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基于跨界理念的劳动课程群

2019-04-24 08:55纪成涛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小学部校长
未来教育家 2019年11期
关键词:劳动课劳动学科

纪成涛/人大附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学校小学部校长

XIN GONGLUE

“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对劳动教育提出的要求,看似简单的几句话,实际上蕴含着对于劳动教育的价值定位和根本目标。劳动教育,既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纲要》中的“劳动技术领域”的一个质的提升,同时又是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劳动课”(劳技课)的升华。劳动教育其实是教育的返璞归真,其实质上是要面对“人”的教育,包括人的劳动本能、人的劳动情感以及通过劳动进行的各种创造活动。对于小学生而言,劳动就是“流淌在手指尖的智慧”,因此,学校对于劳动教育的基本定位应是:熟技能、会创造、勤实践,意在让学生参与真实的劳动活动。

劳动教育于人的发展而言,固然是重要的,但是在深化推进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单独开设劳动课并不意味着劳动教育的全面落地,如果游离于学校课程体系之外,反而不利于劳动教育价值的实现。因此,劳动教育需要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落小、落细、落实。基于这一思考,我们以“学科+”的跨界理念,将劳动教育融会贯通于与之匹配的学科、活动之中,使其发挥育人的合力,真正助力学生“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

“跨界劳动”课程的基本内涵

在基础教育中,“劳动课”并不是一个新概念,早在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前,在义务教育课程设置方案中就设置了劳动课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存在。进入第八次课程改革之后,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体系中设置了劳动技术教育作为课程的一个重要领域,其中要求:劳动与技术教育必须与信息技术、社会实践活动和研究性学习整合推进。所以,在基础教育课程设置领域来看,“劳动”的元素从来就没有被忽视。但是,对于劳动教育的内涵解读却在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背景下、在核心素养时代下,给予更为充分和全面的阐释。在我们看来,劳动教育作为“五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不能独立存在的,而是与其他各个领域密不可分,是渗透于各个领域中具有“魂”的价值的。如果将劳动视为简单的技术课、手工课,或是职业体验课,都不足以体现劳动教育的价值。从人的发展角度来看,劳动教育带给孩子的情感和精神层面是基础性的发展,而创造则是最高的目标和追求。

构建基于跨界的劳动课程群

劳动教育不能只做书面的文章,亦不是每学期开展几次活动就能实现的,要想落实、落地,需要常态化、常规化推进,需要融合于学生的各类学习活动中,落实于学校的课程体系中。基于此,我们以跨界作为基本思想,将劳动教育与研究性学习活动,与学科学习,与常规活动建立联系,形成若干项课程群,覆盖学生的整体成长之中。

一是科学+劳动,手指尖流淌创新的智慧。承上所述,我们理解的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劳动技能,而是更广泛意义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是“动手做”,这既符合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劳动精神”的内涵,同时也符合小学生成长规律。我们利用“课后一小时”时间,开设了种植课程,让孩子通过栽种一株植物,掌握种植技能,观察记录植物生长,体验生命的成长;开设了“二十四节气与科技”,让孩子们通过观察身边的动物、植物、天气等物候变化,坚持做观察日记,理解自然世界与节气变化的关系;开设3D打印课程,五年级的孩子针对铅笔盒里的问题设计了一种可以画直线、锐角、钝角、圆、波浪线、平行线、斜线等的多功能尺子,已申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开模生产;开设风筝的制作课程,让学生既能动手制作掌握技术,同时也能开展系列化的探究活动,在放飞风筝的过程中提出自己的问题:怎样使风筝上升更平稳?为什么我的风筝飞不高呢?依据这些问题对自己的风筝进行改造。

二是学科+劳动,参与中体验劳动的乐趣。在校园内,我们开辟了一个让孩子们能够参与劳动体验的场地,命名为百草园。里面种植的植物可谓琳琅满目,既有枸杞、蔷薇、党参、白芷、艾草等中草药,也有油菜、冬小麦、黑小麦、水稻、大蒜等农作物。面积不大,但孩子们在这里却能够体验到劳动的乐趣。以五年级本学期课例《不一样的秋播——冬小麦(垄作)栽培技术》为例,按照劳动技术课的一般操作,让学生观看一下相关的视频基本算是完成了教学任务,毕竟在城市里想要体验一把种植冬小麦并非易事。但是,担任劳动课的宋老师硬是把语文、数学两个学科的老师都带到了“百草园”(学校的种植基地)。涉及数学学科的内容是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植树问题》,即种两小块地的小麦,分别是一垄三行和一垄两行的垄作栽培实验;语文学科则是让学生体验感受“秋播”场景,并积累写作的素材,整节课紧紧围绕“冬小麦的栽培技术”“小麦垄作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实践,把其中需要的科学知识、数学知识、农业知识、农具的使用等内容进行融会贯通。

