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宁,潘维娜
(青岛市精神卫生中心,山东青岛 266034)
糖尿病足作为糖尿病患者高发性并发症,具有症状严重、费用高等特点,也是引起该部分患者非外伤性截肢的关键。精神分裂症是指机体慢性、进行性神经系统病症,多集中在青壮年群体中,虽致病因素、发病机制尚未明晰,但却和自身因素及长期服用抗精神类药物存在相关性,即在减少自身活动量的同时,导致生活规律性缺失,最终导致自理能力较差[1]。对此,择取该院2017年1月—2019年1月时间段内诊疗的80例糖尿病足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探讨护理干预在糖尿病足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应用价值,现报道如下。
择取该院诊疗的80例糖尿病足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以病历号奇偶数的不同,分为参照组40例、干预组40例。即参照组患者中,男女比为23:17;最小年龄为 32 岁,最大年龄为 69 岁,中位数为(49.0±9.9)岁;最短患病时间为2年,最长患病时间为14年,中位数为(7.5±2.8)年。 干预组患者中,男女比为 21:19;最小年龄为32岁,最大年龄为68岁,中位数为(49.3±9.7)岁;最短患病时间为2年,最长患病时间为15年,中位数为(7.7±2.9)年。 各数据间比较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参照组使用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使用综合性护理干预,具体内容为以下几点。
(1)心理护理。于患者入院过程中,对其疾病进展、精神和心理状态、药物使用情况、家庭支持情况及注意事项予以全方位把控,再科学评估其心理状况的基础上,执行针对性心理疏导。由于该研究患者为糖尿病足合并精神分裂症,在进行检查和治疗前均应反复向患者强调其目的、用途,而在语言及态度表达中更应保证亲和、和蔼,使之可在减轻患者负面情绪的同时,提高其治疗依从性。通过构建良好护患关系的方式,获取患者和家属的支持度、信任感,鼓励患者善于表达自身情绪及感受,针对其进步点应予以表扬和肯定[2]。
(2)安全护理。入院时要求患者佩戴相应的腕带,要求家属全程陪护;时刻保证病房环境的安静、卫生及安全,避免对患者造成刺激;每日查房,认真做好病房内危险区域的安全检查,特别为治疗器械及危险物品,均应按时消毒将其分类存储;时刻检查患者用药后不良反应,一旦出现异常情况时,应立即告知医师进行对症救治[3]。
(3)疼痛护理。因血糖监测操作相对频繁,若要减轻患者疼痛,则应指导患者熟练掌握自主检测技术。即在清创、换药等操作中,以患者耐受度为准,必要情况下可执行局麻操作减轻疼痛;叮嘱患者卧床休息。
(4)专科护理。按照患者血糖变化情况,及时向主治医师予以反馈,调节胰岛素给药剂量,以科学把控机体代谢功能为前提,达到最佳糖尿病足的救治效果;及时纠正患者电解质和脂蛋白失衡问题,改善机体内循环,科学使用抗血管、抗凝及抗血小板等治疗;特殊情况下,可对患者使用胰岛素强化救治,若血糖平稳且感染控制的情况下,可改用门冬胰岛素30。
(5)饮食护理。依据患者自身情况,对日进餐次数、总热量予以科学把控,指导患者多食高纤维素、低脂和低糖、高维生素类食物;待患者日进食次数、进食时间处于稳定状态时,则应将日热量把控在1.5∶2.5∶2.5范围内;指导患者忌烟酒,少食或不食高糖类食物,例如糖果、粉条和马铃薯、水果等。
(6)健康教育。通过电视宣传片和健康手册发放等方式,对患者执行有效的健康教育,使之能够从自身角度认识到糖尿病足、精神分裂症相关知识。针对患者疑惑点和困难点,应以通俗易懂的语言对其耐心讲解,再借助健康行为的有效引导,强化患者治疗信心及依从性。
比较患者血糖水平和心理状况。即血糖水平包括干预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心理状况包括干预前后SAS评分(焦虑自评量表评分)、SDS评分(抑郁自评量表评分)。
通过SPSS 21.0统计学软件对该文数据予以汇总处理。计量资料和计数资料分别用(±s)、百分率表示,组间数据以t、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干预前,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水平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比较患者血糖水平[(±s),mmol/L]
表1 比较患者血糖水平[(±s),mmol/L]
组别空腹血糖干预前 干预后餐后2 h血糖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组(n=40)参照组(n=40)t值P值9.1±2.3 9.0±2.5 0.186 1 0.8528 4.0±0.4 5.7±0.5 16.791 4<0.05 12.3±2.7 12.1±2.4 0.350 1 0.7272 6.6±1.1 8.4±1.3 6.685 0<0.05
干预前,患者心理状况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干预后,参照组 SAS 评分、SDS 评分略高于干预组,各数据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比较患者心理状况[(±s),分]
表2 比较患者心理状况[(±s),分]
组别SA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SDS评分干预前 干预后干预组(n=40)参照组(n=40)t值P值8.3±2.6 8.1±2.8 0.331 0 0.741 5 5.8±1.9 7.5±2.6 3.338 7<0.05 8.0±2.9 7.9±3.1 0.148 9 0.881 9 5.1±0.9 7.2±2.0 6.055 7<0.05
糖尿病(diabetes mellitus,DM)是指多因素引起的胰岛素代谢异常、功能异常性病症,虽治病诱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已知其和遗传因素、环境因素存在相关性。糖尿病足(diabetic foot,DF)作为糖尿病患者重症并发症,是引起非外伤性截肢的关键,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极大威胁。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则为不明病因性重症精神疾病,易引起机体各层面功能障碍。于患病期间,对患者思维功能和认知功能造成影响,使之逐步丧失社会功能。而在糖尿病足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中,除常规对症治疗外,还应通过针对性护理干预等措施,使之在改善其功能障碍的同时,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该研究中,干预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水平显著低于参照组,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例如:干预组空腹血糖为(4.0±0.4)mmol/L,参照组则为(5.7±0.5)mmol/L。参照组 SAS评分、SDS评分略高于干预组,各数据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例如:参照组 SDS 评分为(7.2±2.0)分,干预组则为(5.1±0.9)分。
综上所述,针对糖尿病足合并精神分裂症患者,综合性护理干预措施的举措,不仅可降低患者空腹血糖和餐后2 h血糖,还可显著改善其心理状况,值得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