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佳怡 石世平
摘 要:团体心理辅导通过团体内人际互动,使团体成员自知并自助。教练心理学是一门建立在成熟的学习理论和心理学理论框架之上的、为提高人们在个人生活和职业领域表现水平的科学。将教练心理学的有关技术引入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提升团体心理辅导实效,使团体成员进一步认清自我,充分发挥团体成员自身潜能,为团体成员提供更多帮助。团体领导者与团体成员双方应通力合作,良性互动,使团体心理辅导真正发挥其影响和作用。
关键词:教练心理学;教练技术;团体心理辅导;心理健康教育;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4107(2019)05-0090-03
中央 16 号文件《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心理健康教育,根据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引导大学生健康成长。《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中也指出,应大力促进心理育人,营造心理健康教育良好氛围。团体对一个人的成长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互动,可以使团体发挥助人功能。目前,团体心理辅导已广泛应用在大学生人际关系辅导及生涯辅导等领域,对改善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有重要意义和作用。目前,第一批00后已经进入大学,如何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发挥团体心理辅导的优势,提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成为当前一项待解决问题。
一、团体心理辅导概述
(一)团体心理辅导的概念
团体心理辅导,是团体成员在团体的情境下,借助团体的力量和各种心理辅导技术,通过团体内的人际互动,使团体成员自知并自助,进行观察、学习、体验、讨论,从而达到消除症状、改善认知、调节情绪、改变行为、培养健全人格的目的[1]。
(二)团体心理辅导的组成
团体心理辅导通常由一位或两位咨询员主持,一般称之为团体领导者;多名访谈者参加,一般称之为团体成员[2]。团体的规模不等,少则三至五人,多则十几人甚至几十人。
(三)在大学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优点
1. 影响广泛,感染力强。在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活动时,每位团体成员既可在活动中受到多名成员的启发,也可对多名成员产生有益影响,成员间相互支持,有效形成多维互动。此外,由于团体活动是成员收获经验感悟的主要来源,团体成员对团体领导者的依赖相对较少。
2. 容易迁移,实用性强。团体心理辅导创造了一种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的社会情境,团体成员在辅导过程中的表现也是在一种社会环境下的表现,团体成员在活动中积累的经验实用性很强,很容易运用到现实生活中去。
3. 省时省力,效率较高。相比一对一深度咨询,团体心理辅导更能够在有限的时间内帮助到更多的人,有效缓解了个别咨询中咨询者数量严重不足的问题。
(四)在大学中开展团体心理辅导的局限性
1. 针对性不强,作用有限。团体心理辅导活动中无法保证对每一名团体成员照顾周全,也无法保证对每一位成员都有效。
2. 对团体领导者要求较高。在高校中,团体领导者的构成主要为心理健康中心老师及院系辅导员。部分团体领导者只接受简单培训或不接受专业培训就直接上岗,而团体心理辅导的实际效果与团体领导者的人格、专业技术、伦理道德等方面密切相关,不称职或培训不合格的团体领导者直接影响着团体辅导的效果,甚至有可能对团体成员造成伤害[3]。
3. 团体成员可能会过度依赖团体来完成工作,在团体中解决问题可能会花费更长的时间。
4. 团体成员可能存在自我暴露不足的现象。这一方面是因为高校中部分团体心理辅导的团体领导者为院系辅导员,院系学生在参与团体心理辅导时与团体领导者或其他团体成员存在利益牵扯,或团体成员本身相互熟识且存在一定竞争关系,无法全情投入;另一方面是因为学生可能会害怕自我暴露过多时其他团体成员没有进行保密而使自身受到伤害,从而使学生自我暴露不足,团体辅导很难深入开展。
5. 团体成员可能存在从众现象。团体心理辅导为学生提供了聆听他人心声的机會,但也有可能使团体成员迫于团体的压力或懒惰等原因,在进行个人分享时存在从众现象。
二、教练心理学概述
(一)教练心理学的概念
澳大利亚学者格兰特于2002年在伦敦首届国际教练心理学大会上提出,教练心理学是一门建立在成熟的学习理论和心理学理论框架之上的,为提高正常的、不具有心理问题或精神疾病的临床症状的人们在个人生活和职业领域的表现水平的科学[4]。
(二)教练心理学与教练技术的区别