三是职业体验,在社会实践中成长。职业体验是劳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在很多人看来,只有高中生才能走进相关的企业或公共事业单位进行职业体验。实际上,对于职业的理解从儿童成长初期就已经有所认识,所以,我们在小学段开设了“人开银行”“人开模拟法庭”“人开小交警”三项课程,让孩子获得不一样的职业体验。以“人开银行”的实施来说,活动初期,我们并没有按照职业体验的规划进行,而是仅仅以“人开币”的发行为契机,开展德育,但是在实施过程中,我们发现两个问题:一是“人开币”印得太多,发得太快,逐渐就形成了“通货膨胀”;二是“财富”只掌握在部分表现优秀的孩子手中,而“人开币”多的孩子也并不十分珍惜了,这显然有悖于我们的初衷。鉴于这种现象,我们及时调整了策略,让每个孩子都有获得“人开币”的机会。让孩子们将自己的手工作品展示出来,可以兑换“人开币”,然后成立“人开银行”,鼓励孩子们将“人开币”存入银行,可以赚取利息。这样,孩子的作品就成了产品、商品。与此同时,也产生了几个关键问题:存入银行怎么计算利息?孩子们的手工作品怎样核算成本价和利润,如何定价?怎样鼓励孩子贷款收集各类手工作品开超市?于是,金融课程诞生了。我们邀请了银行的职员到学校给孩子们授课,帮有兴趣的孩子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们经历的就是一种社会职业体验,这种实践也是成长的一部分。

四是手工制作,促使技术素养形成。劳动技术里需要有技术的成分,需要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技术素养,让学生在设计、制作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我们充分利用校内外教师资源,成立手工作坊,开设选修课,让学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手工,并且提出了在小学阶段至少学会两项手工技能的目标。既有剪纸、泥塑、面塑、盘画、雕刻、风筝、刺绣等非遗文化,也有木工、烙画、折纸、丝网花、创意DIY等现代手工制作。手工作坊并不是简单意义上的行政教室,它既是师生的活动空间,又是作品的加工车间。在创意设计制作工作室内,既有扳手、钳子、螺丝刀、电锯、手锯、小机床、烙画机、电烙铁等工具,又有木条、铁皮、铝塑管、木板等原材料,走进去一看,俨然就是一个加工车间。工作室的设置不仅仅是独立的空间,它们承载着更重要的教育职能,让每位学生都能贴近资源,利用资源。在这里,同一年级的不同班学生,甚至不同年级的学生,因选择同一门课程而走进相同的教室,成为另一个教学班内的同学,直至学期或学年的结束。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孩子们在动手设计、制作中具有技术意识,形成技术素养。

劳动课程群的建设与实施带给我们的启示

建设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劳动课教师队伍是提升劳动课程效益的保障。从一般意义上说,为了彰显对某个学科的重视程度,可能会以是否安排专职教师为考量的依据。但是,劳动课程的实施,尤其是基于跨界理念的劳动课程实施,无论是单独地安排劳动课教师,还是单独地安排劳动课时、劳动教材,都尚且不能将劳动教育的价值最大化。就目前大部分学校的师资配备来看,并没有多少学校能够实现劳动教师(包括综合实践活动)的专职化。同时,让班主任或者其他任课教师兼任,更有助于学科间、学科教师间的育人共同体的建构。

建立多元的评价系统是课程实施的关键。对于大部分学科课程而言,评价方式几乎是千篇一律的,那就是“一纸定乾坤”。因为,在学科课程中,知识点和课程目标都是固化的,很难从“体验”的角度进行评价。但对于劳动课程来说,是不能用“笔试”来评价的,而是要采用真实性评价的方式来进行,即评价学生的真实性体验,也就是学生的过程性活动显性的展示。基于此,我们采取“成果答辩+展评”的评价方式,对课程实施情况进行评价,即学生介绍自己的劳动体验或展示自己的劳动作品,同时要接受参与评价人员的质疑。此外,对于手工制作类的产品,我们会在学期末开展一次作品展销会,将作品转化为产品、商品。此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每一件作品进行标价。每一件作品要有具体的原材料、人工费用以及盈利三个方面的核算,之后,要让学生进行推销,将作品推向“市场”,创建“学生作品淘宝店”,让学生的作品变成真正意义上的商品,最后与购买原材料的费用进行对比核算。这不仅仅是课程与社会的融合,同时也是对技术类课程的有效评价。

劳动教育的课程内容要精心设计。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就曾指出:“劳动是人类存在的基础和手段,是一个人在体格、智慧和道德上臻于完善的源泉。”以此来看,劳动教育是关乎学生全面发展的问题,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有效途径。适应未来社会的劳动教育并不能完全依靠目前社会上流行的各类所谓的劳动教育基地,而要从学校的办学目标出发,从学校的课程建设出发,精心设计、精心选择,体现信息社会背景下的新劳动教育,让每个孩子都能在未来的生活中发挥优势、热爱生活、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有生力量。

猜你喜欢
劳动课劳动学科
玉泉学子的趣味农场劳动课
【学科新书导览】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小学生农场摘菜捡鸡蛋上劳动课
重庆小学生劳动课上捉泥鳅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热爱劳动
“超学科”来啦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