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见,潘根起
(1.河南省夏邑县第二人民医院,河南 夏邑 476400;2.河南省南乐县中医院,河南 南乐 457400)
流行性乙型脑炎多发于儿童,且多发于夏秋季节,该病起病急,常伴随高热、惊厥、意识障碍、强直性痉挛等症状,病情严重者常出现后遗症,对患儿的生活造成严重影响[1-2]。近年来,笔者采用中医辨证论治治疗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39例,疗效满意,现总结如下。
1.1 诊断标准 ① 西医诊断标准:符合《实用儿科学》[3]中流行性乙型脑炎诊断标准;② 中医诊断标准:符合《中医药防治流行性乙型脑炎临床规律与诊疗方案的研究》[4]中毒蕴肺胃证、毒损脑络证、毒陷心包证等辨证标准。
1.2 纳入标准 ① 符合上述诊断标准;② 发病时间均在5 d内;③ 年龄≤10岁;④ 患儿及家属均了解本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 合并严重心、肝、肾功能异常者;② 精神障碍者;③ 对本研究所用药物过敏者。
1.4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2年7月—2016年9月收治的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78例,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9例。观察组男22例,女 17例;年龄 11个月~10岁,平均(5.52±3.18)岁;病程 16 h~5 d,平均(3.14±1.12) d;其中毒蕴肺胃证15例,毒损脑络证18例,毒陷心包证6例。对照组男20例,女19例;年龄10个月~10岁,平均(5.73±3.26)岁;病程 18 h~5 d,平均(3.25±1.17)d;其中毒蕴肺胃证14例,毒损脑络证20例,毒陷心包证5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院内伦理委员会审批同意。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给予西医治疗,包括降温、降颅内压、对症支持、护理等。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中医辨证治疗,① 毒蕴肺胃证:采用银翘散合白虎汤加减以清热解毒、辛寒清气。药方:生石膏25 g,金银花、知母、连翘、粳米各 15 g,六一散、丹参、栀子各12 g,板蓝根6 g。加减:嗜睡加郁金、鲜菖蒲各10 g;呕吐、胸闷加鲜藿香、佩兰、荷叶各10 g;躁动加地龙、钩藤各15 g。② 毒损脑络证:采用清营汤加减以清热解毒、气营两清,药方:生地黄、玄参各12 g,金银花、连翘、生石膏各10 g,牡丹皮、知母、紫草各6 g,黄连3 g。加减:嗜睡加郁金、石菖蒲各10 g;呼吸急促、痰盛加鲜竹沥、胆南星、苏合香丸、天竺黄各10 g;抽搐加羚羊角粉15 g;痰盛闭窍加化服苏合香丸;壮热、抽搐加化服至宝丹;壮热不退加化服安宫牛黄丸。③ 毒陷心包证:采用止痉散合清瘟败毒饮加减以凉血熄风、清热解毒,药方:生地黄、黄连各3 g,黄芩、羚羊角、栀子、紫草各4 g,赤芍、大青叶、连翘心、牡丹皮、玄参各6 g,知母15 g,生石膏 10 g,全蝎、蜈蚣各 6 g(研末冲服)。加减:抽搐加羚羊角粉10 g;神昏加化服安宫牛黄丸;痰涎阻滞加化服苏合香丸。④ 恢复期属正虚邪恋证,以气阴两伤、余毒未尽为主,常伴随低热多汗、失语、烦躁、痴呆、震颤、痉挛、瘫痪、消瘦,舌质干绛,舌苔少,脉细无力。治疗以益气生津、清解余毒为主。肝肾精亏型采用黄连阿胶鸡子黄汤加减治疗,药方:鸡子黄1枚,黄连、黄芩、阿胶各10 g,白芍30 g;气虚津伤型采用竹叶石膏汤合沙参麦冬汤加减治疗,药方:生石膏20 g,半夏、沙参、玉竹、麦冬各9 g,淡竹叶、桑叶、天花粉、牡丹皮、生扁豆各6 g,生甘草3 g,白芍 30 g,黄连、黄芩、阿胶各 10 g,鸡子黄 1枚。加减:震颤、痉挛加石决明、钩藤、天麻各10 g;肢体瘫痪、邪留脉络则去除滋腻品,加石菖蒲、红花、地龙、僵蚕各10 g。以上均为颗粒剂,每次40~100 m L,每隔4~6 h口服1次,每天1剂,具体用药剂量需结合患儿病情、年龄、体重等确定。2组均给予基础护理,做好隔离工作,预防传染;定期帮助患儿更换床单被褥,定期消毒,密切关注患儿病情,出现呼吸困难、抽搐等异常情况及时采取干预措施。
1.6 观察指标 对比2组疗效、症状体征改善时间。症状体征改善时间包括体温恢复时间、抽搐缓解时间等。疗效判定标准参照文献[5],显效:体温恢复,神志清楚,呕吐、抽搐等症状消失,病况平稳;有效:体温恢复,症状改善显著,存在智力、功能障碍等后遗症;无效:病况无变化,甚至加重。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符合正态性分布以(±s)表示,采用 t检验。
2.1 2组疗效比较 见表1。
表1 2组疗效比较(n,%)
2.2 2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 见表2。
流行性乙型脑炎在中医属“温病”范畴,病名包括“瘟疫”“暑温”等,主要病机为温邪入体,里热炽盛,由气分深入营分,内陷心包,化火生风,再深入血分。临床上以卫气同病、热炽气分等证候较为多见,属于危、急、重症[6]。
表2 2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s)d
表2 2组症状体征改善时间比较(±s)d
注:与对照组比较,1) P<0.01。
组别观察组对照组抽搐缓解时间3.09±1.181)6.15±2.43 n 39 39体温恢复时间3.64±1.731)5.82±2.36
中医治疗主要根据病程转变规律将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分为初期、极期以及恢复期,再结合卫气营血辨证理论,将该病分为毒蕴肺胃证、毒损脑络证、毒陷心包证、正虚邪恋证等。发病初期邪入卫气,治疗应以清热解毒、辛寒清气、清透邪热等为主;后期通常表现为高热、痰热互结、内外俱热,治疗应以透邪外达、清气泄热为主[7]。因毒损脑络、毒陷心包、心神扰乱时,以清泄营热为主,加服安宫牛黄丸以清心开窍;邪陷营血,神昏、谵语、灼热、躁扰,角弓反张,均属内陷心包,邪热火毒燔灼血分,风动生痰,治疗以熄风定惊、清营凉血等为主[8]。疾病后期,因热毒伤及气阴,余热未清,至筋脉失养,风痰留阻络道,引发低热、烦躁、失语、瘫痪、震颤等后遗症,治疗应以益气生津、清解余毒等为主[9]。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较对照组高,体温恢复时间及抽搐缓解时间均较对照组短,表明中医辨证论治在小儿流行性乙型脑炎患儿的各个阶段均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儿临床症状及体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