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南蓝山县瑶族传统仪式音乐的历史与当下
——[民国]雷飞鹏纂修《蓝山县图志·瑶俗》(卷十四)读后感

2019-04-26 07:35赵书峰
乐府新声 2019年1期
关键词:图志蓝山婚俗

赵书峰

[内容提要]民国雷飞鹏纂修《蓝山县图志》(共三十五卷)针对湖南省蓝山县历史、地理、民俗、人文古迹、人物传记等文化事项,尤其对于汉族的祭孔雅乐和瑶族的民俗仪式等,给予了比较详细和清晰的记载。特别是《蓝山县图志·瑶俗》(卷十四)以大篇幅记录了湘南蓝山县瑶族还盘王愿、婚俗仪式、瑶族传统乐舞等方面重要历史信息。作为一部方志,它为中国民族音乐学学界研究瑶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与变迁等提供了重要的历史参考文献。其次,通过这部方志的历史呈现,它不但有助于我们深入观照和审视湘南瑶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历史与当下的发展结局,以及方便研究者对其历史与田野进行“接通”性思考,而且对于瑶族传统乐舞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历史文献信息。

湖南蓝山县隶属于湖南省永州市管辖,紧邻广东连南瑶族自治县,是进入广东的主要通道。这里是说勉语的过山瑶支系主要的聚居地之一。蓝山县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尤其是民国时期雷飞鹏纂修的《蓝山县图志》(以下简称“《图志》”)[2]<蓝山县图志>(三十五卷)是民国时期雷飞鹏修,成守廉纂,始修于民国18年(1929年),成于22年(1933年),约52万字。蓝志创于明正德时,其后明万历时谢祖,清康熙时刘涵、刘世臣,雍正时宋文澜、刘克敏,乾隆时吕曾伊,嘉庆时谭震、王国琳,同治时胡鄂荐、洪锡绶、钟范等皆有续修续补。(参见陈祥林:图、表在方志中的重要作用——兼评<(民国)蓝山县图志>中的图与表[J].图书馆,1998(2):76.是对蓝山县社会状况、历史、宗教、礼俗文化等文化事项的丰富地记载。特别是《图志》中的“瑶俗”(卷十四)部分,全面地记录了蓝山县瑶族盘王祭祀、婚俗仪式、丧葬仪式、节庆习俗等内容,它对于研究湘南瑶族传统乐舞的历史与当下问题意义十分重要。因此,笔者结合近十年的湖南蓝山瑶族传统音乐的田野考察经历与体验,并结合《图志》中关于“瑶俗”的历史记录,针对其在当代社会语境中的发展与变迁问题展开互动、互证性思考。

一、蓝山瑶族还盘王愿仪式音乐的历史与当下

(一)“还盘王愿”仪式音乐的历史与当下

首先,《蓝山县图志·瑶俗》(以下简称《图志》)[1]雷飞鹏纂修.蓝山图志·瑶俗(卷十四)[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1035-1058.中详细记载了湘南瑶族还盘王愿仪式的概况。这为当下中国民族音乐学界研究湘南过山瑶传统仪式音乐的历史与当下的发展变迁问题提供了有力的文献证据。它有助于研究者观照和审视瑶族传统民俗仪式音乐过往的历史发展轨迹以及当下的传承现状。我们知道,当下的中国少数民族音乐研究最大的问题多是对研究对象个案的共时性考察,缺乏对其历史文献的挖掘与整理。因此,这本《蓝山县图志》为研究瑶族传统乐舞文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历史文献。如蓝山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信息在《图志·瑶俗》中有着比较详细的记载:“岁以冬月建醮,曰盘王醮,入坛齐戒,然必先宰一猪供坛前,以猪头心肝肚肺等件,堆列猪背,戒妄动。瑶巫三五成群,摇铃撞钲,诵咒跳舞,咒词甚俚,然大概农家盼望丰年之意也。(如云:‘春到了,哥哥牵牛,妹妹背筐,哥哥牵牛笑嘻嘻,妹妹无牛泪双流。’)。又有未婚嫁之三男三女,或四男四女,谓之歌娘,亦曰客姑姑,相与歌跳甚狎。凡遇醮,外人入坛,只准瑶语,不准官腔及其他方言,犯者有罚,罚以辣椒汤强灌之,必饮乃已。齐坛三日或五日,事毕,盡以猪肉与巫为谢。[2]雷飞鹏纂修.蓝山县图志·礼俗·瑶俗(卷十四)[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1056-1057.

