2019年5期

摘 要:翻译领域的副文本是连接译本与译本外围信息的重要纽带。然而长期以来,译界对副文本的关注大多从序跋和注释角度出发,忽略了封面、封底等副文本的其他因素,从而降低了副文本对于推进译本生产、销售、传播等方面起的积极作用。作为中国文学“走出去”的成功典范,鲁迅小说蓝诗玲译本的副文本研究有助于我们厘清翻译领域副文本的表现形式和功能意义。

关键词:副文本 《鲁迅小说全集》 蓝诗玲 蓝译本

中图分类号:H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578(2019)05-0005-02

1 翻译领域的副文本理论概述

经国内众多研究者考证,副文本这一概念最早由法国文论家热拉尔·热奈特(Gérard Genette,1930-)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为了阐释这一新的议题,他相继出版了三部法文版著作《广义文本之导论》《印记文本》和《门槛》来阐述这一论题。但因为法语为小众语言,三本著作出版后在理论界并未引起学者应有的重视。直至1997年,译者Jane E.Lewin将他的著作《门槛》翻译成英语,由剑桥大学出版社作为“文学、文化、理论”系列丛书之一进行出版,英语学界才得以第一次从总体上了解副文本这一理论内涵。因热奈特本身是著名的文论家,他提出副文本理论的初衷是作为文学理论来阐释文学批评和叙事学领域的新问题的,但后来随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翻译理论从原初的语言学阐释视角转变至文化转向研究,副文本在连接文本与文本外围的强大功能中脱颖而出,日益受到译界的广泛关注。

1996年芬兰学者Urpo Kovala用副文本概念阐释了英美文学的芬兰语翻译。2000年,在巴塞罗那召开的“第七届国际翻译大会”上直接以“翻译中的副文本要素”作为主题,与会

学者共提交论文90余篇。后来,这些论文被集结出版,书名

为Translation Peripheries: Paratextual Elements in Translation(《翻译边缘:翻译中的副文本元素》)和Text,Extratext,Metatext and Paratext in Translation(《翻译中的文本、外文本、元文本和副文本》)。至此,翻译领域的副文本研究全面引起了学者们的注视。中国国内对副文本的研究大致经历了“1986-2005发展初期、2006-2010稳步增长期和2011-2016快速激增期”三个阶段,发展趋势主要由文学领域向语言学领域,再向翻译研究领域扩展。然而,国内翻译研究者感兴趣最多的是副文本因素中的序跋和注释,其他副文本因素如封面、封底等因素还未引起学界应有的重视。事实上,只有将译本的所有副文本因素综合起来考量才能客观揭示译本在目的语语境中成功流通的原因,从而为中国文学“走出去”激发新的思索路径。

2 鲁迅小说蓝诗玲译本及其副文本因素

蓝诗玲(Julia Lovell,1975-)从1994年起进入剑桥大学伊曼纽尔学院中文系(Emmanuel College, Cambridge University)学习中文。1998年本科毕业后,来到南京大学——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中美文化研究中心(Hopkins-Nanjing Center for Chinese Studies)交换学习一年。后因研究需要,多次到上海、北京、南京作文化考察并搜索资料。完成学业后,先在剑桥大学皇后学院担任高级研究员(Junior Research Fellow at Queens College ),讲授与中国历史和文学相关的课程。2007年起担任伦敦大学伯贝克学院(Birkbeck College)高级讲师(Senior Lecture),现为该学院历史、古典与考古学系教授,主要讲授现当代东亚史、中国现当代历史与文学等课程。蓝诗玲著译等身,集教授、学者、翻译家、专栏作家于一身,为中国文学、文化走向西方读者作出了积极的贡献。截至日前,蓝氏共翻译了七部中文小说,其中五部独立完成,两部与他人合作完成。

让蓝诗玲在世界范围内声名大噪的是对于鲁迅小说全集的翻译,这个译本(以下简称蓝译本)被美国加州大学中国现代史专家华志坚称为“可能是有史以来最为重要的企鹅经典”。国内知名购书平台当当网读者对该书的评价是100%的好评率,读者表示:“蓝版的翻译很喜欢,很多方面译得很巧妙,佩服。”①蓝氏也曾在纪念鲁迅诞辰130周年媒体采访中强调:“我收到大量读者的反馈,其中有英语系教授,来信告知他们将鲁迅列进了20世纪最伟大的短篇小说家的名单之中;也有来自之前对中国或中国文学完全没有涉猎的读者,说鲁迅笔下绍兴的儿时生活场景,唤起了他们对自己童年的无限思怀。”②显而易见,经蓝诗玲的译文,鲁迅作品被更多更广阔的英语世界读者所接受。笔者认真研读了蓝氏译文后发现,除了译者高超的翻译技能,如采用“reword”(变化说法)、“faithful recreation”(忠实性再创造)、“explanation”(解释翻译)等翻译方法缩短源语文本与目的语读者之间的距离外,副文本因素也起到了不容忽视的作用。

