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颖
摘 要:数学是一门理论和实践并重的学科,因此其课堂教学应该是一个不断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辩证思维过程。教师作为学生的引导者,必须要从实际的角度出发,根据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向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数学问题,让数学课堂充满节奏感,让有效追问全面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关键词:初中数学教学;有效追问;效率
有效的数学问题不仅是帮助学生解决数学疑惑的关键,还是促进教学顺利完成、师生良性互动的课堂催化剂。教师要以身作则,提出各种实质性问题促进学生思考,运用高效的教学手段保证学生解题的高效性和正确性。本文重点从“有效追问”的角度出发,对如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如何进行有效追问让课堂变得更有节奏等方面做几点分析。
一、保证有效追问的实质,激发学生的数学意识
数学课堂中的“有效追问”既是一种教学方法,又是一门教学艺术。学生是数学课堂的主体,教师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的领军人。学生学习和感受知识的过程,便是教师掌握学生学习基础,积累教学经验的过程。因此“有效追问”是教师教学过程中智慧和教学艺术的结晶,是课堂“良性互动”的综合体现,更是营造积极学习环境和氛围的有利催化剂。
首先,从字面意思来理解,“追问”就是在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提出的课堂问题后,教师对学生做出的回答给予有力的“回击”,再次有针对性地做出“高级提问”,引出更深层次的数学问题。这一有力追问能再次激活学生的数学逻辑思维,让学生的脑细胞处于高速工作的状态,促进学生对课堂数学问题的深入探究。在教学二次函数图象一章节时,对学生的数学迁移能力和數学探究能力的要求是非常高的。三个函数“y=2x”“y=(x+1)2”“y=(x+1)2+1”形式不同、表达式不同,图象自然也有所差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从图象看函数的最小值”并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和制图。为了让学生对二次函数有更加深刻的了解和认识,教师可以将三个函数升级为“y=-2x”“y=-2(x+1)”“y=-2(x+1)+1”再次追问,促进学生想象能力和知识迁移能力的发展。
二、引入有效追问的例题,保证学生的数学参与
正确的追问能带领学生走向正确的解题方向;恰当的追问能帮助学生进行恰当的课堂参与;有效的追问能训练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过程。从这三个角度来说,教师要利用切实可行的数学例题,来构建“正确、恰当、有效”的课堂追问环节,引领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向,保证学生的课堂参与度,锻炼学生的解题能力。此外,追问要讲究一定的方式和方法,不能盲目地出题,否则会扰乱学生原本的解题思路。在追问形式上,教师可以依据“波利亚解题表”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感知,特别是对于新题型的感知和理解。有的数学题型较为复杂多变,学生思维会出现暂时的空白。此时教师就是他们最好的陪伴者,务必要将学生的困扰转化为递进关系的问题,升级为更高层次的知识点,逐渐引导学生,帮助他们发现有效的解题思路。
由于每个学生从小接触到的数学知识不同,学习基础也有所差异。教师要做好追问后的准备工作,避免课堂的“尴尬”现象产生。比如学生因为教师追问的问题过于复杂而出现“启而不发、问而无答”的现象,会阻碍课堂的教学进程,甚至让学生形成恐惧课堂提问的心理。为了降低追问的难度,教师可以把追问的问题分解成几个相对容易的小问题,多提点几个同学回答,降低了问题的难度,避免学生因回答不出而尴尬的环节。这样也能促进友好的师生关系,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教学氛围。
三、加强有效追问的教学力度,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课堂追问的环节,目的是引导学生换一种角度去思考问题,更深层次地理解数学知识,在遇到复杂应用题时才能学以致用。所以我们在层次追问的基础上,要保证问题能体现出数学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让学生完整地表述出数学应用的逻辑思维。这样才能让追问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比如下面的左边三角形ABC,其中AD是△ABC的中线,线段BE交线段AC于点E,交线段AD于F,且AE和EF的长度相等。请利用三角形的性质和规律证明AC=BF。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基本的问题,比如“中位线是怎样定义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有哪些”等。当学生理清整道题目的思路之后,教师便可以将问题升华为“怎样证明三角形中的线段相等?”“如何构造辅助线加以说明”。学生在教师的引导和激发下延长AD的长度到H点,连接BH,构造出新的三角形ABH,根据“如果两条线段在同一三角形中,只需证明此三角形为等腰三角形”,将数学定理迁移到本题中就是证明三角形ADC和HDB全等,整道题的解题思路随之浮现。
总而言之,在数学课堂中进行有效追问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感知和理解,还有利于拓宽学生学习渠道,帮助他们建立更加广阔和有深度的思维空间,促进数学知识的整合和迁移。教师一定要全方面保证有效追问的实质内容,通过新时期的教学题材来激发学生的数学意识。只有在课堂中引入有效追问的例题,才能保证学生的数学参与积极性,并加强有效追问的教学力度,综合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编辑 杜元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