可以看出,《图志》中详细记录了湘南瑶族还盘王愿(还家愿)仪式乐舞场景,这对于我们历史地观照以往湖南蓝山瑶族传统乐舞文化的存在样态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文本。我们知道,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主要是说勉语系统的族群的一种以祖先认同为主的宗教祭祀仪式。其特点是由于受到汉族天师道文化的影响下,瑶族盘王祭祀仪式具有鲜明的道教文化色彩,所以“还盘王愿”祭祀仪式也被称为“盘王醮”。因为,在盘王祭祀仪式的上部分结构富有鲜明地道教文化色彩。“还盘王愿”仪式中的祭祀盘王祖先的多用猪肉作为供品,一般的一个大型的盘王祭祀仪式通常要杀掉好几头猪。其次,盘王祭祀乐舞主要是师公跳的铜铃舞为主,同时伴随仪式主持师公诵唱的经文具有典型的道教文化色彩。再次,盘王祭祀的核心环节,通常会有歌娘唱“游愿”仪式歌曲,此时伴随“歌娘”唱歌的一般会有四个童男童女(通常是未婚的男女)。整个“还盘王愿”仪式的核心环节就是师公唱《盘王大歌》仪式,通常要唱一个通宵。“还家愿”整个仪式中最为核心的部分就是“盘王醮”(或称“还盘王愿”)。为了保持仪式的神圣性,通常要求在仪式场域内只允许讲瑶话,禁止说官话,否则会被罚喝辣椒汤,这些仪式禁忌如今在湘南蓝山县瑶族盘王祭祀仪式中还继续保留。同时,结合田野资料看出,当下的蓝山县瑶族“还家愿”仪式的文化形态基本保持了《图志》中记录的大致框架。如笔者2009年12月考察湖南蓝山县汇源瑶族乡湘蓝村冯氏家族的“还盘王愿”仪式时,不小心在仪式中说了一句汉话,所以还被象征性地罚喝辣椒汤。另外,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一般结构较为庞大。仪式结束时,主家通常会将仪式供品(如猪肉),根据师公在仪式中的作用大小奉送,以表示感谢之恩。《图志》中关于瑶族风俗的历史记载,在当下的田野中都可以清晰地找到历史的痕迹,所以,这就是实现了历史民族音乐学研究所强调的历史与田野的“接通”问题。如《图志》(卷十四)的“瑶俗”记载:“瑶祭槃瓠,其祖堂在西庭左,祈福禳病则赛之,所谓赛槃瓠也,其赛祭,巫以練帛二三尺,畵诸神,竿悬之用,用乐,以木为腰鼓二,长者四尺,段二尺,击鼓鸣铙,吹角,或吹横笛,一人持长鼓,绕身而舞,二人短鼓相向舞,随口歌呼,旋舞口舀 酒肉醉饱,连数日,费数十百金不遴。……按瑶歌词调不一,其音节,有瑶音,有五朝音,又皆有本音,有唱音,唱声靡曼动人。”[1]雷飞鹏纂修.蓝山县图志·瑶俗(卷十四)[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1040-1042.