其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明确强调了心理学理论在教练过程中的中心作用。脱离了心理学原理基础的教练行为有可能无法为受教者带来益处,亦不利于教练者和受教者之间健康有效教练关系的建立。
(三)教练心理学与团体心理辅导融合的可行性分析
教练心理学与团体心理辅导存在着一定相通之处[5]。(1)教练与团体领导者的目标均为提高个人在现实生活表现;(2)二者都提倡用有技巧的引导式提问来激发来访者的自我探索;(3)二者在教练或团体辅导过程中,团体领导者和教练都肩负引领、陪伴、支持的任务。
两种技术的相似之处为二者的融合奠定了基础,而教练心理学中的一些方法理论及技术可以引入现有团体心理辅导,从而提升现有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
三、教练心理学在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应用
(一)以人为本,发挥教练的“号角”作用
教练心理学的指导思想之一为人本主义心理学,其鼓励人的成长和发展,提倡挖掘人的潜能,相信受教者具有自我发展、自我成长、自我改变的能力。教练将更加重视受教者本人的意愿,提倡在谈话时进行适当指引而非主导整个谈话方向,尊重受教者本人的主导权,从而使受教者建立较强的责任感、力量感和行动意识。在良好的教练关系中,教练与受教者能够做到相互理解与相互接受,受教者能够用更成熟的方式澄清自身感受,提高自我接纳,并与他人相联结。
在团体心理辅导的进程中,团体成员可能会出现自我暴露不足、参与度不高等情况。此时可借助教练心理学中以人为本的思想,吹响“号角”,为学生加油打气,鼓励学生发挥自身潜能,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敞开心扉,提高自我觉察。充分挖掘团体心理辅导中的团体动力学基础,鼓励团体成员积极参与团体活动,用更智慧的方式觉察自己和他人,达成自我接纳与自我成长的目的。
(二)感知存在,发挥教练的“镜子”作用
教练心理学受存在主义哲学的影响,提倡感受自我存在,理解自身经历,发觉自身价值观,勇敢探索自己所坚持和信守的信念,而非不加批判地随波逐流或人云亦云。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团队成员发表观点时可能存在从众现象。团队成员发表意见时若并未进行深入思考,内心体验自然不够深刻,团体心理辅导发挥的作用也较为有限。通过引入教练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发挥教练的“镜子”作用,使团体成员认清自我,建立自身认同感,提高自身价值感,做到不迷失自己,不盲从他人,勇于表达自身感悟,并在互动中理解自己与他人,将使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发挥到最大。
(三)建构系统,发挥教练的“齿轮”作用
系统论为教练心理学建立系统观,以系统的眼光审视教练过程,提倡整体大于部分的总和,教练的效果由多个因素影响,最终效果由多个因素叠加而形成。教练系统由教练和受教者共同构建,双方在教练过程中不断交流,形成反馈,其反馈的程度影响系统的开放性,而系统的开放性直接影响系统的质量。
类似地,可将教练心理学中的系统观引入团体心理辅导中。正如同教练系统由教练者和受教者共同构建,团体心理辅导系统由团队领导者和多名团体成员等元素构成,他们在性格、教育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彼此之间的开放程度影响着团体辅导的效果。通过引入教练心理学中的系统观,能够帮助团体领导者和团体成员认识到自身均为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都应树立系统观和大局观。而团队领导者和成员作为系统的重要环节即“齿轮”,应充分发挥自身操作性主体作用,确保自身环节的有效运转。对于团体领导者而言,应加强理论学习,接受技能培训,提高专业素质,确保在活动中做到科学引领;对于团体成员而言,应做到全情投入,对团体领导者和其他团体成员反馈的内容不仅应正确有效,而且应当有一定的开放度,助力整个系统的有效运行。
(四)建立预期,发挥教练的“指南针”作用
教练心理学提倡不对受教者过去所发生的事情进行过多探讨,而是以预期式的时间视角,重点关注受教者的当前状态、目标、期望以及待开发的潜力。在团体辅导中,团体领导者也应该充分关注团体成员现在的状态及感受,敏锐地观察成员到在团体辅导过程的所传递的信息,并基于现在或未来的时间视角给予指导,在这个过程中,发挥领导角色,像“指南针”一样指引未来方向,在活动前动员、活动中启发、活动后总结等环节起到带头作用,控制整个团体辅导过程的有序进行。
(五)增进关系,发挥教练的“催化剂”作用
在过去,咨询师和治疗师往往被看做治愈者,当事人的所处地位相对较弱,其观念和行为的改变也较为被动。而教练关系极大地鼓励双方开展合作,建立多种关系。在教练心理学中,教练和受教者的关系可以更加灵活,可以拥有多重人际关系。
