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刺疗法结合中药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的效果观察

2019-05-10 02:26李文娟
反射疗法与康复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盆腔炎灌肠针刺

李文娟

(甘肃省秦安县中医医院针灸科,甘肃秦安 741600)

慢性盆腔炎是指女性内生殖器和周围结缔组织以及盆腔腹膜等部位发生的慢性炎症,多为急性炎症未彻底治愈而来,主要症状为下腹部坠胀、疼痛,腰骶部酸痛,或合并神经衰弱等。现代人由于生活方式的改变,工作压力大,导致慢性盆腔炎的发病率呈逐年增加,发病年龄也有提前的趋势。据临床资料统计显示,该病占女性就诊患者的30%以上,多见于25~40岁女性[1]。本病具有病情顽固、病程长等特点,西医一般通过口服药物结合微波、激光、离子透入等物理疗法治疗,但往往疗效差,加之该病经久不愈,容易反复发作,会对女性的健康、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影响。

传统中医学认为慢性盆腔炎属“妇人腹痛”“带下病”“癥瘕”“积聚”的范畴,最早见于《金匮要略·妇人杂病脉证并治》:“妇人中风,七八日续来寒热,发作有时。”该病常由肝气郁结,脏腑失调,气血不和,郁滞小腹,或因经期、产后胞脉空虚,湿热之邪侵入,或因房室不洁、不节,经血未净,精血邪毒相搏,日久不消而成。各种临床研究发现[2],中医针灸疗法结合中药保留灌肠对慢性盆腔炎疗效显著。为了解和验证这种治法的临床效果,该院针灸科以2017年3月—2018年12月为研究时段开展了该次研究,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接诊的慢性盆腔炎患者92例,按入院顺序进行编号,之后随机抽签均分为实验组(46例)和对照组(46例)进行实验。其中实验组患者年龄22~45岁,平均年龄(28.49±3.69)岁;病程最短为 6个月,最长为 60个月,平均病程(28.86±16.14)个月;轻度 12例,中度25例,重度9例。对照组患者年龄25~41岁,平均年龄(29.31±4.76)岁;病程最短为5个月,最长为62 个月,平均病程(29.67±15.25)个月;轻度 15 例,中度23例,重度8例。对比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疾病程度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纳入和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经该院妇科临床症状、体征诊断结合B超检查,均符合2010年美国疾病控制与预防中盆腔炎性疾病诊治指南(2010版)》中的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3];(2)中医诊断标准按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中药新药治疗盆腔炎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对慢性盆腔炎的诊断标准执行[4],纳入病例均符合中医湿热瘀结型和气滞血瘀型的诊断标准。

排除标准:(1)有心、肝、肾等重要器官的综合疾病患者。(2)妊娠期或哺乳期妇女。(3)结核性盆腔炎、血液系统及内分泌系统疾病、过敏体质、子宫内膜异位症、妇科肿瘤患者等。

2 治疗方法

2.1 对照组

对照组常规给予患者口服消炎药以及妇科千金片(批准文号:国药准字Z43020027)治疗。经检查血细胞增高者,可静滴左氧氟沙星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51059)和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20033189),其中左氧氟沙星注射液250 mg/次,2次/d;替硝唑氯化钠注射液0.8 g,1次/d。

2.2 实验组

实验组患者接受中医针刺疗法结合保留灌肠治疗,具体措施包括:(1)针刺疗法:主穴取关元、中极、血海、三阴交、归来、足三里、阴陵泉等。常规消毒,使用华佗牌1.5寸毫针,平补平泻手法,进针后提插捻转,得气为止,留针;再在子宫穴周围找压痛点针刺,针法如上。然后所有穴位留针30 min。1次/d。(2)保留灌肠治疗。一般在患者非经期时间进行,在每晚睡前操作,1次/d。灌肠所用中药方剂为:蒲公英、败酱草、薏苡仁各30 g,白花蛇舌草、黄芪各20 g,延胡索、香附各15 g,三棱、莪术、当归各12 g,加适量清水煎煮,取药汁200 mL凉至微温备用。操作前先排空大小便,用生理盐水清洁灌肠1次,再将一次性灌肠器插入患者肛门15 cm左右,把上面备用药汁缓慢滴入,然后保持左侧卧位1~2 h。治疗2周为1个疗程。

