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敏芝
(河南中医药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药学部,河南郑州 450008)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血管外科最常见的一种疾病,多是腹部手术、髋关节置换术后与下肢骨折等比较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还有一些是由外伤、分娩、肿瘤等造成的血流滞缓、静脉壁损伤等因素所导致[2]。如果不能给予有效的治疗,患者可能会血栓形成综合征等严重的并发症,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3]。目前,药物治疗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主要方法。低分子肝素具有抗凝、抗血栓、降低血液高黏滞状态以及高凝状态等作用,是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药物;中成药脉络舒通颗粒具有清热解毒、化瘀通络、祛湿消肿等作用,可用于下肢神经脉血栓形成所致的下肢肢体肿胀、肤色暗红或伴有条索状物等。该文对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就诊于该院100例全髋、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应用止痛泵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考察脉络舒通颗粒(术后1 d)联合低分子肝素(术后3 d)治疗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以该院收治的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10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①体质量指数大于28 kg/m2;②术后接受下肢血管超声检查提示异常;③术后连续使用止痛泵;④患者均知晓该次研究目的,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患有严重心肝肾功能不全或其他严重疾病。将研究对象分为观察组50例,对照组50例。治疗组: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在 30~75 岁,平均(45.9±5.18)岁,发病原因为:股骨颈骨折28例,类风湿关节炎12例,骨关节炎10例,合并症:糖尿病5例,高血压病8例;对照组:男性26例,女性24例,年龄在31~77岁,平均年龄(48.6±7.45)岁,发病原因为:股骨颈骨折 26例,类风湿关节炎13例,骨关节炎11例,合并症:糖尿病4例,高血压病10例;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以及发病原因之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1 对照组 患者术后连续应用止痛泵止痛,拔泵后12 h(术后3 d)使用低分子肝素钙 (国药准字H20060191,规格:0.5 mL:5000AXa)加机械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低分子肝素钙的使用方法为:每次腹部皮下注射0.4 mL,1次/d,连续使用14 d。
1.2.2 治疗组 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该组患者术后第一天应用脉络舒通颗粒联合术后3 d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脉络舒通颗粒的使用方法为用温开水冲服,20 g(1袋)/次,3次,连续使用14 d,低分子肝素钙的使用方法同对照组。
1.3.1 两组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分为显效、有效、无效:(1)显效:患者治疗后肿胀与疼痛症状完全消失,双下肢小腿周径差小于1.0 cm,且患者可以恢复正常生活;(2)有效:患者治疗后肿胀与疼痛程度有所减轻,双下肢小腿周径差在1.0~3.0 cm之间,患者站立行走时,沉重感有改善;(3)无效:患者治疗后肿胀与疼痛程度没有改善,双下肢小腿周径差大于3.0 cm,临床治疗效果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治疗后两组患者的用药不良反应用药不良反应包括牙龈出血、肝功能损害、皮下瘀斑、粪便血阳性、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异常等[5]。
患者出现大小腿疼痛、压痛,Homans征(直腿伸踝试验)阳性、单侧下肢肿胀以及红斑、低热、脉搏加快等症状,采取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6]。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可靠诊断标准为:静脉血管内持续固定的充盈缺损;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参考诊断标准为:静脉血管内节段性充盈缺损。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分析数据,计数资料以[n(%)]表示,组间比较用 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50例患者中,显效26例,有效21例,无效3例,对照组50例患者中,显效17例,有效18例,无效15例,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对比[n(%)]
对照组患者中出现3例牙龈出血,2例粪便血阳性,2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异常,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4%;治疗组患者中出现2例皮下瘀斑,不良反应发生率为 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一种周围血管疾病,是由于血液在深静脉管腔内出现异常凝结,进而导致血管腔堵塞、静脉回流受阻的深静脉功能不全性疾病[7]。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如果患者得不到及时治疗,则会出引发一系列严重的并发症,严重时会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全髋关节置换手术过程中,受损组织会释放某些物质,损伤血管内膜,手术治疗后,患肢因疼痛而处于被动体位,肌肉的伸缩与舒张动作减少甚至丧失,静脉血流的驱动力降低,血流速度减慢,血液停滞处于高凝状态,手术过程中,患肢被长时间扭曲,反复牵拉等会引发血管内膜损伤,血液瘀滞,容易出现血液异常凝结,有报道研究,若不采取任何干预,则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出现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高达70%[6]。
在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方面,彩色多普勒检查是诊断下肢静脉血栓的首选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可以实时动态对血栓形态、血栓回声以及血管通畅情况进行观察,可以为临床治疗方案、判断疗效提高直观的依据,故该次研究选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进行诊断,并可作为临床治疗效果的考察手段[7]。
抗凝药物治疗是目前治疗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有效治疗方法之一[8]。低分子肝素(LMWH)具有很高的抗凝血因子Xa活性与一定的抗凝血因子Ⅱa活性,临床上多用于预防术后血栓栓塞、深静脉血栓形成等。临床上,低分子肝素得到各科医师的广泛应用,但是低分子肝素作为抗凝剂使用时,具有导致患者术后出血的可能,特别是术后应用止痛泵的患者,还有注射部位瘀点与瘀斑等用药不良反应。故该研究中患者在拔除止痛泵后(术后3 d)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在中医学范畴中,下肢深静脉血栓属于 “脉痹”“肿胀”“瘀血流注”等范畴,治疗应化瘀通络、祛湿消肿,脉络舒通颗粒是由四妙勇安汤合二妙散加味而成,药物组成为:黄芪、金银花、黄柏、苍术、薏苡仁、玄参、当归、白芍、甘草、水蛭、蜈蚣、全蝎等,方中黄芪托毒消痈,利水消肿,金银花清热解毒消痈,黄柏、苍术、薏苡仁清热祛湿,玄参清热滋阴,凉血解毒,消痈散结,当归补血养血,白芍滋阴,搭配甘草缓急止痛,水蛭、蜈蚣、全蝎活血化瘀、攻毒散结、通络止痛,甘草调和诸药[9]。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脉络舒通颗粒具有很好的抗凝作用[10]。该次研究中,治疗组给予脉络舒通颗粒联合低分子肝素,对照组单纯给予低分子肝素治疗,且研究结果发现,治疗组的总有效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7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中,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4%)显著低于对照组(1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脉络舒通颗粒联合低分子肝素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治疗效果优于单纯应用低分子肝素,且具备较高的用药安全性,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