2.1 封页

蓝译本封面营造古色古香的中国氛围。封面的三分之二版面是一个清末民初男子的背影,该男子的装束是典型的鲁迅笔下短衣帮的打扮样式,即该时期社会底层人士的穿着方式,这一设计向读者传输了该译本的写作背景。封面三分之二位置上醒目地写着“Penguin Classics”两个字。鉴于企鹅出版社在西方世界的强大市场占有率和较高读者满意度,能入选企鹅经典系列的著作必是毋庸置疑的精品。蓝译本经企鹅出版社出版发行,本身就向西方读者喻示了该译本的地位。封面的下面三分之一部分是原作者名字(Lu Xun)和书名(The Real Story of Ah-Q and Other Tales of China)。在书名的下面,写着一行和书名字体大小一模一样的字:The Complete Fiction of Lu Xun。这样做的目的是提醒西方读者该译本囊括了鲁迅的全部小说作品。众所周知,在众多鲁迅小说作品英译者中,目前市面上最被世人认可的当属中国译者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美国译者威廉·莱尔(William A. Lyell)和英国译者蓝诗玲。然而,在这三组译者中,蓝译本第一次将鲁迅的34篇小说集结翻译成了英文,是第一个真正意义上的英语全译本。这是因为,杨氏夫妇虽然翻译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上的33篇小说,但却遗漏了鲁迅的小说处女作《怀旧》。而威廉·莱尔的译本囊括了《呐喊》《彷徨》中的25篇作品和《怀旧》,但却遗漏了《故事新編》中的8篇作品。西方读者为了一窥鲁迅小说的写作全貌,往往会选择购买全集作品,企鹅出版社的这一设计很好地促进了该译本的成功销售。

2.2 封底

蓝译本的封底以黑色为底色,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受。封底最上面的醒目位置用红色字体援引了《狂人日记》中关于吃人的一段话:“The most hated man in the village had been beaten to death…and some of the villagers had dug out his heart and liver, then fried and eaten them, for courage.”③蓝氏共34篇译文,出版社特意摘录了这么一段耸人听闻的文字,而且用红色字体标出,目的昭然若揭,那就是引起西方读者对东方文化的好奇心和窥探心,用感官刺激的方式鼓励他们对译文进行阅读。不可否认,企鹅出版社的这一做法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译本的流通,不失为打开销路的成功之举。封底上还有出版社对鲁迅作为文学家的简介。该简介突出了鲁迅被誉为现代中国文学奠基者(founding figure)的地位,同时指出了他最有名的几部作品,如《阿Q正传》《狂人日记》《离婚》和《祝福》。鉴于鲁迅在世界文学场中举足轻重的地位,他的文学作品达到了世界性和民族性的高度统一,只要对中国文学稍作了解的西方读者对以上几部作品基本略知一二,这样一下子拉近了鲁迅与西方读者之间的空间距离,从而鼓励他们对鲁迅小说全集的阅读,以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写作风格和作品反映的社会风貌。

2.3 序言

蓝译本的序言共有三个,分别是企鹅出版社写的序言,譯者蓝诗玲写的序言和旅美华人作家李翊云写的后记。出版社写的序言较简短,内容包括鲁迅的生平介绍和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对译者蓝诗玲和后记撰写者李翊云的介绍。蓝氏的序言较详细,篇幅达27页,内容涵盖鲁迅所生活时代的社会背景、鲁迅的创作历程和主要作品的思想内涵。对于这些内容详略得当又颇具学术性的介绍目的是为了让读者对于鲁迅小说的精神内涵有个总体性的把握。众所周知,中国文学作品走入西方举步维艰,其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西方社会一贯以来对于中国的主观化臆断。因此,无论是出版方还是译者或推介者在向西方读者介绍鲁迅时,更多地是从鲁迅作品的经典性和审美性角度展开,突出其世界性。而旅美华人李翊云撰写的后记更是弱化了鲁迅作品的政治性,向读者娓娓道来推介者本人如何作为一名普通读者从鲁迅作品中汲取其在当今世界的普世意义,从而降低了西方读者对于中国文学作品的思想隔阂。

3 结语

鲁迅小说全集的蓝译本已经引起了国内外专业学者和普通读者的重视,从而成功进入了西方目的语语境,堪称中国文化“走出去”的成功典范。在研究该译本正文本的同时,我们不能忽视对于副文本因素的综合考量,探索副文本如何助力译本在目的语文化中的生产、传播和流通,这将大大有助于中国文化在西方世界的视域融合。

注释:

① http://product.dangdang.com/1185080506.html?point=

comment_point

②http://news.sina.com.cn/c/2011-09-23/063823203427.shtml

③ 参见《狂人日记》原文:“他们村里的一个大恶人,给大家打死了;几个人便挖出他的心肝来,用油煎炒了吃,可以壮壮胆子。”(鲁迅,2005:3-4).

参考文献:

[1] Genette,G.Introduction to the paratext[J].Trans. M.Maclean.New Literary History,1991(22):261-271.

[2] 殷燕,刘军平.国内副文本研究三十年(1986—2016)——基于CiteSpace的科学计量分析[J].上海翻译,2017(04):

22-26.

[3] Lu Xun, The Real Story of Ah-Q and Other Tales of China:The Complete Fiction of Lu Xun,Lovell, Julia.Trans.London:Penguin Books,2009:xlv.

[4] 鲁迅.鲁迅小说全编[M].北京: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2005:3-4.

[5] 孙敬鑫.蓝诗玲.中国新生代汉学家[J].对外传播,2011(06):61.

作者简介:胡燕娜,女,浙江宁波人,讲师,研究方向:翻译理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