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整个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堂上采用有效的提问方式开展教学,对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同时,正确的提问方式也有利于营造良好的课堂教学氛围。要想在初中语文课堂中更好地开展课堂提问,教师需要根据初中生的思维模式去设计问题,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初中语文;教学提问;设计;创新
中图分类号:G4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52-0044-02
引 言
随着初中语文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多元化的教学方式逐渐成为初中语文教育的主流趋势。一些教师能够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当前语文教学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并且能主动对这些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找到原因,然后也能对照这些问题进行相应的教学改革。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或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于是,很多教师开始尝试使用切合学生个性特点的提问教学方式,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语文课堂的魅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然而,部分初中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仍存在问题设计不合理、对学生回答指导不当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基于此,本文主要探讨针对课堂提问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简要分析。
一、注重分层提问的设计模式
在当前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很多教师在教学时并没有对所提的问题进行分层设计,其根本原因就是教师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每位学生的成长环境是不同的,对语文知识的理解能力也是不一样的。因此,教师在授课时一定要根据不同学生的不同学习特点采取不一样的提问模式,如可以采用分层提问教学法。这样不仅能充分把握不同学生的语文学习水平,还能培养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能进行自主思考[1]。
例如,在教学《故乡》一文时,教师首先可以让学生对整篇文章进行通读,通读的根本目的就是让学生对文章的主旨内容有一个基本的把握。然后,教师再根据不同学生掌握的不同情况来设计一些多样化的问题。在设计问题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从以下方面出发:这篇文章主要描写的人物有哪些?文章所描写的故乡和我们所想象的故乡以及所生长的故乡一样吗?这篇文章的作者是如何来表达自身的思想情感的?教师通过提出这三个问题,让不同理解层次的学生来回答,能有效提升课堂的活跃度,使学生都能积极投入课堂学习中。
二、注重点拨式的提问方法
教师若能够巧用点拨方法,对学生的学习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还应结合学生语文学习的实际情况,采用点拨式的提问方法。教师在课堂中所提出的问题必须具有针对性,且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从而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教师采用点拨式提问法,能帮助学生以一个高效率、高质量的状态完成语文课程的学习。这种高效率主要体现在,学生在课堂学习中不是盲目地思考,而是跟随教师正确的教学方向和思路,通过教师的有效点拨和引导,收获良好的学习效果。教师的点拨,其实是引导学生不断深入挖掘整篇文章的主旨内涵,与此同时,帮助学生有序地、层层渐进地领悟和理解课文的中心思想。
例如,在教学《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文时,教师可以采用点播式提问的方法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提问。教师可以这样进行提问:“同学们,大家在阅读这篇文章的过程中,有没有细心地了解到,本文作者在描写百草园的过程中,具体写了多少种植物呢?”教师提出这个问题,能逐渐引导学生将阅读的注意力集中到文中植物的种类上。这是一种有效的方向性的引导,能够让学生在阅读中自主地去探索、寻找植物的种类,从而逐渐理解文中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专注课堂设计的教学角度
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仍有不少教师会根据课文中的某一章节或者说某一个重要知识点进行详细的讲解,或者对文章中的某个章节进行专题讲解。这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更好地领悟文章的基本知识要点,但也会造成学生对文章缺乏整体性的理解,不能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来主动参与问题的剖析和解答。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而言,他们对新鲜事物会产生较为强烈的好奇心。初中阶段也是学生思维能力的重要培养时期,因此教师在开展教学提问时,应根据教材内容尽可能地多提出一些有趣的逻辑问题,让学生能够在发散思维的过程中,逐渐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不断提高自身的逻辑思维能力。
例如,在教学《孔乙己》这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把文章中具有明显语句特征的句子找出来。如文章中有一句“孔乙己大约的确已经死了”,“的确”是对“孔乙己死了”的肯定,而“大约”又是对“孔乙己的确死了”的揣测。作者将课文中的“大约”和“的确”两个词语混在一起使用,是否会对句子的理解造成矛盾呢?这时,学生会结合文章内容发散思维,对此问题进行深入的剖析和思考:“大约”表示作者的推测,不知孔乙己是否死了,可是根據当时的社会背景,他的死又是一种必然,所以用“的确”。这样写看似矛盾,实际上却揭示了当时的社会黑暗现实,表达了作者对其的批判之情。
四、注重提问设计的教学启发
从本质上讲,语文知识来源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与此同时,又高于生活,比现实生活站的角度更高。初中语文在课堂提问模式上与其他学科应有所不同。语文教学的目的是,不仅让学生能够在学习课本知识的过程中领悟到语言的独特魅力,还要求学生能够结合自身的实际学习、生活经验去深入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使学生能在阅读文章的过程中在情感上与作者产生共鸣,这样才能使学生真真切切地领悟到语文学习的内涵。因此,教师在问题设计上,一定要精心设计与学生日常生活相联系的教学问题,进而使学生能够站在生活的角度去剖析问题、思考问题,从而不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例如,在教学《背影》一文时,教师可以对学生展开如下提问:“同学们,我们学习了《背影》,明白了父爱的伟大。大家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认真地观察过自己父母的背影呢?”学生们面面相觑,纷纷摇头表示没有。这时,教师就可以提出一些启发式的问题:“大家想一下,为什么作者最难忘的是父亲当时的那个背影呢?”这个问题不仅能帮助学生对文章的主旨进行深层次的思考,同时还能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多观察父母的背影,从而更好地体会父母对子女的关怀和爱护,进而更好地理解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结 语
总之,现阶段我国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仍存在不少的问题,尤其是当前传统语文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广大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实际需求。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注重转变教学理念,创新教学模式,多进行语文教学提问设计的创新研究,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寇宏伟.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研究[J].学周刊,2020(06):48.
作者简介:朱继兵(1968.9—),男,江苏盐城人,本科学历,中学一级教师,长期从事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