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翠华
摘要:多年来,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一大难题。处于无序、无方,没有专门教材的状态,新课程标准下语文教材其作文目标体系也是零散的,非系统的。教师们按传统套路教学,学生作文仍选材陈旧,千篇一律,人云亦云,没有个性。邓志刚语文名师工作室编著的《阅读与写作》丛书为我们开辟了一条道路,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些许尝试。
关键词:跟课文学写作;作文训练;初探
中图分类号:G633.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9)05-0244-01
一、中学作文教学现状浅析
中学语文教学的基本技能在于听说读写的均衡发展,但是,作文教学没有听说读的教学规范性。一直是无序、无方、没有专门教材。甚至没有比较稳定的训练系统。即便是新课程标准的语文教材,其作文体系也是零散的,非系统的。教师们仍按传统的教学套路,从审题说到立意,从取材说到构思,从文体说到语言。老师说得条条是道,但学生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一脸茫然。学生的作文是千篇一律,人云亦云,没有个性的张扬。看不到思想的火花,要么索然寡味,要么凭空拔高,没有了写作技巧,没有了真情实感。写作教学似乎陷入了一个瓶颈。多年来,语文教学的研究者和执行者们以文本的品读为重,轻视了教材中的作文因素。没有在读课文中受益于写作。最近,拜读邓志刚语文名师工作室编著的《阅读与写作》后,犹醍醐灌顶,精神焕发。
二、跟课文学写作的理论依据
全国中学语文教学专业委员会在2015年2月6日《关于组织申报“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课题的通知》中指出:“写作教学理论与实践研究是当前中学语文教学研究的一大薄弱环节。写作教学理论不接地气,不能真正指导写作教学实际;中学写作教学地位尴尬,至今没有独立、系统的教材;写作教学改革大都是局部的,未得“现代化”“科学化?之门而入。这就要求语文教育研究者和执行者重新审视写作教学研究并做整体性的改革。”在此背景下,邓志刚语文名师工作室开展的“基于中学语文教材的读写结合教学实践研究饴了我们以启发。
叶圣陶先生说道: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借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与写作的熟练技能,‘课文即‘美文,教材中蕴含丰富的写作知识和技巧。如果能从‘读课文入手,将教材作为写作模仿的例子,继而走向创作的第一步——‘学写作,化课文之‘源为写作之‘流,写作训练才能成为有源之水,并源远流长。张志公先生也认为:模仿,是学生的必经之路。不仅初入学的孩子爱模仿,中学生,大学生们以至早已离开学校的成年人,都在有意无意之间模仿自己认为好的事物。作文也不例外。丁有宽先生也说过:阅读和写作是个互逆的过程。阅读是理解吸收,写作是理解表达。只有吸收得充分,表达才更加有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作文教学要与阅读教学密切配合,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的作文当中去。《语文课程标准》在阅读15条要求中有“吸收;借鉴写作技法;实现阅读的运用与升华”的要求。初中阶段的写作指导,要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大量的实践表明,这样不但有利于读写能力的提高,也有利于读写能力的协调发展,有利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三、跟课文学作文写作训练方式举例
例一:中学语文教学中语言的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说明、议论、抒情。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必须掌握这些表达技巧,因此,写作训练中就必须先向课本学习然后通过写作来训练掌握。我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教学中与同学们品读作者鲁迅先生笔下的百草園,这里以写孩子们的欢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问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之后,让孩子按照鲁迅先生的记叙和描写的方式,写一段乡村田园情趣。农村孩子对家乡的山水还是情深意浓的,虽然作文意境不高,表达呆板,但多数孩子运用了记叙和描写的表达方式,写出了家乡的青山,说那苍松翠柏总是绿得醉人,远望连天,没有丝毫的荒凉,使人觉得有无限的活力。稚嫩之中,真情实景,使教师欣慰。在朱自清的《背影》的教学中,让孩子对背影描写的仿写,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的感动自己的行为动作。在学习鲁迅先生的《故乡》关于人物豆腐西施和闰土的形象的刻画后,让学生仿写一段人物肖像。虽然作文写得五花八门,但学生知道了怎样刻画人物形象,从表情、语言、行为中捕捉人物特点。
例二:在现行人教版七至九年级语文教材中,有很多叙事类文言文篇目,如蒲松龄的《狼》,王安石的《伤仲永》,范仲淹的《岳阳楼记》,欧阳修的《醉翁亭记》。这些传统的优秀篇目在选材剪材,谋篇布局上各有特色,但其共同点是在叙事基础上阐明人生哲理。在教学中抓住缘事明理法,让学生学习在讲述一个故事后,阐述自己认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做人的道理。知晓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既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又培养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是非观。把文言文的教学从朗读、理解、翻译等基础要求上提升到“学课文学写作”的高度上来,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的融合起来。
例三:读课文,学作文训练方法,包括模仿法(句子模仿、片段模仿、选材仿写、组材仿写等)、扩续法(扩写、续写等)、变通法等。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由七年级到九年级逐步推进应用这些写作训练方法,是行之有效的。
在教育教学中,我曾多次将课文之中的优美语句或段落让学生品读后进行仿写训练。如朱自清先生的《春》:“春天像刚落地的娃娃,从头到脚都是新的,它生长着。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个的,笑着,走着。春天像健壮的青年,有铁一般的胳膊和腰脚,领着我们上前去”。朱自清把春天比喻为“刚落地的娃娃、小姑娘、健壮的青年”,喻体有着本质的联系,存在明显的时间顺序,有深层的内涵。教学中常要求学生仿写,但朱自清对春天形象生动的比喻是难以超越的,特别是意境的超越。为此,我们应以句式的仿写为侧重点,要求以夏天、秋天等为对象进行仿写,这样就降低了学习难度,激发了学生的想象,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如鲁迅笔下的“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达的皂荚树,紫红的桑葚;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作者在这里为了强调泥墙根一带无限的趣味,写了多种景物进行衬托,采用了“不必说……也不必说……单是……”的句式。针对这一特点,让学生仿写一段话。再如流沙河的“理想是石,敲出星星之火;……”;余光中的“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等课文中经典语句的模仿写作。
最近在网络上看到有人仿写刘禹锡的《陋室铭》,读过访文甚是兴奋,虽然是依样画葫芦,只有形似没有神合,但这种整篇诗文的仿写,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不能不说,仿写是学课文学写作训练的好方法之一。
四、作文训练初探感悟
邓志刚语文名师工作室编写阅作丛书为中学作文教学,开辟了一条道路。使零散非系统的作文教学有了比较稳定的训练体系。古人云:背得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其实就是教导我们向书本学习和借鉴。日本语文教育界也强调作文和阅读的连结,要求学生以教材为基础,进行创造性的表述活动。语文教材虽然偏重阅读训练,但作文的训练也紧跟着阅读内容在设计。我们在教育教学中应透彻学习课文,掌握语言表达,熟知布局谋篇,激活情感,提升见识。如同邓志刚语文名师工作室主张的那样:愿读写结合成为我们的一种学习理念;读写结合成为我们的一种思维方式;读写结合成为我们的一种学习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