通过文献我们可以看出:首先,瑶族的“还家愿”是一个道教文化色彩十分浓厚的瑶族传统民俗仪式。比如《图志》中称盘王祭祀仪式为“盘王醮”。其次,仪式中悬挂神像图也是仪式中必不可少的部分;再次,盘王祭祀乐舞通常跳的多为“铜铃舞”,这种仪式舞蹈通常是由师公的徒弟们来跳。另外,“盘王醮”仪式中通常由仪式主持师公,在唢呐(或竹笛[2]目前在蓝山县瑶族传统文化中很少看到竹笛这件乐器.)、锣、鼓、镲等乐器伴奏下跳长鼓舞,来祭祀祖先盘王神。结合上述历史文献与本人实际的田野现场观察可以看出,历史上记载的蓝山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中的基本框架大同小异,当下的蓝山瑶族“还家愿”仪式基本再现了历史上的盘王祭祀仪式的基本内容。所以从《图志》中描述的祭祀仪式中的悬挂道教神像图、打长鼓祭祀盘王,以及“酒肉醉饱,连数日”(蓝山瑶族“还家愿”仪式通常为七天六晚)的仪式狂欢场景等等相关文献记载看出,瑶族盘王祭祀仪式音乐是瑶族与汉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互为融合构成的。因为瑶族歌调既有瑶族音乐也有五朝音(这里主要是唐、宋、元、明、清以来的汉族音乐)。这些历史记忆在当下的蓝山瑶族“还盘王愿”仪式中都有很清晰的场景再现。

图1.湖南蓝山县汇源瑶族乡赵府“还家愿”仪式,赵书峰摄于2017年1月

(二)从“还盘王愿”到“盘王节”:瑶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现状

瑶族传统文化历史中最为重要的民俗宗教仪式就是以祭祀盘王祖先神为主要的“还盘王愿”仪式,它是瑶族祖先认同、族群认同、宗教认同、历史认同最为重要的文化符号。近年来,由湘、粤、桂、滇四省瑶区地方政府打造的以文化搭台、经贸唱戏为主的集娱乐、民俗旅游为主的“盘王节”活动得到了广泛的发展,每年的农历十月十六日被定为以瑶族“盘王节”为载体的民俗文化旅游节,这种从瑶族民间走向城市化语境中的“盘王节”民俗活动,成为了21世纪以来保护与传承瑶族文化、发展地方旅游经济、构建乡村和谐治理,以及促进民族文化交流的重要载体。瑶族民间“还盘王愿”主要是以家族或姓氏为主的“还家愿”,而政府主导的“盘王节”仪式多是以祭祀盘王仪式为主体的,杂糅歌舞乐表演等为一体的民俗节日展演。“还盘王愿”从民间原生语境中被移植和重构后置于城市化舞台表演语境中,这种仪式与音乐文化功能的变迁过程,也是21世纪以来瑶族传统音乐文化变迁与认同的多层级建构过程。

二、瑶族长鼓舞的历史与当下:祭祀性乐舞与作为“状歌”的“鼓语”

(一)祭祀性乐舞

瑶族长鼓舞是瑶族传统乐舞中代表性乐器之一,它主要用在盘王祭祀仪式(如“还家愿”仪式)、瑶族的各种喜庆的节日活动中(如瑶族婚俗仪式)经常看到打长鼓的乐舞场景。瑶族长鼓舞动作语汇是对瑶族族群发展、社会生活、迁徙历史等文化的隐喻与表征。所以,瑶族长鼓舞不但是一种宗教祭祀性乐舞,而且也是一种世俗性较强的民间娱乐性的乐舞文化。比如瑶族婚俗仪式中的长鼓舞表演呈现出鲜明的娱乐性特点。其伴奏乐器通常有唢呐、锣、鼓、镲等。尤其是过山瑶的“还盘王愿”仪式中的长鼓舞是一种祭祀性较强的乐舞,主要是对瑶族祖先盘王神的祭祀和敬奉。据《图志》记载:嘉庆时“凡祭祀祈祷,吹横笛,敲铜,击细腰鼓,男女别队歌舞。”[1]雷飞鹏纂修.蓝山县图志·谭震瑶俗记(卷十四)[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1045.“瑶祭槃瓠,……用乐,以木为腰鼓二,长者四尺,段二尺,击鼓鸣铙,吹角,或吹横笛,一人持长鼓,绕身而舞,二人短鼓相向舞。”[2]雷飞鹏纂修.蓝山县图志·瑶俗(卷十四)[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1040-1041.因此,通过上述文献记载反观当下的湖南蓝山瑶族“还家愿”仪式,其下半部分的“盘王祭祀”环节中师公跳的长鼓舞带有非常鲜明的祭祀性特点,是对瑶族祖先盘王神的敬奉与祭祀,这是对历史上“还盘王愿”仪式的一种较为完好的传承与延续。图二是笔者2009年12月在蓝山县汇源瑶族乡参加冯氏家族的“还家愿”仪式中拍摄到的赵金付师公在祭祀盘王仪式环节跳的“长鼓舞”场景。

