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帕斯汀及其《八首音乐会练习曲(Op.40)》

2019-04-26 07:35
乐府新声 2019年1期
关键词:爵士音乐卡帕练习曲

崔 光

[内容提要]音乐会练习曲作为一种兼具技术难度与音乐表现力的钢琴体裁,在数百年间获得了长足的发展。进入20世纪后,随着音乐语言愈加丰富与音乐风格愈加多元,音乐会练习曲的发展也进入了崭新的道路。卡帕斯汀具有爵士风格的《八首音乐会练习曲(Op.40)》就是典型的代表。在本文中,笔者将对卡帕斯汀其人、其音乐创作及这套练习曲进行翔实的介绍,并对作品中蕴含的爵士音乐元素进行具体的解析。

《八首音乐会练习曲(Op.40)》是乌克兰作曲家、钢琴家卡帕斯汀于1984年创作的一套具有爵士风格的练习曲集。这套练习曲技术性、音响效果与音乐表现力兼具,不仅是卡帕斯汀的钢琴音乐代表作,也是当今许多国际大赛中选手演奏率较高的作品,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本文旨在对卡帕斯汀本人及这套练习曲进行分析,以对它们有更深层次的理解和体会。

一、卡帕斯汀及其钢琴音乐创作

尼古拉·卡帕斯汀(Nikolai Kapustin)1937年十一月出生于乌克兰的戈尔洛夫卡。他曾师从阿弗莱里安·鲁巴克(Avrelian Rubakh)学习钢琴,之后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跟随亚历山大·戈登怀瑟(Alexander Goldenweiser)继续深造。20世纪50年代,还是学生的卡帕斯汀已经在爵士音乐演奏、改编及创作方面有所成就,他既是一位古典钢琴家、作曲家,也十分擅长即兴爵士演奏。

1961年,从莫斯科音乐学院毕业之后,接下来的十一年卡帕斯汀都是在与爵士乐团的巡演中度过的。这段巡演时光不仅给了他游历国内外的机会,更是对他的音乐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他的音乐语言在和声、旋律、结构等各个层面上已经成为了古典音乐和爵士音乐的混合体。在创作风格上,他拒绝遵循20世纪蓬勃兴起的各类音乐流派,而是始终按照自己的想法进行创作。

卡帕斯汀的钢琴作品通常织体十分丰富,键盘跨度极大,并充斥着大量琶音、和弦及快速跑动乐句。他的钢琴作品在技术上是令演奏者敬畏的,作为钢琴家,他仍然是自己音乐的最权威诠释者。作为一名在乌克兰出生成长、在莫斯科接受系统音乐训练的作曲家,他的音乐时常会令人想起梅特纳、拉赫玛尼诺夫以及斯科里亚宾等人。但与这些人不同的是,在卡帕斯汀的音乐语境里,爵士元素占有同等的重要性,并且他的音乐作品音响更加现代化。他的创作风格是跨界的,如果用最恰当的术语来形容,应当是20世纪后半叶的“第三潮流”。

然而,卡帕斯汀始终认为自己是一个作曲家,而不是爵士音乐家。他曾说:“我从来不是一个爵士音乐家。我从未试着成为真正的爵士钢琴家,但是为了创作我不得不这样做。我对即兴创作并不感兴趣——不喜欢即兴的爵士音乐家还算是爵士音乐家吗?我所有的即兴创作其实都是写下来的。”[1]Anderson, Martin . Nikolai Kapustin, Ukrainian composer of classical jazz[J]. Fanfare. Sept/Oct 2000.pp.93-97.在创作过程中,卡帕斯汀将每一个小细节都写在了谱纸上。这也许就是将卡帕斯汀从注重即兴演奏的爵士乐文化主流中分离出来的原因。他的音乐只能由精通爵士乐演奏以及即兴演奏的人谱写,同时也只能由受过扎实古典音乐训练的人演奏。卡帕斯汀认为,所有的钢琴作品都必须在键盘上谱写,如果自己不弹,他就不能作曲。

