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法整复超腕夹板外固定治疗老年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46例

2019-04-29 01:20谢汉洋
福建中医药 2019年2期
关键词:粉碎性夹板前臂

谢汉洋

(屏南县中医院,福建 屏南 352300)

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主要发生在桡骨远端关节面3cm以内的松质骨和皮质骨交界处薄弱部位,在老年女性中的发生率较高[1],该骨折后可有明显的腕部压痛、肿胀,手及腕部活动受限。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根据受力情况不同可分为伸直型骨折、屈曲型骨折和巴尔通骨折,其中以伸直型最为常见,此类型骨折经手法复位可获得良好的效果[3]。目前临床以手法整复超腕夹板外固定与石膏外固定两种方式最为常见,本研究观察手法整复超腕夹板外固定对老年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46例,效果满意,现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诊断标准 符合《临床骨科学》[3]对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诊断:① 有明确的外伤史,伤后腕关节活动障碍,并有肿胀、疼痛感;② 经X线摄片检查证实为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

1.2 纳入标准 ① 年龄≥65岁;② 患者和家属对本研究内容均知情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3 排除标准 ① 病理性骨折;② 开放性骨折、陈旧性骨折及二次骨折者;③伴有血管和神经损伤者;④ 背侧缘型与掌侧缘型骨折;⑤ 未按要求接受随访者。

1.4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月—2017年6月收治的老年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患者92例,采用简单随机抽样的方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6例。研究组中男18例,女28例;年龄65~73岁,平均(65.3±3.5)岁;病程 5~7 h,平均(6.3±1.22)h;合并损伤:尺骨茎突骨折22例,尺骨下端骨折6例,下尺桡关节脱位3例。对照组中男16例,女 30 例;年龄 65~74 岁,平均(65.0±3.5)岁;病程4~7 h,平均(6.24±0.98) h;合并损伤:尺骨茎突骨折20例,尺骨下端骨折7例,下尺桡关节脱位2例。2组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5 方法 2组均予以手法整复:指导患者选取仰卧位或坐位,保持患侧前臂中立并屈肘 90°;助手握住患者患肢上臂,施术者两手拇指于骨折远端的背侧并列,其余四指置于腕掌部,扣紧大小鱼际肌;逆移位方向持续摇摆牵引,感到骨擦音,估计骨折重叠、嵌插已牵开时,将远端旋前10°~15°,猛力牵抖并迅速尺偏掌屈,骨折即可复位。对于骨折粉碎严重者,完成手法整复后指导助手双手拇指及食、中指握住骨折远端的掌、背侧,术者轻晃活动患侧腕关节,使未复位的小骨折块得以复位,同时磨合关节面。

1.5.1 研究组 手法整复完成后,在骨折远端背侧和近端掌侧分别放置一平垫,在平垫上放置夹板,使夹板上端位于前臂中、上1/3处,下端超过腕关节抵相应掌指关节下方,患肢屈肘90°固定并保持前臂中立、腕关节功能位;固定后观察患肢末端血液循环,于固定后当天及第3、7、14天复查X线片并调整夹板,骨折整复后行超腕关节功能位固定的时间主要是根据患者断端稳定情况而定,一般14 d左右改为不超腕关节夹板固定。

1.5.2 对照组 手法复位后复查X片复位满意,使用前臂石膏托固定于掌屈尺偏位,上端不超过肘关节,下远端不超过掌指关节。固定10~14 d后拍摄X片检查骨折移位情况,并及时更换中立位石膏。

2组均根据患者恢复情况指导患者进行功能锻炼,并根据骨折三期辨证用药原则在骨折的不同时期给予相应的中药内服。

1.6 观察指标

1.6.1 桡骨相对高度、关节面塌陷程度 2组均于复位后当天、复位后4周进行X片检查,测量并比较桡骨相对高度、关节面塌陷程度。

1.6.2 骨折愈合时间 计算从手法整复术后至骨折临床愈合时间。骨折临床愈合标准:X线照片显示骨折线模糊,有连续性骨痂通过骨折线。

1.6.3 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临床骨科学》[3],2组均于治疗2个月后进行疗效判定,治愈:末次随访时X片检查显示骨折对位良好,有连续性骨痂形成,局部无明显畸形、疼痛、肿胀,腕功能完全或基本恢复,或腕掌屈、背伸及前臂旋转受限<15°;好转:骨折对位欠佳,存在轻度疼痛畸形,腕掌屈、背伸及前臂旋转受限≥15°且<45°;未愈:骨折不愈合或畸形愈合,有明显的压痛、叩击痛及功能障碍,掌屈、背伸及前臂旋转受限≥45°。有效率=[(治愈+好转)例数/总例数]×100%。