此时的瑶族长鼓舞具有很强的仪式性功能,是一种祭祀性乐舞,具有祀神(或娱神)功能。虽然也是一种“鼓语”但是这种舞蹈动作语汇是与盘王神进行沟通的,而下文所要谈到的长鼓舞作为“状歌”的一种“鼓语”是在瑶人打官司时候用的,它类似于语言沟通交流的工具。

图2.蓝山县汇源瑶族乡“还家愿”仪式中的长鼓舞,赵书峰摄于2010年1月

(二)作为“状歌”的“鼓语”

长鼓舞舞蹈语汇不但反映瑶族族群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隐喻,同时在瑶族日常的官司诉讼中以长鼓作歌,瑶族称为“状歌”,这呈现出瑶族长鼓舞具有很强的社会交流功能。据《图志》记载:“瑶于岁首,往往携细腰长鼓,走乡村庆贺新年,二人或四人对舞,杂以歌谣,如秧歌花灯之类,游城市,谒官署,亦然。清初,以瑶人未受教化,往往开中门迎接,教以礼譲,瑶因自以为尊,中门未开,则跌坐大堂不入,其争讼陈诉时,亦腰鼓作歌,以状其事,不用词纸也,故长歌亦谓之‘状歌’官一剖决,不须判语,即欣然去。其后官吏忽视,讼狱又多欺闇。瑶人少至矣,或曰状鼓即杖鼓也。”[1]雷飞鹏纂修.蓝山县图志·谭震瑶俗记(卷十四)[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1044.所以看出,瑶族长鼓舞的社会与文化功能主要表现在,在传统的民俗仪式与社会、官方活动中,均有打长鼓庆贺,祭祀神灵的仪式功能,长鼓的乐舞语汇隐喻深刻,不但具有较强的仪式象征功能同时通过长鼓舞语汇来表达一种隐喻性的语言文化符号。当下的瑶族长鼓舞主要用于盘王祭祀仪式(祭祀性乐舞),而婚俗仪式中的长鼓舞则体现出其娱乐性功能。当然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瑶族长鼓舞在大型的瑶族节庆仪式中通常是作为一种舞台化展演性的乐舞而存在,稍稍偏离了长鼓舞原初的仪式象征功能。当前瑶族传统音乐文化研究过多关注民俗仪式的文化象征隐喻功能的研究,或者过多关注对瑶族民歌、乐舞结构的研究,缺少对瑶族传统乐器长鼓的乐器文化学、符号学,以及长鼓舞的舞蹈人类学的研究。

