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读,是学生理解课文的主要途径,也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最基本的方法。实践证明,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获得,除了通过教师的“讲”获得,就是通过学生自己的“读”的实践活动获得。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训练
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重点在放手让学生读课文,已成为小学语文教师的共识。如何指导学生读书,如何把“读”落到实处,从而使“读”有效果,下面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看法。
一、“读”,首先要到位
要使学生读得到位,教师需要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是要给学生读的机会。教师“讲”是为“读”服务的,有了这一指导思想,教师就会想方设法把课讲到点子上,只讲课文的重难点和学生的疑点,以便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亲自读课文,亲自参与理解语言文字的实践活动。
二是要保证学生有足够的读的时间。有时间做保障,学生就能扎扎实实地去读。有些词句段落要让学生反复读,反复体会品味,才能理解和掌握其真正的含义。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也可以适当做一些范读,学生可以个人读,也可以集体读、分角色读,也可以男女生换读。
三是要教给学生科学的读的方法。学生读书的良好习惯来源于教师的积极引导。因此,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注意点拨学生的读书方法。例如,初读课文对生字新词要边读边查字典,了解大意,词语的深层含义要联系上下文;遇到意味深长、含意深刻的句子要反复诵读,还可以稍做停顿体会品味等。课堂上“读”落实到位了,语言文字訓练也就得到了加强。
二、“读”出道理
“读”不只求数量,更求质量。这里所说的质量,就是通过读悟出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读来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要读出这些道理,就不能“全面开花,到处点火”,那样是徒劳无功的。而要抓住课文的关键点来读,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学生要能“读”出道理,离不开教师适当地点拨、引导和铺垫。例如《你们想错了》一课,理解要点是通过国民党反动派的无耻来衬托共产党人方志敏同志的廉洁清贫、不畏强暴、视死如归的高贵品质。要使学生读出这些道理,教师就要在方志敏的“淡淡地说”这段关键的话上引导学生深入地读,并作出铺垫让学生边读边思考这些问题:方志敏被捕以后为什么这样镇静?面对敌人的威吓,他为什么仅仅用“淡淡地说”来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作者这样描述方志敏有什么含义?学生通过边读边思考这一系列问题,就会悟出这段话所表达的深刻道理,所有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三、“读”出方法
实际学习中学生“读”的功能是多方面的。课堂教学中,在教师的点拨和引导下,学生读得多了,就会逐步总结出读书的方法来。例如初读、细读、精读等等,各种读的要求和效果也不一样。初读,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且通过查工具书来理解生字、新词,能用一两句话粗略地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同时,朗读时要求声音清晰响亮,不加减、不重复,做到速度适当、句逗分明、通顺流畅、节奏自然。细读,就是要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细读来理解课文脉络,分清段落,划分层次,从而较准确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精读,是在细读的基础上深入体会某些含义深刻的词语、句子和段落,结合所要掌握的阅读训练项目进一步练习。它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强化了对学生语言文字的训练。例如《鸟的天堂》一课中的最后一句“那(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这句话中的两个“鸟的天堂”,为什么前一个加引号,而后一个不加引号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精读来理解:“鸟的天堂”是指什么?作者怎么知道它是鸟的天堂?(听说的)为什么要加上引号?(因为这并非真的是鸟的天堂,是比喻的说法)后面的“鸟的天堂”是什么意思?(鸟的乐园)是怎么知道的?(作者亲眼看到了这么多鸟,由衷地发出了这样的感叹。他认为这里确实是鸟的乐园。)
读的形式有多种:朗读、轻声读、默读等等。在自学生字词、熟悉课文时,以朗读为主,给课文分段或体会课文思想内容时,轻声读效果更好,深入品味词语、句子、段落的深层含义时,需要积极而反复的思维,读得快慢不定,因而采用默读的形式最佳。
四、“读”出能力
读,应该说是获得语文知识和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对课文语言文字的理解和积累无不通过读的过程来完成。
当学生拿到一篇陌生的课文时,能独立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深刻体会课文的思想感情,恰到好处地学习课文的写作方法,能准确地迁移运用课文的语言文字,这些能力的获得,当然不是一般的、泛泛地读,而是要用心思去读,要熟读深思,要熟读或背诵。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在“读”上下功夫。选入小学语文教材的课文,绝大部分是经典范文,其文质优美,是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思想教育、审美熏陶的好教材。
教师要求学生对每篇课文力求熟读,有的还要背诵。读熟了,能背下来的,它才能变成学生的。不能熟读,不能背诵,即使读过百篇千篇,也是“水过鸭背”,“读”不出能力,所以要强化背诵训练。对通篇文质优美的课文以及一些古典诗文,要力求全文背诵。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背得滚瓜烂熟,背得越多越好。实践充分证明,背诵是获得语文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所以背诵只宜加强,不能废弃。
作者简介:赵立文(1963.4—),男,汉族,甘谷县大石学区教师,大学专科汉语言文学专业,中小学中级教师。研究方向:中小学语文。
编辑 刘瑞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