1.7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属正态分布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92例患者全部按要求获得随访,无脱落和剔除病例。

2.1 2组桡骨相对高度、关节面塌陷程度比较 见表1。

表1 2组桡骨相对高度、关节面塌陷程度比较(±s)mm

表1 2组桡骨相对高度、关节面塌陷程度比较(±s)mm

注:与复位当天比较,1)P<0.05;与对照组比较,2)P<0.05。

组别研究组对照组n 46 46桡骨相对高度复位当天12.01±1.01 12.03±1.02复位后4周12.01±1.002)10.20±1.101)关节面塌陷程度复位当天0.50±0.13 0.48±0.12复位后4周0.49±0.122)0.95±0.301)

2.2 2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 见表2。

表2 2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s) 周

表2 2组骨折临床愈合时间比较(±s) 周

注:与对照组比较,1)P<0.05。

骨折愈合时间6.50±1.251)7.50±1.50组别研究组对照组n 46 46

2.3 2组疗效比较 见表3。

表3 2组疗效比较

3 讨 论

伸直型桡骨远端骨折多是由间接暴力引起,如摔倒时肘部伸直,前臂旋前,腕部背伸,手掌着地,使应力作用于桡骨远端而发生骨折。老年人因身体机体退化,骨质疏松者居多,容易发生粉碎性骨折,且多波及下尺桡关节及桡腕关节[4]。目前临床治疗伸直型桡骨粉碎性骨折的方式有手术治疗及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两种。手术治疗的创伤大,而老年患者的体质差,因此手术治疗不作为临床首选。手法复位外固定治疗具有操作简单、费用低和痛苦小的优势,成为首选治疗方式[5]。

本研究结果显示:与手法整复石膏外固定比较,手法整复超腕夹板外固定治疗对于预防桡骨高度丢失及关节面塌陷有更显著的作用,临床骨折愈合时间亦短于对照组。伸直型桡骨远端粉碎性骨折治疗的目的是恢复桡骨的高度和关节面的平整,以保证正常的腕关节功能。石膏外固定虽可达到固定的目的,但石膏的弹性和通透性差,固定后调整的难度大,后期X线检查时发现移位时需拆除重新固定,容易发生桡骨相对高度的丢失和关节面塌陷,且因掌、腕关节运动功能被限制,血液回流受到影响,不利于骨折的愈合[6]。小夹板具有柔韧性好、可塑性强、通透性高、材质轻的特点,通过超腕关节固定可以较好地防止复位后桡骨远端发生短缩移位,且该固定方式可及时调整,能预防关节面塌陷,且对固定后的关节运动影响小,更利于骨折的愈合[7]。

本研究还显示研究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分析原因是由于小夹板超腕外固定具有方便灵活的特点,固定后可及时调整,既可控制骨折对位,限制腕关节在一定的范围内主动活动,又利于骨折部位血液循环的恢复,促进消肿和骨折的愈合,从而提高治疗效果[8]。

猜你喜欢
粉碎性夹板前臂
肩关节、肘关节及前臂活动范围
前臂完全离断再植术后持续康复护理对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石膏与小夹板在四肢骨折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探讨
双钢板技术在治疗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边条翼夹板结构强度设计
微型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多发掌骨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分析
定义风格费尔迪南多·阿道夫·朗格的四分之三夹板
游离皮瓣移植修复手部及前臂皮肤缺损47例分析
双钢板在治疗肱骨髁间粉碎性骨折中的应用
骨折方联合锁定钢板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粉碎性骨折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