虽然卡帕斯汀的作品通常是激情四射的,但他的音乐依然比较小众。笔者认为原因如下:首先,卡帕斯汀对“自我推销”并不积极。他对作曲和录音都很感兴趣,但不喜欢公开演出、旅行巡演。其次,他的音乐并没有在21世纪的音乐环境中达到某种特定流派的顶峰,因为他拒绝将自己的音乐进行简单的分类,所以他“不属于”任何流派,这就导致了他很难被定位。截至目前,卡帕斯汀公开出版的作品的编号已经达到Op.97之多。这其中大部分为钢琴作品,包括六首钢琴协奏曲、二十一首钢琴奏鸣曲、《二十四首前奏曲(Op.53)》、《二十四首前奏曲与赋格(Op.82)》、《十首小品(Op.59)》,以及三套钢琴练习曲(Op.40、Op.67和Op.68)。

二、卡帕斯汀《八首音乐会练习曲(Op.40)》

在创作《八首音乐会练习曲(Op.40)》时,卡帕斯汀的作曲风格与作曲技术均已进入了相对较为成熟的时期。这八首练习曲是他本人良好的钢琴演奏基础与丰富的爵士演奏经验的集合体。在这套作品中,他娴熟地将爵士音乐风格融入了传统的练习曲模式中,因此每一首作品都具有强烈的戏剧性与感染力,节奏鲜明、旋律动人、技巧复杂、音响震撼,具有极佳的演奏效果。

卡帕斯汀的《八首音乐会练习曲(Op.40)》分别为《前奏曲(Prelude)》、《梦(Dream)》、《小托卡塔(Toccatina)》、《回忆(Reminiscence)》、《幽默曲(Raillery)》、《田园(Pastoral)》、《间奏曲(Intermezzo)》、《终曲(Final)》。从题目上不难看出,八首作品之间具有一定的逻辑性与相关联系,可以把它当作一整套组曲来看。

1.第一首《前奏曲》(4/4拍,很快的快板)是一首需要高度演奏技巧的快板,全曲充斥着双手交叉演奏、八度与和弦等动力性织体,节奏变化鲜明,对演奏者的耐力与速度是相当大的考验。这首作品以主题与变奏的方式展开,其中主题由两对节奏相同的动机组成。随后主题一直进行着变形与发展,直至最后部分才再次出现。

2.第二首《梦》(12/8拍,中板)据悉是作曲家献给年轻时爱慕过的女子的作品,整体风格犹如一个忧郁、迷离的梦境。这首作品的技术难点在于右手持续不断的双音演奏,既要体现出声音色彩的变幻,又要保持平稳,不能有突兀的音响。《梦》可以分为A、B、A三个部分:前后两个A段勾勒梦境的氛围,中间更为明朗跳跃的B段相比之下仿佛是在刻画梦境的内容。

3.第三首《小托卡塔》(4/4拍,快板)是一首典型的爵士风格快板练习曲,运用同音连击的方式创作,力量强劲、节奏激烈、张力十足。托卡塔原本是一种带有自由即兴特点的键盘乐曲,通常用一连串的分解和弦以快速的音阶交替构成,爆发力极强。顾名思义,这首《小托卡塔》借鉴了托卡塔的艺术特色,整首作品都充满了敲击感、紧迫感与宣泄感,旋律在双手交替之间灵活闪现。

4.第四首《回忆》(3/4拍与4/4拍组合节奏,小广板)是作曲家写下以回忆青少年时代生活的作品,色彩丰富,风格迥异。在作品的开始部分,技术难点集中在右手的大篇幅跑动中,左手则是和弦支持。到了中间段,两只手的情况发生了调换,并且逐渐发展成为双手应接不暇的跑动与呼应。而在第三部分,作品又恢复了开始部分的织体分配,音乐在右手的快速跑动中渐渐消散。

5.第五首《幽默曲》(4/4拍,活泼的)是一首模仿爵士乐低音风格写成的作品。幽默曲原是流行于19世纪的一种富于幽默风趣或表现恬淡朴素、明朗愉快的器乐曲体裁。卡帕斯汀的这首《幽默曲》通篇左手声部都在模仿爵士乐队中低音提琴声部拨弦的节奏与织体,音乐风格棱角鲜明,情绪活泼。同时,右手声部与左手形成呼应,错位的节奏差充分体现出爵士乐即兴与自由的特点,将情绪传递地淋漓尽致,十分尽兴。