三、蓝山瑶族婚俗仪式音乐

(一)瑶族婚俗中的“坐歌堂”仪式

瑶族传统婚俗仪式中,自古以来就有“坐歌堂”习俗。它是传承瑶族语言、文化的重要载体。“坐歌堂”仪式中不但含有丰富的瑶族婚俗仪式音乐,而且也为瑶族未婚青年男女搭建了便利的谈情说爱、对歌求偶的平台,为瑶族传统婚姻制度的延续铺垫了良好的礼俗氛围。湖南蓝山县汇源瑶族乡婚俗仪式中的坐歌堂仪式顺序:《起歌堂》《深牌歌》《座地歌》《茶烟歌》《留客歌》《出乡歌》《出路情歌》《云梯歌》《游天堂》《游四海》《梁山伯与祝英台》《劝妹歌》十二种仪式歌曲。[2]笔者于2015年5月在湖南蓝山县汇源瑶族乡湘蓝村采访赵金付师公.如《图志》中“瑶俗”记载:“瑶人婚嫁……亲友庆喜,室小人众,彻夜男女同坐歌唱,无卧具以安寝也,客多少,或来与否,主人不问。”[3]雷飞鹏等撰修.蓝山县图志·瑶俗[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1055-1056.同时,这种仪式场景也是湘、粤、桂区域内过山瑶婚俗仪式音乐中“坐歌堂”仪程中主要的环节之一,并通过“坐歌堂”活动借以达致“歌舞传情”求偶的目的。当下我们在包括湖南蓝山县过山瑶婚俗仪式音乐的考察中,很难看到传统的“坐歌堂”仪式。因为,社会语境变迁了导致“坐歌堂”仪式的生存条件缺失,比如便捷的现代交通工具已经不需要参加婚礼的客人留宿到婚礼主家,而且现代人生活与工作的快节奏,以及青年瑶人对于自我传统音乐文化保护观念的逐步淡化等等因素无形中解构了“坐歌堂”仪式的生存空间,甚至包括老挝、泰国的过山瑶婚俗仪式中也很难看到“坐歌堂”仪式。所以,当下的过山瑶传统婚俗中“坐歌堂”仪式的逐渐消失,这无形中为其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问题带来诸多严峻地挑战。

(二)瑶族婚俗中的“斩煞”仪式

瑶族传统婚俗中的“斩煞”(主要分为“祛煞”“挡煞”)仪式(仪式师公的语言性特点的音声行为)象征就是祛除婚礼新人不吉利事情,以一种新的清洁的身份出门进入新郎家。即婚礼前在女方家由瑶族巫师举行离开自家的“攔门出”和进入新郎家的“攔门进”两个法事。此种仪式环节具有鲜明的巫道文化色彩。如《图志》中记载:“迎娶时,彩锣铜鼓唢呐喧阗于道,新婚不乘與轿,以喜娘扶引而去,往送之门,巫祝吹海角,翻筋头,遣之户外,谓之‘祛煞’;迎娶之家,巫祝跳舞于门外,谓之‘挡煞’。会婚佳期,亲串畢集,饮酒盡醉,谑笑恣乐,吉席之晚,翁媼特苦,随巫祝祀其鼻祖槃瓠,跪香半夜。”[1]雷飞鹏纂修.蓝山图志·徭俗·锺才濂徭俗轶闻录(卷十四)[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1049-1050.还如《图志》记载:“嫁之日,女家设酒席于门外,亲友鬯饮欢送,延巫驱邪,谓之攔门出,新娘不乘车,步行而往,少女则有送亲客更番背负,男家必请一多子妇人为打伞孃,途次遮以行,男家宴客,亦延巫驱邪,谓之攔门进,其宴,酒肉视女家尤丰,醉舞譁拳以为快云。”[2]同上,1042-1043页.

