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贤
【内容摘要】实验操作是初中物理教学环节中的重要构成部分,学生通过实验操作,既能更加深入的理解课本内容又能加重学生在学习中的参与程度。好的实验教学不仅能使原本沉闷的课堂变得充满活力,而且使学生在获得基本操作技能的同时可以有效发挥主观能动性,展开创造性学习。学生只有学会了主动思考,才能更快的提升实验操作能力,更轻松的学好物理学科。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 教学 创造能力
实验操作在初中物理的教学环节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在实验操作中,学生能够清楚的了解到每一个条件的作用,深化对课本知识内容的理解和记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思维发散能力也得到提升。教师应该将对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重视贯穿于整个教学活动中,让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得到最大的发挥,引导帮助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学习方法。
一、优化实验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意识
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对教材的熟悉,提前做好准备工作,对实验的每一步做到了然于心,并就可能出现的问题作出预设。在以往的教学情况中,实验教学常依照课本的方案按部就班的进行,如此一来,学生在整个操作过程中只是被动的依照教师的要求在完成,这样做既没有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更对学生独立创造思维的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制约。所以,在实验操作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要优化备课方案,在课堂上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带领学生走进课堂,融入课堂,让学生先发现问题,再引导鼓励学生大胆的提出问题。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以及看法要及时进行肯定,给学生信心。当学生的回答不正确时,不要直接否定,而是采用委婉的方式进行再次思考的引导。例如:两个重量不同的铁球哪个先落地?死海为什么被称为死海?在瓶内吹的气球,松开气球口,气球为什么没变小?让学生发散思维,主动思考,通过小组讨论来寻求答案。
二、创设实验情景,启发学生创造思路
教师在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可以在课本规定的内容基础上适当增设与之相关的趣味性强的实验,这样既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让学生对学习保持新鲜感,乐于进行探索。例如在“浮力的成因”知识点教学中,在教学导入环节可以采用提问的方式创设实验情景,“联系自身生活实际,思考是否任何物体在水中都会被浮力所影响?气球在水中时一定是漂浮在水面吗?根据我们固有的思考习惯,气球一定是漂浮于水面上的,接着就可以再次引出问题:现实中情况真的如此吗?由此勾起学生的探索的欲望,再向他们展示出一个被认为不可能成功的实验:将气球吹成鸡蛋大小后放在一个大漏斗里,接着向漏洞中注水,在水把小气球全部淹没时,气球并没有像之前预想的一样上浮。当学生面对结果时必定十分诧异,好奇心呼之欲出,这时教师就可以自然而然的讲出气球不上浮的原因,引出浮力的成因。学生在教师调动下,课堂参与度大大提升,同时对思考问题的创造性思维发展也起到引导的作用。
三、改变传统实验,引导学生大胆创造
教师作为施教者,在实验教学中要发挥好引导作用。教师可以将实验在一定条件下进行合理的调整,通过对实验操作设置的创造来引导学生进行主动思考。一直以来,为了在短时间取得成效,学生被采用了填鸭式的教育,逐渐丧失了主动思考创造的能力,导致学生在面对问题时不知道该如何进行思考。教师在教学中应该进行示范,初中课本中有许多实验方法和操作流程不是一定要照本宣科的进行的,教师首先对传统实验操作完成合理的调整,再引导学生,起到举一反三的作用。这样做绝不仅仅只是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更是对教师创造能力的一种要求,只有教师和学生共同进步,才能促进物理教学的良性发展,实现共赢。
四、实验和生活相结合,保持创造习惯
人们正是对生活实践的探究才总结归纳出物理原理,物理教学不能和生活相分离。物理对于初中生来说是一门崭新的学科,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多联系生活,利用學生生活中熟悉的材料,设计一些简单有趣的小实验,培养学生实验兴趣,保持独立思考的创造性思维习惯,树立学好物理的信心。例如同学们学习中不可缺少的笔就能设计出易操作的小实验,这样做可以让每个学生都参与进来,比如在学习滚动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差别时候,可以将作业本当成研究的对象,把作业本放在笔上和地面上同时进行推动,体会两者力的大小。通过类似的小实验,既让学生的动手能力得到了有效的锻炼,也将物理知识回归到了生活,引发学生对生活中的其他事物进行思考,保持创造思维,形成良好的思考习惯。
小结
总而言之,关于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要想有效实现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养成,教师就必须转变一味遵照课本给出条件进行教学的思想观念,改变照本宣科的教学流程,教师先创造,再带领学生进行主动创造性学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创造,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也只有在不断的探究、创新中,学生才能真正的学有所获,物理学习才能取得实质性的成效。
【参考文献】
[1]李爱民.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未来英才2016 (21).
[2]张颖颖.浅谈如何利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进行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3):53-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