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振华
[摘 要]从教材、实验、师生、生活环境、信息平台等方面对化学课程资源进行开发和利用,可满足时代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要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关键词]高中化学;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中图分类号] G633.8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11-0060-03
化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充分开发和利用化学课程资源,对于丰富化学课程内容,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学校和教师都应努力建设、开发与利用校内外的课程资源,并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和帮助。”长期以来,很多教师受到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仅仅依靠教科书进行教学,将教科书、教参、练习册等视为唯一的课程资源。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教师的角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教学过程不只是忠实地执行课程计划的过程,而是师生共同开发课程、丰富课程的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充分挖掘课程资源,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不同类型的课程资源,以满足时代对学生学科素养的要求,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现结合具体教学实例略呈浅见。
一、根据学生实际,合理调整教材资源
由于教材内容受时间、地域等限制,不可能面面俱到,与学科知识和教育理论的前沿也有一定的时间差,所以教师应结合教学实际,立足于教材,深入挖掘教材资源,以准确掌握教材为基础,再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教材内容加以适当调整,如有的内容顺序要调整、有的内容要拓展和补充、有的内容要删减,将教材内容与历史、生活、社会、经济相联系,生成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只有这样,才能对教材资源进行有效的开发和利用,让学生在短时间内接受相应的知识,从而大大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
例如,在化学必修1第一章的化学实验教学中,为了使学生对“萃取”有更好的理解,能掌握萃取剂的选择要求,笔者对实验进行了如下的对比改进,并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
第一步,在四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2 mL的蒸馏水、四氯化碳、苯、无水乙醇(如图1),让学生观察现象。
学生看到四支试管中都是无色液体。
在四氯化碳、苯、无水乙醇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1~2 mL的蒸馏水,学生看到的现象是:在四氯化碳和苯的试管中出现分层,而无水乙醇的试管中的液体不分层。
提出问题:为什么在四氯化碳和苯的试管中出现分层,而无水乙醇的试管中的液体不分层?
结论:四氯化碳和苯与水不能相互溶解,无水乙醇与水能相互溶解。
第二步,提出问题进行实验探究。在出现分层的试管中,如何检验水和有机层?
结论:分别取上层液体加入水或硫酸铜溶液等物质,如果出现分层则说明上层液体为有机层,如果不分层则说明上层液体为水层。
问题探究:以上实验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四氯化碳、苯等有机溶剂不能溶解在水中,四氯化碳比水的密度大,在水的下层,而苯比水的密度小,在水的上层。
第三步,分别在三支试管中加入碘水,再分别加入四氯化碳、苯、无水乙醇,振荡,观察现象,思考能得出什么结论。
结论:在碘水中加入四氯化碳,分层后,四氯化碳层呈现紫色;在碘水中加入苯,分层后,苯层呈现紫色;在碘水中加入无水乙醇,不分层。
第四步,讨论归纳萃取剂的选择要求。
a.萃取剂与原溶剂(水)不能互相溶解且密度相差较大,便于液体分层。
b.溶质在萃取剂中的溶解度要比在原溶剂(水)中大。
c.萃取剂与溶液不发生反应。
d.萃取剂一般易挥发,便于与萃取物分离。
二、优化课堂教学,开发教师和学生资源
教师教学观的形成和教学理念是不可忽视的教学资源。新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是“为了学生的发展”,因此教师的教学观、德育观和教师角色要随之发生变化。在新课程标准实施过程中,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和促进者。新课程标准倡导教学过程应实现由重教向重学转变,在知识的积累和运用上,教师除了要准备教材、个人储备的知识、自身渊博的学识、开阔的胸怀、优秀的教学技能、全新的教育理念、良好的道德修养和人格魅力外,更多的是要准备课堂上的师生互动。例如,在化学必修1《氯气的性质》教学中,教师设计了以下问题与学生进行互动。
通过以上问题的设计、讨论、交流展示,课堂气氛活跃,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化学教学中类似的师生互动资源的开发事例很多,这里不再一一赘述。
要优化课堂,教师要从强调学生对教材内容的记忆转变为注重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和创新品质的提升;从重结果向重过程转变,注重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重传授向重指导转变,指导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合作、学会探究;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引导,特别是注重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自我监控、探究性学习等方面的引导,从而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模式化向个性化转变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方法可能千差万别,教师應尊重和珍惜每个学生充满个性的思维方法,并善于把这些思维方法作为一种课程资源加以利用。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每个学生都不同程度地拥有潜在的八种智能,只是每个人的智能组合形式各异,优势智能领域不同而已。因此即使是考试成绩极差的学生,他们也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我们努力发现每个 “学困生”的优势智能, 就会找到教育、转化他们的策略。可见,学生的差异也是很好的教学资源。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的、随机生成的过程,学生提出的许多问题和所做出的思考是难以预料、无法预设的,而这些往往是课堂教学的有效资源,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因此,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充分表达他们的个性差异,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捕捉课堂生成性资源。