上述文献清晰地记录和描述了湘南瑶族婚俗仪式音乐的大致过程。主要包括唢呐乐班奏乐迎接新人,道公杀鸡“断煞”、诵经、拜香火、拜堂[3]如<图志>记载:“吉席之晚,翁媼特苦,随巫祝祀其鼻祖槃瓠,跪香半夜。”(参见雷飞鹏纂修.蓝山图志·徭俗·锺才濂徭俗轶闻录(卷十四)[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1050).等仪式,新娘在锣、鼓、唢呐音乐的烘托下,新娘不坐花轿,在伴娘的陪伴下,并在巫师吹海角实施巫术,为新娘举行“祛煞”仪式。等新娘到了新郎家门口时,也有巫师奏乐做法为新娘举行“挡煞”仪式。结婚当天所有的亲朋好友聚集在一起,饮酒对歌。“拜堂”仪式通常会进行一个通宵,此时,婚礼乐队与主持仪式的巫师都十分辛苦,因为仪式中通常要举行祭祀盘王神仪式。蓝山瑶族婚俗中“祛煞”(在女方家举行或称之为“拦门出”)“挡煞”(新娘进入男方家正屋门举行或称之为“拦门进”)仪式,意思是去除不吉利与挡住不吉利的东西,让新娘有一个新的身份转换进入新郎家。所谓的“新人”就是通过仪式阈限阶段以及婚礼仪式中的师公的巫术法事实现新娘的身份转化,以一个比较洁净的女人进入新郎家,不但是为了祛除禳灾,而且以一种新的社会身份进入新郎家。此种仪式氛围十分隆重,不但有瑶族巫术法师的吹海角,跳巫舞的仪式行为,同时看出瑶族婚俗仪式中,对于祖先神槃瓠的祭祀仪式也十分隆重,不但有神圣性的祭祀仪式,而且也有世俗性的集体饮酒对歌狂欢的热闹场景。而且瑶族传统的婚嫁习俗通常女方步行到新郎家,一般不坐轿子前往。据说瑶族人家多居住在高山峡谷之中,婚礼中抬轿子接新娘,经常发生轿子跌落谷底的伤人事件,所以,长此以往,形成了不坐轿子步行到新郎的传统习俗。如《图志》中“瑶俗”记载:“瑶人婚嫁多赘婿,往嫁绝少,平时亦用喜轿,往往跌落涧底,乃废轿而步行。[1]雷飞鹏等撰修.蓝山县图志·瑶俗(卷十四)[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1055.所以,当下我们经常湘、粤、桂过山瑶传统婚俗仪式中新娘就是在伴娘的陪同下打着红伞,靠步行来到新郎家,并由唢呐乐班接亲的婚礼仪式场景(图三)。

图3.湖南蓝山县汇源瑶族乡瑶族婚俗仪式音乐,吴开嫦摄于2015年3月

(三)蓝山瑶族婚俗唢呐曲牌

《图志》中记录了瑶族婚俗仪式的场景与乐器配置,但缺少对唢呐曲牌的具体描述。比如据《图志》(卷十四)记载:“岁首祭盘瓠……男女各成列,联袂相攜而舞。谓之蹈谣。意相得,则男咿鸣躍之,女羣负所爱去。……乐有盧沙、铙、鼓、葫芦笙、竹笛之屬,其合乐时,众音競鬥,击竹筩以为节,團圞跳躍,叫咊声以相之。”[2]雷飞鹏纂修.蓝山县图志·礼俗·瑶俗(卷十四)[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1038-1039.从历史文献可以看出古代瑶族的婚俗仪式中乐器配置十分丰富,打击乐与吹管乐器相对较为齐全,而且音乐与舞蹈、歌唱相互配合,呈现出热闹的仪式氛围。通过《图志》的历史文献记载反观当下蓝山瑶族传统婚俗音乐的发展与传承现状,可以看出,瑶族婚俗仪式音乐中的乐器配置已经逐渐较少,目前仪式乐班的乐器配置主要有2支唢呐,锣、鼓、镲各1对。据《蓝山县瑶族志》记载:蓝山瑶族的唢呐曲牌主要有:《催官上马》《满堂红》《竹叶青》《南风过坳》《铁牛过岭》《高山滴水》《蜜蜂绣花》《迎亲路上》《狮子引路》《过山迁》等。曲牌中,均以大小唢呐吹奏为主,锣鼓和其它乐器伴之。[3]蓝山县瑶族志编纂委员会编.蓝山县瑶族志(内部资料)[M].1997:246.可以看出,当下的蓝山瑶族婚俗仪式中唢呐曲牌十分丰富,这与湘、粤、桂其他区域内过山瑶婚俗音乐大同小异。同时,每个婚礼环节都有与其仪式象征相对应的唢呐曲牌。蓝山县本地瑶族学者搜集到的瑶族婚礼唢呐曲牌非常丰富,而且通过曲牌的名字就可以感受到其鲜明的仪式性内涵。比如《迎客调》《洗脚曲》《催官上席》《倒水曲》《接菜曲》《离娘曲》《拜堂曲》《戏厨》《下席》《收桌》《送客曲》等等。唢呐曲牌与仪式环节相互对应,唢呐音乐就是一种仪式象征隐喻,唢呐音乐与仪式象征非常契合。类似于唢呐“说话”。[4]盘仁文.蓝山县瑶族音乐集[M].湖南人民出版社,2012:14-74.根据《图志》中反馈的历史文献信息可以看出,由于社会语境发生变迁,瑶族传统婚俗仪式中某些环节的原生性特点正在发生变迁,比如早期的传统婚俗仪式中的“求偶”环节多是在盘王庙中“坐歌堂”仪式的对歌场景中发生的,与盘王祭祀仪式中密切相关。还如清徐珂编撰《清稗类钞·婚姻类·瑤人婚嫁》记载:

瑤人之婚嫁也,每於仲冬既望,羣集狗頭王廟,報賽宴會,男女雜遝,凡一切金帛珠玉,悉佩諸左右,競相誇耀,其不盡者,貫以綵繩,而懸諸身之前後。宴畢,瑤目踞廳旁,命男女年十七八以上者,分左右席地坐,竟夕唱和,歌聲徹旦,率以狎媟語相贈答。男意愜,惟睨其女而歌,挑以求凰意。女悅男,則就男坐所促膝而坐。既坐,執柯者以男女襟帶絜其短長,如相若,俾男挾女去。越三日,女之父母操豚蹄一簋,清酎一瓢,往壻家,使之同牢合卺。否則互易其鞶,各繫於腰以歸,以爲聘,踰一再歲,衣之短長同,則敦媒以導。[1][清]徐珂编撰.清稗类钞·婚姻类·瑤人婚嫁.(第五册),中华书局,1984:2020.

(四)古代瑶族婚俗中的男尊女卑思想

据《图志》记载:“岁首祭盘瓠,雜操鱼肉酒饭与木槽,扣槽羣號为礼,十月朔日,各以聚落祭都贝大王,(按此即今瑶人祭三都之本),男女各成列,联袂相攜而舞。谓之蹈谣。(按此有类今之跳舞术)。意相得,则男咿鸣躍之,女羣负所爱去。遂为夫妇,不由父母。(按此有合于自由结婚),其无婚配者,佚来岁再会,女三年无所向,父母或欲杀之,以其为人所弃云。”[2]雷飞鹏纂修.蓝山县图志·礼俗·瑶俗(卷十四)[M].台北成文出版社,1970:1038-1039.从文献中可以看出,古代瑶族的婚俗既有神圣性的祭祀都贝大王的仪式场景,又有男女歌舞择偶的婚俗场景。文献中有关瑶族婚俗传统的记载内容深刻反映了古代瑶族社会中男尊女卑的婚姻观念。比如女孩在第一次青年男女的自由相亲仪式场景中若找不到合适的婚配对象,来年再进行婚配,若连续三年再找不到对象,就认为是被人所遗弃,父母将会将这个女孩杀掉。由此看出瑶族古代的婚俗对于女人来说是十分悲惨的。同时也折射出古时瑶族婚姻观念中三纲五常思想中的“男尊女卑”婚姻观念对瑶族女人的深深毒害。“值得注意的是,祭都貝大王的节日,安排在十月当是利用秋收后农闲之余,让适龄青年男女狂欢定终身大事。据此,用今日流行语言来说来,可谓是瑶人‘情人节’”。[3]吴永章.瑶族史[M].四川民族出版社,1993:418.当然,随着社会、历史的不断发展与进步,瑶族这种以剥夺女人生命权为代价的婚俗文化在近当代社会中已经消失殆尽。其次,当下的蓝山瑶族婚俗中的很多仪式乐舞与乐器构成与历史上相比简化很多,当然这是瑶族传统音乐文化变迁所致。总之,通过《图志》历史文献记载与蓝山瑶族婚俗仪式音乐的当下传承情况可以看出,虽然现实的社会语境发生变迁,以蓝山瑶族婚俗仪式音乐为代表与湘、粤、桂区域内的过山瑶文化一样,其传统音乐文化延续的相对较好。然而,我们清醒地看到,瑶族婚俗仪式音乐的“原生性”特征正在被现代化、城镇化、商业化等多重语境的影响下进行文化重建。比如,虽然民间传统的仪式音乐仍在延续,但是由于被现实婚姻观念的影响,很多瑶族年轻人宁愿选择汉族的婚礼形式,所以,瑶族婚俗仪式音乐在当下的传承正在走向萎缩局面,这对于瑶族传统文化的生存语境的原生性保护带来诸多不利因素。

