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治福
(莒县招贤镇卫生院,山东日照 276526)
下肢静脉血栓是在脑血管病发生后出现的相关并发症,发病原因为静脉血流瘀滞、血管内皮发生损伤导致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在瘫痪及高龄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发病率[1]。中医认为下肢静脉血栓与产后、术后、卧床等情况导致的血气不足有关,气损则血液运行不畅,导致血液瘀阻于脉络。该次研究以2017年4月—2018年10月间为研究时段,分析采用通窍活血汤治疗下肢静脉血栓的临床预后效果,现报道如下。
研究对象为该院治疗的下肢静脉血栓患者110例,患者临床诊断符合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周围血管专业委员会制定的《下肢静脉血栓》诊断标准[2],患者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下肢静脉情况,超声影像学表现为单侧或双侧下肢腹股沟以下发生肿胀,在股三角区处有压痛或腓肠肌存在压痛,超声结果显示下肢深静脉主干发生多段阻塞,阻塞区域已经累及到腓肠肌静脉丛。将所有研究对象进行随机分为两组每组55例,对照组中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4例,患者年龄在42~77岁之间,平均年龄57.3岁,下肢静脉血栓类型:周围型23例、中央型21例、混合型11例;观察组中男性患者29例,女性患者26例,患者年龄在41~72岁之间,平均年龄57.9岁,下肢静脉血栓类型:周围型22例、中央型23例、混合型10例。两组患者临床数据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纳入条件:患者均符合下肢静脉血栓的诊断标准,经静脉血管彩超及静脉造影检查结果确诊,患者签订知情同意书均为自愿参加该次研究,经该院伦理委员会审批[3]。排除条件:患者自身存在抗凝药物使用禁忌证,在入组前曾接受过抗血小板药物治疗,合并有严重的心肺功能障碍,患有肝肾功能异常疾病,恶性肿瘤患者、妊娠及哺乳期女性,对该次研究药物严重过敏患者,年龄不足18岁或超过80岁的患者。
两组患者均开展临床常规治疗,指导患者卧床休息,将患肢抬高并超过心脏水平位置,不进行热敷、按摩、理疗等治疗,食用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食物,保持大便通畅,减少甘肥厚腻食物的摄入,在起床后穿着弹力袜并配合相关药物治疗。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给予尿激酶20~30万U/次,加入氯化钠注射静脉滴注治疗,1次/d,再给予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5 000 IU/次,2次/d,在治疗3 d后可给予华法林,1次/d根据患者病情变化酌情递减用量,治疗14 d。
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联合通窍活血汤治疗,组方为当归、丹参各15 g,地龙20 g,赤芍、桃仁、红花、川芎、三棱、地鳖虫各10 g,水蛭5 g,根据患者证候加减味治疗,局部红肿热痛患者加入银花、蒲公英、黄芩、紫花地丁;伴有肢体疼痛难以忍受患者加入炙没药、炙乳香、王不留行;伴有气短乏力病程日久患者加入党参、黄芪,以上方剂水煎服每天早晚各服1次,治疗14 d。
1.4.1 治疗效果 根据全国中医学会脉管专业委员会制定疗效标准进行评价[4],经超声检查患者静脉血管壁和血流情况进行疗效判定。痊愈标准:患者经过治疗下肢肿胀情况消失,在剧烈活动后患肢未出现不适,下肢静脉超声检查静脉血栓消失;显效标准:患者经过治疗下肢疼痛及肿胀情况消失,但在剧烈运动后仍会出现轻度肿胀或不适,下肢静脉超声检查静脉血栓有残留但体积缩小;有效标准:患者治疗后下肢肿胀及疼痛情况有所减轻,在活动后下肢肿胀明显,超声检查静脉血栓仍然存在,有少量血流通过;无效标准:患者经过治疗临床症状及下肢超声检查结果均无改变。
1.4.2 血流速度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后分别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测下肢股静脉血流速度。
研究得到相关临床指标资料用统计学进行分析,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对照组55例患者治愈16例,无效14例,总有效41例,观察组55例患者治愈24例,无效1例,总有效54例,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详细见表 1。
表1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对照组患者治疗前股静脉血流速度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对照组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与观察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数据详细见表 2。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超声下股静脉血流速度情况[(±s),mm/s]
表2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超声下股静脉血流速度情况[(±s),mm/s]
分组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n=55)观察组(n=55)128.5±26.1 123.3±23.4 130.3±28.1 133.4±30.6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导致我国发生下肢静脉血栓患者数量不断增加。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后影响血液流动速度,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患者临床表现为下肢肿胀或疼痛,不及时治疗会导致相关并发症如肺血栓栓塞症,直接影响患者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严重的还会威胁患者生命安全。经现代病理研究显示,血液粘稠度高导致血管壁细胞受损使血流缓慢流动容易形成下肢静脉血栓疾病[5]。对于下肢静脉血栓的治疗,西医多采用溶栓药物,利用药物作用控制机体的高凝状态,降低机体的凝血过程,从而起到治疗血栓的目的。抗凝治疗贯穿于西医药物治疗的始终,起到溶栓、抗凝、扩容的作用。华法林为临床中较为常用的抗凝药物,其抗凝效果明显、作用广泛、临床安全性高。通过华法林阻断环氧化物转变为凝血物质,导致体内的无凝血活性因子前体合成受阻,从而起到抑制血液凝固的作用。但在临床用药过程中需要对凝血酶原时间进行检测,如给药剂量过大会发生出血现象,影响了该药物在下肢静脉血栓治疗中的推广。
我国传统医学认为下肢静脉血栓属于 “脉痹”“股肿”的范畴,发病因素较多但本质在于血瘀。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多种多样,相关研究分析与患者长期卧床、产后或术后损伤元气有关,伤气则体内血液运行不畅,气不统血则血流运行缓慢,再加上外来的损伤,导致血液在血管中发生瘀阻,脉络不通则引起下肢疼痛。《素问》中有云[6]:疏气血则令条理顺达,对于下肢静脉血栓病的治疗应以活血化瘀为主。该次研究结果显示,在经过14 d的治疗后观察组55例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8.2%明显高于对照组55例患者总有效率74.5%,两组间数据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该次研究采用的通窍活血汤正是具有通络止痛、活血化瘀的作用。通窍活血汤组方中君药为麝香,具有通行经络、芳香走窜、诸窍开通的作用,方中红花、桃仁、赤芍、川芎均为臣药,具有活血祛瘀、生新祛瘀的功效,方中佐药为大枣、生姜具有调和营卫、通利血脉的作用,整个组方起到活血通窍的功效[7]。
综上所述,下肢静脉血栓患者采用通窍活血汤治疗临床效果优于西药治疗,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症状,提高患者股静脉血流速度,应在临床中广泛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