6.第六首《田园》(4/4拍,中速的快板)描写的是乌克兰的田园风光,是作曲家感受到田园的悠闲与惬意而创作的。整首作品的音量都以p为主,自始至终贯穿着一条活泼灵动的旋律。作品的左手是典型的爵士伴奏音型,右手分为两个声部,上方旋律声部轻快灵巧,与下方伴奏声部形成错位交叉,增加了作品的动感,演奏者应当采用不同的音色来演绎。

7.第七首《间奏曲》(4/4拍,小快板)是整套练习曲中最为复古的一首,仿佛20世纪上半叶的百老汇歌舞剧音乐,有强烈的美国风格。作为一首过渡性质的作品,《间奏曲》前半部分的跳跃性织体与后半部分的双音跑动让它显得更加轻盈。同时,因为织体发生了转变,作品前后的听觉效果也有较大的不同,前半部分轻松、甜美,后半部分摇摆、热烈。

8.第八首《终曲》(2/2拍,最急板)是整套练习曲的最后一首,也是对前七首的总结与升华。这首作品是不完全的奏鸣曲式,它的副主题来自第二首练习曲《梦》的中间段落。这首作品的演奏技术难点主要集中在快速的节奏重音变换以及双手在琴键上的大跨度把位变换上,要求演奏者必须做到精准、快速、熟练。爵士音乐摇摆、即兴、节奏交错的特点在这首作品中都得到了体现。

三、《八首音乐会练习曲(Op.40)》的爵士元素

卡帕斯汀的《八首音乐会练习曲(Op.40)》继承了19世纪音乐会练习曲的传统。也就是说,它们首先是“音乐”,其次才是“练习曲”。对于古典演奏者来说,演奏卡帕斯汀的钢琴音乐需要特殊的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它们完全不同于演奏古典曲目。卡帕斯汀的音乐中涵盖着一种超越于记谱法之上的“乐感”。如果想要掌握这种感觉,演奏者应当对亚瑟·泰特姆(Art Tatum,1909-1956,美国爵士音乐家)、埃罗尔·加纳(Erroll Garner,1921-1977,美国爵士音乐家)、奥斯卡·彼德森(Oscar Peterson,1925-,加拿大爵士钢琴家)等人的爵士乐有所了解。

初次接触卡帕斯汀钢琴作品的古典演奏者很容易陷入一种“不知所措”的困境之中。这一方面是因为作品中充斥着大量的细节与各种复杂的音乐元素,导致演奏者一时间很难捕捉到作品的整体面貌与风格特征,即所谓“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另一方面是因为在演奏卡帕斯汀的作品时,演奏者的手臂力量、指法编排、手指触键等演奏技术与演奏古典曲目时的处理是完全不同的,演奏者需要根据作品重新调整自己的演奏方式。在演奏爵士风格的作品时,不仅指法的编排和前臂的重量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而且在风格上,爵士乐的节奏、和声、旋律、织体均自成一派,与其他音乐风格截然不同。因此,想要成功演绎卡帕斯汀的音乐,当务之急便是破译隐藏在乐谱中的种种细节。

在《八首音乐会练习曲(Op.40)》中,卡帕斯汀大量使用了如布吉乌吉、布鲁斯、拉格泰姆等爵士音乐元素,演奏者必须对它们有所了解,才能还原每首练习曲的风貌。

(一)布吉乌吉元素在音乐中的体现

布吉乌吉(Boogie Woogie)是一种快速的布鲁斯钢琴风格,常用于爵士钢琴音乐之中,且具有强烈的炫技性特征。布吉乌吉有两个主要特点:一是经常采用“滚奏(Crushing)”,二是演奏时左手经常使用固定低音来衬托右手复杂的旋律声部。布吉乌吉最常使用的左手低音音型包括两种,一种是“双音”,双音反复,即加厚的低音;另一种是“行进”,即漫步低音,由分解八度构成。