3 评价标准及统计学方法

3.1 评价标准

3.1.1 两组患者的治疗有效率 治疗有效率评价标准为:(1)显效:症状及盆腔积液消失,子宫、周围组织显示正常。(2)有效:症状及盆腔积液得到有效改善,子宫、周围组织较为正常。(3)无效:临床症状未得改善,炎症未改善甚至有加重的可能性。其中治疗有效率=治疗(显效+有效)例数/46×100%。

3.1.2 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 对比两组患者的下腹坠胀、白带异常、腰骶疼痛3种主要症状改善时间,改善时间越短,说明治疗方法见效越快。

3.2 统计方法

使用SPSS 24.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治疗有效率数据为计数资料,以[n(%)]表示,行χ2检验;症状改善时间以(±s)来表示,行t检验。所以检验结果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4 结果

4.1 对比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

两组慢性盆腔炎患者接受治疗后,实验组的治疗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盆腔炎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

4.2 对比两组患者症状改善时间

两组盆腔炎患者接受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下腹坠胀、白带异常、腰骶疼痛三种症状改善时间明显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 2。

表2 两组腔炎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对比(d,±s)

表2 两组腔炎患者症状改善时间对比(d,±s)

组别下腹坠胀白带异常 腰骶疼痛实验组(n=46)对照组(n=46)t值P值3.16±0.59 5.29±1.14 11.254 3 0.000 3.50±1.24 5.73±1.09 9.161 0 0.0000 4.39±0.85 6.47±1.14 9.920 7 0.000

5 讨论

从中医学理论分析,盆腔炎病机多属外邪入侵,湿热互结,转入慢性后形成邪热余毒残留,邪毒与冲任气血搏结,血运不畅,经久不愈,耗伤气血。经辨证发现,该病多为标本兼杂,正虚邪实,辨证分型以湿热瘀结和肾虚血瘀型较多见。如《景岳全书·妇人规》即提到“瘀血留滞作癥,唯妇人有之,其证则或由经期或由产后,凡内伤生冷或外受风寒或恚怒伤肝,气逆而血流……总由血动之时,余血未净,而由所逆,则留滞日积,而渐以成癥矣。”治疗原则以活血祛瘀,健脾益气,调整气血,扶正祛邪为主。

据不少临床报道显示,采用中医针刺疗法结合保留灌肠的治疗方法,相较西药常规治疗效果更为理想,可较快改善慢性盆腔炎的症状[5]。该研究中对实验组患者实施了中医针刺疗法结合保留灌肠治疗,结果显示:实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下腹坠胀、白带异常、腰骶疼痛症状消失时间早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原因分析如下:中医针刺疗法中选取三阴交、关元、中极、血海、归来、足三里、阴陵泉、子宫穴等,可扶正祛邪,标本兼治。其中三阴交归属脾经,是足三阴的交会穴,可起到疏肝健脾补肾之作用;关元、中级属任脉,具有补益元气、调冲任的作用,中极还可以活血利水;气海和足三里是强壮全身之要穴;阴陵泉具有清利湿热、健脾理气、益肾调经、通经活络之或效,可治疗月经不调、痛经、附件炎等妇科疾病;子宫穴是经外奇穴,有调经止带,理气和血功效,可治疗月经不调、痛经、妇女不孕、盆腔炎等疾病。针刺以上穴位,可激发人体经气,起到调理冲任,补肾健脾的作用,对慢性盆腔炎具有良好疗效。中药保留灌肠法中的蒲公英、败酱草、薏苡仁、白花蛇舌草具有活血理气,抗菌消炎、消肿凉血、清热利湿等功效,三棱、莪术、香附可疏肝理气活血;黄芪、当归益气补血。因为直肠血运丰富,女性阴道子宫后方又与直肠毗邻,通过灌肠给药,药效不会受到消化道因素影响,药物通过直肠吸收,直接作用于女性盆腔炎症部位,起到解毒消炎,活血化瘀的作用[6]。通过结合以上两种方法,针药并用,具有相互协同作用,治疗慢性盆腔炎症状改善时间短,起到较快治疗作用。

综上所述,中医针刺法结合保留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在疗效上具有相互促进作用,可快速缓解临床症状,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盆腔炎灌肠针刺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的疗效观察
藏药灌肠治疗不完全性肠梗阻的护理
一例空气灌肠法治疗犬肠套叠
热敏灸结合中药灌肠缓解慢性盆腔痛的作用
针刺联合拔罐治疗痤疮50例
针刺治疗糖尿病前期32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30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盆腔炎48例
针刺结合聪耳息鸣汤治疗耳鸣80例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