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有“病”请给家长“吃药”

2019-05-09 03:28马明
考试周刊 2019年34期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摘 要:学生教育不是学校的单向行为,它与学生成长中的家庭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教育家长比教育学生更为重要。本文通过具体的案例,对家庭教育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值得大家借鉴。

关键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道德养成

孩子有“病”,请给家长“吃药”。我相信,这绝不是我在推卸责任,虽然学校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关键,但是家庭教育却是学生成长的基石,没有坚实的家庭教育,学校教育无异于空中楼阁。作为第一任教师的父母,他们的言谈举止在孩子身上早已植下了深深的根,这种潜移默化的影响是所有家长和教师在对学生今后的教育中都必须面对的问题。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帕金斯就曾形象地把家庭喻为“制造人格的工厂”。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中讲到:“生活向学校提出的任务是如此复杂,以至如果没有整个社会首先是家庭的教育学修养,那么不管教师付出多大的努力,都收不到完满的效果。”

在此,我就来谈谈我在本学期碰到的两个案例吧。案例一:开学报名第一天,我班入学成绩第一名的学生迟到了,这位中考535分的学生迟到了近两个小时,当她走进教室的时候,我看见的是一个头上梳着无数个小辫而且别着无数个小卡子的小女孩,卡子別得很紧,再加上打了太多的发胶之类的东西,头皮似乎都被拔起,后来我才知道,那是因为她的头发是“接”的;黑黑的眼圈,似乎是严重睡眠不足,虽然画的眼影和戴的假睫毛,但眼睛看上去还是涩涩的。进来不到十分钟,在我还在讲解校纪班规的时候她就沉沉地睡着了……我只能期待下午的家长会。

下午家长会后,我留下了她的母亲,这是一位打扮极为入时的母亲,母亲的装扮让我立刻想到了孩子。只是尽管她描眉画红,但遮不住的是满脸的凄迷。当我将她女儿早晨的情况告诉她后,她不愠不怒地说了一番至今都让我感到震惊的话。她告诉我:她的孩子自从中考结束至今,两个多月就几乎没回过家,今天即便我不留她,她也会主动留下,她太想见到自己的女儿,并想带她一同回家。事实上是,这个已经离家出走了两个多月的孩子,在通知了她母亲来开家长会后,自己当天下午就逃学没来学校,以避开自己的母亲。第二天,当我与她谈话时,我了解到的情况则是:她不愿见她父亲,因为她的父亲喜欢喝酒,喝醉就打她母亲、打她,她恨父亲。就是这样一个学生,在校运动会前,因在家中厕所抽烟,被父亲打了之后,再次离家出走……

案例二:一个羞涩、内向的男孩,对学习没有强烈的进取心,不笨也不聪明,学习成绩中等,间或有些作业问题,说实话,如果不是他的母亲,我一定不会把他当成问题学生的。他的母亲在第一天下午的家长会后,就主动跟我讲了她的“苦难史”:离异多年,没有工作,靠给别人打工维持生计,连穿的衣服都是“别人”捐赠的。开学才两周,一个周六的下午,我接到这位母亲痛哭流涕的电话,在电话里她在哭诉她的苦难和自己儿子的不听话,并告诉我,她只是责骂了孩子几句,孩子就摔门而出,但同时她又一再给我强调不用担心,过一两天她的儿子就会回来,因为这种现象她已经见多不怪了。再后来,当这位母亲一再因为与儿子的矛盾而给我打来电话哭诉时,我觉得对这位母亲我用“祥林嫂”来比喻她或许更贴切些。学校发放奖学金要写申请,这位羞涩的男孩红着脸给我拿来的是他母亲请人捉刀代笔写的申请……

后来这位母亲又突然给我来了个电话,她哭泣着问我:“马老师,你说,他在学校表现到底怎样,如果不行,我就不管他了。”她哭诉孩子不听她的话、不知道体贴母亲,别人家的孩子是如何体谅父母,而她的孩子竟然因为她想用那笔助学金买辆自行车,他就生气彻夜不回家。我请她有时间到学校来,并告诉她是她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但她告诉我,她没时间来学校,她已经请了太多的假,她不能再请假了。孩子不听话,不能理解她,她也不打算管他了。

我在参加某次培训时有一位老师这样说:“不是孩子不优秀,而是父母太落后。”家庭作为人生旅途的起点,是行为习惯的第一本教科书,是价值观形成的第一课堂,是掌握知识的第一所学校。是家庭教育给了孩子几乎所有的行为习惯和人生标准,所以当我们的家长以功利心教育他们的孩子的时候,孩子会做出更为功利的行为,因而那些处在现代社会中的浮躁的家长们,期望着自己的孩子在教室里踏踏实实上课,这又怎么可能呢!在家庭,我们的孩子在电视、网络、手机的包围中,突显出来的是教育的缺失,当我们在感慨老师的高度决定学生的高度的时候,作为一个班主任不能不发自内心地说:家长的高度决定了孩子的高度。

也正因为如此,当我们的学生在学校有什么不良行为或者举止的时候,请不要急于给学生下结论,因为在他们的背后是一个庞大的家长群体,我们与他们的沟通或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在我们的德育教育活动中,在班级工作的管理中,“请家长”与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其实是并行不悖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此外,还有每学期的两次家长会,利用好家长会这个便利的条件,从教育者对学生未来关怀的角度,在与家长取得一致意见时,不失时机地给家长提出要求、布置一些“作业”,请家长为孩子创造学习型家庭,建立和谐家庭,引导家长注重塑造孩子的良好习惯,打造非智力性因素,做孩子的心灵导师,努力和孩子沟通。这是在给学生增强免疫力。

我坚信,孩子有“病”,请给家长“吃药”。

参考文献:

[1]赵忠心.中国家教之道[M].南宁:广西科技出版社,1991.

[2]杨冰.细节成就孩子一生[M].北京:社会科学院出版社,2004.

[3]赵健伟.教育病——对当代中国教育的拷问[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3.

作者简介:

马明,中学高级教师,甘肃省兰州市,甘肃省兰州市第四中学。

猜你喜欢
学校教育家庭教育
浅析学习英美文学的价值和现实意义
浅谈高中思想政治课中的公民教育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家庭教育之我见
论犹太人的金钱观教育
“留守儿童”教育问题对学校教育的新挑战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性格及成长的影响
幼儿教育改革进程中几个重要问题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