三、注重生活体验,挖掘利用环境资源
环境资源有校内资源和校外资源。校内资源包括校内的各种场所和设施,如图书馆、实验室、资料室等;师生关系、班级组织、学生团体、校纪校风、校园文化等人文资源;与化学教育教学密切相关的各种活动,如化学座谈会、化学晚会、社团活动、典礼仪式等。校内资源是实现课程目标,促进学生发展的最直接的资源。校外资源有化工厂、污水处理厂、农场、农业科技示范田等;另外,学生家长也是重要的校外资源。家庭中充满了丰富的课程资源,如家长的阅历与职业、家庭饲养与种植、日常生活中的衣食住行等。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对这些校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让学生在家庭生活中感受化学、运用化学,体会化学的价值,培养化学情感。另外,家长最了解自己的孩子,教师可以通过家长及时了解每个学生学习和心理上的变化,从而因人施教。
化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化学。学生熟悉的生活中,蕴藏着许多化学资源,学生能够从中更直接地感悟和理解化学知识,体验化学规律。把当地的生活、生产实践活动当作化学实践课的课程资源,把现实生活看作是一个绚丽多彩的化学世界,就能使我们的课本与生活、生产实践结合起来,把课堂教学与培养学生参与生产实践的能力结合起来,把学校教育同社会的需求结合起来,成为知识生成、展开、回应的环境资源。下面列举一些与家庭生活相关的化学内容。
[化学知识 生活应用 金属的腐蚀与防护 防止家里的铁锅生锈;理解原电池的形成原理 醋酸的性质 除暖水瓶中的水垢 氯气性质 漂白粉和家用“84消毒液”的成分和性质 碘的性质 用碘酒检验水果是否熟了,蜂蜜是否掺有淀粉等 胶体的性质 体会牛奶、豆浆等性质;两种不同型号的墨水不能同时使用的原因 碳酸钠和碳酸氢钠 苏打的作用 原电池和电解池 电池的使用和充电的原理 ]
四、加强实验教学,充分利用实验资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新课程要求充分发挥实验室课程资源的作用,让学生去设计实验,选择仪器,收集实验数据,归纳总结实验结论;新课程还要求根据探究活动的需要,让学生尽可能多地在实验室里活动,学生的实践活动不再局限于教科书上的几个实验。实验室应为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创设条件。教师应积极开发有利于化学实验教学的一切资源,如收集化学实验素材、自制化学实验仪器、提供给学生操作化学实验的机会、让学生积极参与实验装置和实验方法的改进。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学生已经具有的化学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探究过程中的个性差异,相互合作中产生的新问题、新思想、新方法等,都是很好的化学教学资源。在充分利用实验资源的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大胆地创设和改进实验。如,在氢氧化亚铁的制取实验中,要求学生根据其性质设计出制备实验方案。学生通过学习和查阅资料设计出多种方法,例如:如图3,在装有铁粉和苯的试管中先加入盐酸充分反应,生成的氢气将空气排出,再将一头有钠的铁丝伸到苯层以下,钠与溶液中的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氢氧化钠再与氯化亚铁反应生成稳定存在的氢氧化亚铁。
另外,家庭小实验简单易做,现象明显,生动直观,且对药品、器材的要求不高,是很好的课外资源。如器材:可以用透明玻璃茶杯代替烧杯;筷子代替玻璃棒;眼药瓶代替滴管;吸管或输液管代替导管;饮料瓶、药瓶代替集气瓶;脸盆代替水槽;等等。又如药品:一般家庭都备有生活用品,其中有许多是化学药品,如食盐、蔗糖、食醋、植物油、纯碱、小苏打、明矾、酒、碘酒、高锰酸钾等。这样,不仅可以消除实验的神秘感,激发学生的实验兴趣,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还可以降低实验成本,培养学生的节约与环保意识。
五、利用信息平台,丰富化学课程资源
各种化学教学资料,如《化学教育》《化学教学》《中学化学教学参考》等,可供教师学习和借鉴;校际交流、区域教研等活动也是丰富课程资源的方式之一;此外,各种多媒体还能给学生提供大量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在化学理论课的学习中,对于微观的或抽象的知识,如物质的微观结构、原子和分子等微观粒子的运动、电子云的意义、原电池的形成等内容,单靠语言和文字描述很难使学生充分理解,如果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设计、编制质量较高的化学课件,将有助于把抽象的问题形象化,使化学教学过程更具直观性和活泼性。教师还应广泛收集与本学科相关的趣味知识、人文史话、专题讲座、学法指导、网站资源、学习经验交流和网络课程等资源,给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读物,以开阔学生的视野,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提高教学效果。
网上交流学习是提高教学效率的有效手段,如网上远程培训、“班班通”、“校校通”等,教师通过上传资料、交流学习以及参加各种网络竞赛活动,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从而科学地利用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把现代教育技術、化学科学特点以及传统教学模式三者融合起来,构建一种适应教育改革需求的教与学的新模式,是新中学化学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
在化学教科书中有“科学史话”“科学视野”等栏目,这些栏目中有的内容要求学生上网查阅资料,这就要求学生会使用网络,会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在网络环境中培养判断、选择、整理、处理信息的能力,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不断发展变化、与时俱进的过程,它永远在路上,有待我们不断地学习、交流和实践。
(责任编辑 罗 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