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新课改以后,小学语文教学的教学理念和教学精神发生了较大变化,相关教育部门更加注重语文教学过程中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传承和教育,更加有利于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增强我国国民学习传统文化的意识。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语文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语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注重挖掘和改良传统文化,增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识。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传承;传统文化;方法和途径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15-0049-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15.040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传统文化丰富且优秀的民族,它有效地把古代的文明发扬至今。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有效的讲解和传承传统文化有利于帮助学生了解到中华民族文明的多种多样。为了更好的传承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师应该为学生创造良好的传统文化学习氛围,设置丰富的情境,增强学生的学习热情,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
一、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意义
(一)有利于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中国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内容丰富,有利于增加人们的素养,培养人们形成一个优质的品格,且其集中体现出了仁爱的思想。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重点关注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有利于丰富学生的内涵,帮助学生打下坚实的传统文化学习基础,提高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敏感度[1]。在小学阶段,学生刚刚从家庭过渡到学校的集体中,对于世界只有初级的、简单的认识,通过对传统文化的学习,学生的仁爱意识逐渐增强,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得到了正确的引导。例如在学习唐代诗人李绅的《悯农》时,“谁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学生通过对古诗的理解和学习,联想到我们现实中的生活,并且结合整首诗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了解到我们的每一餐,每一粒饭都是通过辛苦的劳作得来的,我们应该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努力生活,并且感谢和尊重每一个劳动者。通过这种结合现实和情景再现的学习,学生对于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和学习,心态也变得更加积极向上,情感体验更加丰富,整体综合素质得到提升。
(二)有利于增强学生的道德素质,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
在我国传统文化中,“先做人,后做事”的教育理念一直备受关注和追捧,它告诉我们除了要树立和培养崇高的道德,还要注重艺术修养的提升和思想素质的增强。对于小学生来说,对于生活和世界的认识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在学校和班级的集体活动学习中容易塑造学生的道德和品格。小学阶段也是学生自我价值的探索阶段,更是学生成长过程的引导阶段,学校要积极开展传统文化的教育课程,帮助学生积累丰富的文化知识,从而有利于学生后续的文化教学和自我成长。例如,在学习《飞夺泸定桥》时,语文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当时发生的著名历史事件以及历史背景,让学生更加了解主人公的处境,从而更加深刻的展现出红军的爱国情怀和保家卫国,骁勇善战的精神[2]。我们应该敬畏他们的英勇和大无畏精神,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我们今天幸福美满的生活,我们应该珍惜。通过这种方式的学习,学生受到一定的激励和鼓舞,情操得到培养,有助于形成健康的品格,增强道德素质,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念。
(三)有利于帮助学生建立人文观念,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小学生处于成长和学习的初期,是个人文化修养和内涵储备的关键时刻,语文知识学习的过程是学生积累知识和感性认识的过程。小学阶段的语文知识和传统文化学习为今后更好地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有着丰富的沉淀,学生不仅可以在学习过程中理解和感受到文化的内涵,更加能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人文观念,形成完善的文化知识体系,让学生感受到清新的、优美的文化意境。例如,在学习“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句话时,学生可以感受到诗人高洁的品格,体会到诗人强大的人格力量[3]。通过学习这些文化内涵丰富的知识,学生乐可以更好的构建知识体系,增强自身的文化底蕴。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和方法
(一)深入挖掘语文教材中的汉字文化
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标志之一,通过对汉字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和体会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也可以更加高效地吸收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为了满足新课程标准的需求,让学生更好地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小学语文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注重语文教材中汉字文化的挖掘,强化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传承。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瑰宝,它蕴涵着丰富的文化知识和宝藏,每一个汉字都代表着一个故事,甚至包含着一首诗。因此,在汉字的学习中,教师应该带领学生了解和挖掘汉字文化的背景,使学生逐渐了解和认识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4]。除此之外,教师应该在汉字和学生之间建立一种情感,提高学生学习汉字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爱上汉字,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热情。例如,在学习“鱼”这个字时,教师可以将“鱼”用甲骨文的形式表现出来,然后让学生猜猜这个字是什么,让学生带着问题和好奇心去学习汉字,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每个汉字背后的文化背景和内涵。
(二)对古诗文进行详细的解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最有效方式之一是进行古诗词的教学。古诗词深刻表达出古代诗人的感情和情怀,是表达感情的重要工具和途径,古代的诗人和学者通过古诗词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希望。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古诗词的解读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是十分重要的。它有利于激发小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努力、积极探索传统文化,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加强文化积累,提升审美和道德品质。我国传统文化更加重视文化修养的培养和崇尚道德伦理的建立[5]。小学语文教师对于古诗词情境和背景的解读对于小学生文化修养的积累有着深远的意义。例如在学习柳宗元的《江雪》时,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描述一个具体详细的场景,在白雪皑皑的寒江上,一位垂钓的老人,步履蹒跚,从江边缓缓走来,他的神情自若,目光炯炯。他有两次被贬的经历,受到很多磨难,生活艰苦困难,但他仍旧怀着乐观的心态和生活态度去面对人生,面对世界。他凭借着自己的执著,驾着一叶孤舟,独自一人在寒江上垂钓,勇敢地面对目前的艰难处境,努力恪守着自己的人生信念,苦中作乐,勇敢地面对生活。在语文教学中,小学语文教师要不断创新和改进教学方法,诱发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怀着快乐、愉悦的心情去学习古诗词。
(三)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模拟出真实的教学情境
鼓励小学生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目的是让学生能够学以致用,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6]。这就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使用先进的教学方法,为学生创建古诗文真实的学习情境,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要表达的内容,了解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例如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现代的多媒体技术,通过视频和图片等方式把江南美丽的景色更加直观的展现在学生面前,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景再现,然后伴随着《又到江南来》这首歌曲,引导学生进入美丽的江南水乡情境中,帮助学生体会和理解古诗词的含义,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使学生深刻理解作者要表达的情怀。古诗文是中国传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意境深邃、语言精练含蓄,能够陶冶学生的情操,启迪学生的思想,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
三、结语
为了更好地帮助小学生传承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语文教师要重视教学方法的使用,更新和改进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理解,并且能够在学习和生活中学以致用,培养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
参考文献:
[1]王慧.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J].好家长,2018(66):112.
[2]严成芳.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方法[J].作文成功之路(中),2018(6):16.
[3]史达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J].课程教育研究,2018(7):37.
[4]邱国庆.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J].新课程(上),2017(9):222.
[5]高中英.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J].语文教学与研究,2017(17):136.
[6]刘波.在小学语文教学中传承传统文化的途径与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6(20):14.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 林玉兰(1981.10— ),女,汉族,福建龙岩人,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小学语文阅读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