余 论

当下的湘南蓝山瑶族传统文化中蕴含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信息。但是,随着城镇化、现代化、商业化与汉化的影响,致使大量瑶民放弃传统的生活方式,陆续移居到城镇中生活与打工,由此造成瑶族传统文化的民俗生存语境出现变迁,并因此形成蓝山瑶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涵化现象。

其次,我们应当关注瑶族传统音乐在不同的表演语境中其文化象征功能变迁问题的思考,即瑶族传统音乐在民间与城市化舞台表演语境中的区别与联系,尤其要重视瑶族民间传统民俗节日(如还盘王愿)与政府打造的以“非遗搭台,经贸唱戏”为宗旨的,具有鲜明地展演色彩的现代民俗节日(盘王节),在保护与传承瑶族传统文化、拉动地方旅游文化经济,以及实现乡村和谐社会治理方面所起到的重要作用。

再次,瑶族民间艺人在发展与传承瑶族音乐文化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尤其在“非遗”语境影响下,一些瑶族民间艺人受“非遗”“商业化”等多重语境影响下,其文化身份得到重构与多元化表达,即“非遗传承人”“传统音乐表演者”“本土研究学者”等,瑶族代表性民间艺人具有的多重文化身份也是其文化认同的多层级建构,即族群认同、文化认同、宗教认同、国家认同等。比如湖南蓝山县汇源瑶族乡赵金付师公,作为瑶族民间艺人与文化传承人,曾多次参加由日本神奈川大学瑶族文化研究所举办的瑶族传统文化国际研讨会。所以,我们有必要重点关注21世纪以来湘、粤、桂、滇瑶族民间“还盘王愿”与“国家在场”语境中的“盘王节”仪式表演语境以及民间艺人的多元身份诉求作为研究个案,通过广泛深入地跨省份之间的田野考察,探究瑶族“还盘王愿”“盘王节”的之间以及瑶族传统音乐文化的发展变迁与瑶族民间艺人(歌手、师公)多元化身份表达与文化认同的多层级建构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瑶族传统音乐文化的保护与传承、发展地方旅游文化经济、构建乡村和谐治理提供智力支持。比如,湖南江华瑶族自治县举办的“盘王节”活动中的长鼓舞、瑶族哭嫁仪式等瑶族传统文化展演系列活动,对于保护与传承瑶族原生性文化以及发展地方民俗旅游经济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上述理念也顺应了当下国家文化部门大力倡导的利用“非遗”文化来发展地方民俗旅游经济的发展思路。总之,未来的瑶族传统音乐研究要开展历史与当下互通性质的历史民族音乐学研究、开展瑶族传统音乐文化可持续发展性质的应用民族音乐学研究、开展瑶族“非遗”文化与地方旅游经济发展互动关系的旅游人类学研究。

猜你喜欢
图志蓝山婚俗
《瑶族婚俗古歌都才都寅译注》
让新“婚”尚为爱减负
论《蓝山》中的魔幻现实主义
嘉绒藏族传统婚俗文化——以米亚罗地区接亲锅庄为例
图志
少数民族婚俗旅游价值分析及开发研究
蓝山咖啡 咖啡馆中的贵族
图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