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温病121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9-04-27 05:41李宝月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7期
关键词:胞质温病角化

隋 薇 李宝月

(沈阳市第七人民医院病理科,辽宁 沈阳 110003)

鲍温病(bowen's disease)是一种表皮内鳞状细胞癌,多发于中老年人,临床易与鲍温样丘疹病、银屑病、脂溢性角化病、湿疹、基底细胞癌、Paget病、浅表恶性黑素瘤等相混淆,并存在潜在转移风险,故本文探讨2012年~2016年5年间121例本病患者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特点,加强医务人员对该病的认识并为临床早诊断、早治疗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121例均为我院确诊鲍温病患者,其中男49例,女72例,男女比例是1∶1.5,年龄30~97岁,平均62.9岁,病程4个月~18年。

1.2 方法:对121例鲍温病患者的相关临床、病理资料进行收集、分类、统计、分析。

2 结 果

2.1 临床表现:皮损多为形状不规则但边界清楚的暗红色斑片或斑丘疹,直径5 mm~7.5 cm,上有红色鳞屑、结痂、渗出,其中单发116例,多发仅5例。皮损见于生殖器14例,躯干46例,肛周1例,上肢13例,下肢18例,面部26例,头部3例。

2.2 组织病理改变:切片镜下均可见角化过度、角化不全,棘层轻度增生,基底细胞层仍完整,表皮细胞极性紊乱,大部分细胞不典型,细胞形态和大小不一致,可见散在角化不良细胞,核大深染,核仁明显,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病变可波及毛囊、毛囊漏斗部外毛根鞘及皮脂腺导管。其中银屑病样型52例,表现为角化不全,规则性显著的棘层增厚,表皮突宽大有时融合,4例累及毛囊;萎缩型27例,表现为颗粒层、棘层变薄,2例累及毛囊;疣状角化过度型21例,表现为角化过度,表皮增生呈乳头瘤状及特征性的凹陷;不规则型12例,表现为明显的多形性,不同程度的棘层肥厚,常缺乏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见表1。

表1 121例鲍温病组织病理分型

2.2.1 特殊类型鲍温病的组织病理改变:透明细胞型4例,表皮上部细胞胞质空泡化;Paget型4例,表皮内可见分散的胞质淡染细胞巢;棘松解型1例,有显著的棘层松解。

2.3 临床发病率及误诊情况:12年发病率为3.3‰(10/3003例),13年为3.5‰(14/3980例),14年3.9‰(19/4842例),15年6.3‰(33/5276例),16年7.3‰(45/6154例)。确诊前疑诊为鲍温样丘疹病5例,鳞癌2例,脂溢性角化病9例,日光性角化病3例,基底细胞癌7例,乳房外Paget病4例,湿疹27例,银屑病13例,其余病例临床诊断与病理诊断相符合,误诊率为57.9%。

3 讨 论

鲍温病又称原位鳞状细胞癌、皮肤原位癌、表皮内鳞癌。好发于中老年,可发生在任何部位皮肤和黏膜,病程缓慢,可迁延数年至数十年。有5%病例发展成侵袭性肿瘤[1],也有人认为有20%~30%转变为鳞癌[2]。鲍温病的确切病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UV照射、化学试剂、病毒感染、外界刺激、免疫抑制、色痣素质、遗传因素等[3]。可与汗孔角化症伴发或在脂溢疣、瘢痕和Becker痣内发生[4]。

本组研究中121例患者平均年龄62.9岁,>60岁者超过64.5%,略高于文献报道的平均年龄。男女比例为1∶1.5,且5年发病率逐渐增高,考虑与人口老龄化、生活方式改变及近年环境污染造成UV照射、外界刺激及病毒感染增加有关。在随访中一例银屑病多年应用砷剂治疗引起多发鲍温病患者,后合并肺鳞状细胞癌,死亡。

鲍温病皮损表现为淡红色或暗红色斑片、斑丘疹,形状不规则但边界清楚,表面附少许鳞屑或结痂、渗出,无明显特异性,易与其他疾病相混淆。其组织病理通常表现为表皮细胞极性紊乱,细胞异型明显,细胞形态和大小不一致,散在角化不良细胞,核大深染,可形成瘤巨细胞,核仁常较明显,可见病理性核分裂像,肿瘤位于表皮内,几乎累及全层,但基底细胞层仍完整,真表皮界限清楚。光镜下肿瘤细胞明显异型性使其与良性疾病如湿疹、银屑病、脂溢性角化病、日光性角化病等良性皮肤病易于鉴别,而需要与以下几种恶性肿瘤相鉴别。①鳞状细胞癌:肿瘤细胞异型性明显,破坏基底膜,呈不规则的团块状或束条状,向真皮内浸润性生长。而鲍温病肿瘤细胞一般局限在表皮内,偶见累及毛囊等皮肤附属器,不破坏基底层。②基底细胞癌:好发于身体暴露部位,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基底细胞样肿瘤细胞团,嗜碱性,大小一致,细胞核大,胞质少,细胞间桥消失,瘤细胞团外周细胞排列呈栅栏状,与周围组织间有收缩间隙,也可呈蕾芽状与表皮相连续。鲍温病细胞胞质丰富,核大、深染,排列紊乱,病变局限于表皮。③Paget病:表皮全层尤其是下层可见Paget细胞,散在或成巢分布,核大、圆形或卵圆形,胞质丰富淡然,呈空泡状,而Paget样鲍温病中Paget样细胞主要分布在表皮上部。PAS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有助于二者鉴别[5]。④浅表型恶性黑素瘤:表皮内尤其是棘层下部可见大而圆的肿瘤细胞,瘤细胞胞质丰富,胞核呈囊泡状,核仁明显。免疫组织化学染色S-100、HMB-45、Melan-1阳性。无色素恶性黑素瘤尤其是细胞形态多样而且交界处活跃不明显,与透明细胞型鲍温病和Paget样鲍温病必须通过特殊染色和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加以鉴别[6]。

近年随着致病因素的增加,鲍温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因其进展慢、病程长,皮损形态与多种皮肤病有相似之处,临床表现不典型时常易造成病情延误。但其存在一定的复发率及潜在的转移风险,应予以重视,早期进行手术切除或采用光动力疗法,并长期随诊。

猜你喜欢
胞质温病角化
伤寒、温病与现代医学疾病对应探赜
——兼与《论流行性感冒与伤寒、温病的关系》一文作者商榷
未分类嗜酸性肾细胞癌的重新分类
华中农业大学揭示BnaNTT1调控油菜代谢和生长的分子机制
高亚麻酸萝卜胞质杂交油菜新品种油研 712的选育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不可判定性
3例易误诊脂溢性角化病例展示及分析
关于《温病条辨》温病初起使用桂枝汤的讨论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的探讨
多细胞系胞质分裂阻滞微核细胞组学试验法的建立与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