教练心理学与高校团体心理辅导有相通之处。在高校团体心理辅导中,院系辅导员作为团体领导者的构成之一,可在院系范围内开展团体心理辅导,此时,团体领导者与团体成员除了构成咨询关系外,还构成了师生关系。关系的多样性为团体心理辅导创造了新的机遇,多样的关系有利于团队领导者和团队成员建立较为深入的联系,使二者在交流中达成合作,实现良性互动。将教练关系引入团体心理辅导,可充分发挥教练的“催化剂”作用,产生有利于团体辅导工作的情景和能量,增进团体领导者和成员的沟通与交流,促进团体成员状态的转变,使其在学习、人际关系等方面得到进一步发展。
四、具体应用
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应用教练心理学的有关理论主要可以从提升团体领导者业务能力和改善团体心理辅导设计两方面入手。
(一)提升团体领导者业务能力
在提升团体领导者业务能力方面,可以借鉴有效刺激法。有效刺激法认为,影响被教练者注意力的五个方面分别是声音、目光、发问、PPT、思路[6]。在团体心理辅导中,团体领导者也可借鉴教练心理学中的有关技术,注意这五个维度的内容。
1. 在PPT方面,团体领导者做到演示文稿的中心突出,内容简洁,排版优美,创造良好团体心理辅导氛围。
2. 在声音方面,团体领导者应做到音量适当,音调和谐,以一种团体成员乐于接受的方式传达讲述内容。
3. 在目光方面,团体领导者应做到多与团体成员进行眼神交流,并可通过眼神判断团体成员的投入程度,从而进一步了解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
4. 在发问方面,团体领导者应做到能够自如运用解释、面质、支持等多种团体领导的语言技术实现团体心理辅导的目的。要灵活使用封闭式问题,限制回答选项;要灵活使用开放式问题,鼓励学生自发探索;要灵活使用引导式问题,发挥领导作用,将学生的思路带往具体方向,并抓住有价值的问题发问;要灵活使用探询式问题,层层深入,充分挖掘,使学生在回答问题中正视自己的内心。在提问中做到:以人为本,使学生认清自我;勇敢探索,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充分挖掘自身潜力;建立预期,使学生更多关注自身目标和发展方向;有力发问,突出教练的指导作用。在团体心理輔导过程中,团体领导者既要承担领导者的角色,实施介入和指导,也要视情况承担陪伴者和支持者的角色,采取关怀、鼓励的态度,减少说教内容,给予学生足够的空间去思考、倾诉和反思,使学生自发领悟核心内容,从而进一步提升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
5. 在思路方面,团体领导者应具有系统观,将团体心理辅导的组织者及参与者视为一个整体,确保每一个组成部分均处于良好状态。团体领导者应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并应引导团体成员进行有效反馈,从而提高整个团体心理辅导过程的效率。团体领导者应注重维护双方关系,创造和谐融洽的气氛,使成员在互相接纳的气氛中收获成长。
(二)改善团体心理辅导设计
在改善团体心理辅导设计方面,应注意以下三点。(1)要以学生为本,了解学生需求,围绕学生成长设计设计团体辅导设计的方案,并制定出整体目标、阶段目标和每次团体心理辅导的具体目标;(2)在设计活动方案时要以当前及未来视角,致力于解决学生当前问题及未来重点问题,服务学生成长成才;(3)在制订具体方案时,应围绕整体目标,树立大局观,让每一个环节都紧扣主题,提升团体辅导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将教练心理学的有关技术引入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能够提升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使团体成员进一步认清自我,在了解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团体成员自身潜能,重点关注团队成员的当前状态及未来目标,为团体成员提供更多帮助。团体领导者与团体成员双方应树立大局观与系统观,增进关系,通力合作,正确反馈,良性互动,使团体心理辅导的效果达到最大。
参考文献:
[1]滕秋玲. 大学生团体心理辅导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7:2.
[2][3]樊富珉. 团体心理咨询[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5:5,103.
[4]王青. 教练心理学:促进成长的艺术[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7:3.
[5]刘向辉. 教练技术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以课堂教学为例[J]. 改革与开放,2014,(14).
[6]龙小军,陈倩,顾宇娇. 教练技术式团辅对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干预研究[J].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学报,20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