在这套练习曲中,第七首《间奏曲》就采用了典型的布吉乌吉节奏。左手持续的八分音符为“双音”音型,反复贯穿全曲,与之形成对照的是右手比较复杂的旋律,给听者以摇摆不定的律动感觉(见谱例1)。从谱例中可以看出,作品右手的十六分音符节奏与左手的持续音型形成了强烈的对峙,鲜明地体现出了布吉乌吉的节奏特点。同时,右手无规律的重音拍点形成了也凸显了爵士乐即兴与摇摆的特征。

例1.

(二)布鲁斯元素在音乐中的体现

布鲁斯(Blues)也被称作蓝调,发源于20世纪初期美国密西西比河的三角洲地带。它是美国黑人在困苦的底层生活中创造出的音乐风格,后来逐渐影响了世界流行音乐的发展轨迹。布鲁斯一词寓意情绪低调、忧郁,音乐中包含了很多诗一样的语言,旋律的进行以和弦为基础。布鲁斯音乐最典型的结构为12小节为一模式反复,但除了典型的12小节外,还有8小节和16小节,节奏多为4/4拍或2/4拍。布鲁斯音乐最大的特征是“蓝调音”,即降III 级、降V 级和降VII级(其中V级不太常见),给人以苦乐参半、多愁善感的情绪冲击。

第二首练习曲《梦》是整套作品中布鲁斯音乐元素最为鲜明的一首。整首作品右手的双音是典型的布鲁斯和声风格,双手间和声与节奏上的些许错位增强了布鲁斯音乐元素的存在感,忧郁而舒缓(见谱例2)。

例2.

(三)拉格泰姆元素在音乐中的体现

拉格泰姆(Ragtime)19世纪末出现于美国,发源于圣路易斯与新奥尔良,是日后对爵士乐影响最大的音乐形式之一,之后盛行于美国南方和中西部地区。著名爵士钢琴家斯科特·乔普林(Scott Joplin)对拉格泰姆音乐进行了大量整理与传播工作,使其在世界范围内广为流传,并成为爵士钢琴的体裁之一。

摇摆不定的特殊节奏型是拉格泰姆最为典型的特征。这种摇摆不定既是横向的,也是纵向的。拉格泰姆的节奏型主要由切分音与空头音的十六分音符构成,同时,为了加重摇摆感,重音被移位到弱拍的位置上,增强了音乐诙谐、不稳定的特点。类似的节奏在第一首《前奏曲》中使用的最为明显,作曲家大量使用了移位的重音与空头的十六分音符节奏,以营造摇摆不定、交错起伏的艺术氛围(见谱例3)。

例3.

近年来,古典音乐与流行文化之间的互动愈发频繁。有评论家认为这种行为具有急功近利的倾向,淡化了艺术的价值。然而,我们不可忽视的一点是,不同音乐流派之间的相互借鉴具有悠久的历史:巴赫在《哥德堡变奏曲》的结尾处引用了当时的流行曲调;勃拉姆斯在《g小调钢琴四重奏》中吸收了匈牙利的吉普赛音乐……在爵士乐的发展历程中,钢琴作为主要的演奏乐器,起到了不可忽视的推动作用。爵士音乐家不断将新的演奏模式与乐思构想加入到钢琴之中,创作出了许多经典的爵士音乐作品。同时,随着时代的发展,爵士乐的元素也逐渐渗透到古典音乐领域之中。因此,卡帕斯汀将古典体裁与爵士风格相融合的行为是时代变迁与艺术领域互相交融的产物,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猜你喜欢
爵士音乐卡帕练习曲
手风琴曲《致克劳德的探戈》的作品解析
练习曲
浅谈中国流行歌曲的爵士风格表现
难以忘怀的爵士情缘
文斯诉上海卡帕商标侵权
简析莫什科夫斯基15首钢琴技巧练习曲部分作品
再近一些
埋葬豪车
罗伯特.卡帕:失焦的旅程
浅探肖邦练习曲的技巧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