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构建生态的信息技术课堂

2019-04-23 09:01何雪娟
小学教学参考(综合) 2019年4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构建信息技术

何雪娟

[摘 要]生态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应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基础出发,以生为本,通过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进行教学,为学生搭建交流讨论的平台,让学生在最真实、最和谐的环境里提高信息技术素养。

[关键词]信息技术;生态课堂;构建

[中图分类号] G4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9)12-0045-02

生态,通常指生物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生存和发展的状态,也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习性。现在,生态常常被用来定义美好的、自然的事物。几乎所有人都向往原生态的环境和食物,因为它们遵循大自然的发展规律。同样,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追求最自然、最真实的课堂。

信息技术课堂,在小学阶段深受学生喜爱,所以教师更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构建更和谐、更生态的课堂。和谐生态的课堂,不需要教师和学生掩饰自己的真情实感,不需要任何强制的灌输和违心的表达,而是教师和学生平等相处,教学和学习相得益彰,使学生知识的获得和素养的提升自然达成。

小学生天性活泼、好动且富有好奇心,喜欢在玩中学,对计算机有一种神秘而好奇的感觉,学习积极性很高。但是,相对于初、高中的学生而言,小学生在课堂上注意力集中的时间较短,这就要求信息技术教师构建更生态、更适合小学生的信息技术课堂。

一、生态的信息技术课堂应该具备的要素

1.自由开放

由于课堂时间有限,扣除学生从教室排队进入微机室到开机的时间,原本35分钟的课堂还剩下25~30分钟。所以,很多信息技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会倾向于先授课,再让学生依葫芦画瓢,最后进行作品展示。这样教学,学生虽然也能习得技能,但是整节课基本处于被动接受状态,交流探讨和自由发挥创作的时间非常少。因此,生态的信息技术课堂不应局限在学校的微机室,而是学生生活学习环境里的一部分,因为信息技术在学生的生活中无处不在,如教室里的电子白板、多媒体和校园里的触屏电视、随处可见的LED显示屏及家里的平板、电话手表等。同时,生态的信息技术课堂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头脑思考、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和交流、用自己的思维想象和憧憬,只要来源于生活、学生的素材,都是信息技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

2.自然性

生态的信息技术课堂允许学生客观存在个体差异,允许学生在课堂上有奇思妙想,允许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获得的知识和技能。因此,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接受能力充分备课,预设好各个环节学生可能会出现的情况,引导学生自然学习,不强行要求学生一定要怎么操作,不以某个标准去衡量学生的收获。“条条大路通罗马”,只要学生言之有理,教师都应该给予鼓励、表扬。

3.以生为本

生态的信息技术课堂属于学生,教师应是学生学习的组织者、调控者。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如浏览参观、自由发言、小组交流、自己创作等。课堂上学生和同学分享的是自己的观察发现或亲自实践、思考获得的结论,讨论的是自己探究过程中最感兴趣的话题,解释的是学习新知后获得的理解,尽管有时学生的解释并不正确,但这才是自然的状态,才是真实的学生。

4.独立性

只有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才能构建和谐生态的课堂。那么,如何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和学生关系平等且独立是关键。生态的信息技术课堂积极提倡教师和学生就像鱼与水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缺一不可。也就是说,师生之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相互尊重,教和学一体化,不分你我。在这个生态的课堂中,只要想尝试、想表达、想创造,都能得到充分展示的机会,所以教师更应该留出足够的课堂时间给学生去交流和分享、探索和研究。

二、如何构建生态的信息技术课堂

1.组建学习小组

组建高效的学习小组是构建生态信息技术课堂的重要一环。在组建学习小组过程中,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情况,注意学生能力和个性的差异,均衡、合理地进行分组,也可以让学生自由组合,并给每个小组充分的信任和必要的提醒。学习小组的组建有利于实现信息技术课堂的生态化以及认知、情感和技能这三维目标的统一,有利于引导学生围绕学习任务自行开展学习活动,更有利于学生展示最生态、最真实的自我。此外,教师还要定期对各学习小组进行检查、评价以及交换学习小组成员,以利于学生学习的顺利开展,保持学生学习的新鲜感和热情。同时,各学习小组成员应当互相信任、互相帮助,并在教师的协助下制定好个人工作安排表,如谁搜集信息、谁记录存档、谁汇报展示、谁监督提醒等。通常,学习小组的组长实行民主推荐和轮流担任制。在课堂上,教师应提供时间和平台供学生交流,分享学习心得。

2.利用任务驱动法把课堂还给学生

“以生为本”是生态的信息技术课堂追求的理想境界,这样的课堂应该属于学生。在生态的信息技术课堂里,学生由被动的知识接受者转变为具有创造力、有主见的小主人,所以教师要相信学生的能力,相信学生都是一颗颗健康的种子,只要引导方式得当,这一颗颗种子一定能顺利地发芽、开花、结果。这样教学,真正解放学生,使学生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教师应充分运用好任务驱动教学法,设计合理的学生感兴趣的教学任务,让学生紧紧围绕教师设置的任务进行各项学习活动。

3.生态化的教学设计

生态的信息技术课堂,教师最重要的是关注学生的需要,关注课堂的变化,关注教学的目标、过程,真正让学生爱学习、会学习。同时,教师还要注意前置学习,即先学后教。前置学习是一堂课的开端,是学生自己摸索、理解的自学过程,也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环节。

(1)进行生态化的情境导课。

良好的导课是课堂成功的关键。生态的信息技术课堂追求更有效、更自主的教学模式,所以教师应思考怎样设计新颖有趣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进行生态化的讨论交流。

进行教学设计时,教师应考虑设计怎样的探究性问题和学习任务,使学生“跳一跳,能摘到果子”,让学生在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过程中,体验到获得新知识、与人分享的愉悦感、成就感。例如,小学四年级下册《制作奖状》一课教学,教师是这样设计的:先用学校本周的颁奖仪式视频导课,然后视频定格在获奖学生手中的奖状,让学生欣赏奖状,再展示从网络上搜集到的各式各样的奖状。这些场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非常容易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教师展示一张在Word文档里制作的奖状,并提问:“如果让你给同学颁发一张奖状,你打算怎么设计这张奖状?”于是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如何制作一张同学喜欢的奖状?小组成员分配任务,自行上网查找资料,尝试设计奖状,并交流分享、互相点评作品。最后,小组派代表上台讲解制作方法,说出自己的思路和疑问,教师适时点评、引导和小结。在这节课上,利用Word文档制作奖状的素材和需求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实际,学生一点儿都不陌生,而且制作奖状的必要性也很清楚,所以能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学生亲自经历了学习的整个过程,思维能力、组织能力、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和信息技术的操作能力都得到了鍛炼,且每个学生在课堂上都有事可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非常高。

总而言之,教师应该充分备课、备学生,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构建生态的信息技术课堂,全面发展学生的信息技术素养。

(特约编辑 木 清)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构建信息技术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环境生态类专业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体系的构建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