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富—
【摘 要】本文分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阐明当前德育渗透教学的问题所在,从阅读教学、写作练习、课堂活动、课外活动、评价体系五个层面论述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进行德育渗透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语文教学 德育教育 渗透 途径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B-0025-02
学生的思想道德培养已成为教育教学的核心任务之一,教师需要在各个学科教学中完成关于爱国主义、社会责任、传统美德、集体思想等多项内容的德育渗透,帮助学生在成长的关键时期形成正确的人格导向和价值取向。高中语文教学包含人文、历史、思想、文化等多方面的知识,涵盖了大量的德育内容,本文以语文教学为例,探讨德育渗透的意义、存在问题及途径。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意义
(一)语文教学内容与德育教育相吻合
语文教学内容丰富,其中包括多种情感意蕴,比如子孝母爱、兄弟情义、朋友忠信,家国豪情、社会责任、奉献精神、理想追求、坚定意志、个性成长等;也包括多种文化内容,比如历史事件、神话传说、儒道思想、传统文化、诗歌散文等。这些丰富多样的内容恰恰是进行德育渗透的重要条件,通过情感方面的渗透,能够让学生领会世间情感之间的维系,从而拥有“爱”的意念;通过文化方面的渗透,能够让学生见识古人、今人的独立思想、胸襟情怀,由此形成“德”的理念,从而达到德育渗透的目的。
(二)语文教学思路与德育相靠近
“文以载道”是重要的语文德育思想,这与德育路径十分吻合。所谓“道”,就是指公认的道理、正确的思想,“载道”的思想在语文教学中天然存在,与德育教育的本质不谋而合,因而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德育就成了必然的事情。
二、高中语文课程中德育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不重视学生的德育养成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或由于教师本身的固有思想,或由于部分教师对高考的过分重视,对学生的德育没有给予充分的关注,也没有时间和心思对学生进行思想、心理方面的指导。因此教师必须重视德育教育的意义和价值,通过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更新自身的教育形式,让德育教育成为引领语文教学的重要部分。
(二)教师自身素质造成负面影响
德育教育是一种榜样教育,学生往往会受到教师的行为影响,然而部分教师对学生的日常行为管理严苛,却对自身的素质要求不高,对自己没有准则,时常迟到、缺课、粗俗用语甚至大发雷霆。教师必须坚持从自身出发,为学生做出道德榜样,既能及时发现自身问题,接受学生的理性建议,认知和改正错误;也能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为他们解答生活疑惑,与学生共同进步和成长。
(三)教学内容、教学形式需要改进
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形式存在问题。其一,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德育内容的渗透,这是教师教学理念上的问题,需要改变观念和习惯,在学习到与德育相关的语文课程内容时,必须让学生得到思想的启迪和情感的陶冶。其二,教学的形式不利于德育的渗透,部分教师的教学模式较为陈旧,以知识灌输为主要教学途径,学生在被动中很难对德育内容产生认知。因此教师需要调整教学内容,采用有利于德育渗透的活动、互动形式等开展教学。
三、高中语文教学中德育渗透的途径
(一)在阅读教学中渗透德育
课文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占比最大的内容,也是德育思想渗透的最主要路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感悟能力以及写作积累,由此让学生认识到我国语言的魅力和应用方式。除此之外,进行思想道德方面的熏陶和感染也是教师必须完成的任务,教师需要在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基础上,选择恰当的德育内容和课程切入点,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这些内容,从而得到相应的德育感悟和体验,使得德育内容发挥出应有的价值和意义。
比如在《我与地坛》这一课的学习中,虽然从表面上看这篇散文主要以抒情为主,但是作者史铁生却在其中埋下了思想的种子,只要展开细致的研究就会发现文中充满了哲思和人性,既表达了对人生的种种感悟,又体现了对亲情的深情讴歌。这样的散文阅读教学,是教师完成德育渗透的过程。笔者在实际教学时,就向学生提出了要求,要求他们在阅读文章后首先要总结出作者的情感,并且根据情感分析作者的行为表现,由此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谈一谈自己曾有过的行为故事或者说一说自己从这些内容中收获的真切体会。通过这样的教学方式,既达到了品读文章的效果,又不知不觉完成了德育渗透,是教师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应当掌握的技巧。
(二)在写作练习中渗透德育
作文是语文教学中比重次之的主要内容,也是教师开展德育渗透最为便捷的一个途径。写作的主要目的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应用能力,而写作的主题往往由教师选择,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主题制订环节,进行德育渗透,让学生在练习写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深化德行观念和塑造个性思想。
比如笔者会在学生的写作练习中,设定类似于“谈一谈《论语》中的积极精神”或者“读《灯下漫笔》,品礼教纲常”等作文主题,让学生在写作的过程中,一邊学习古人的道德与精神,一边体会其中的思想并获得启迪,同时再加入自身的感受和理解,在完成写作的同时,也在无形之中达到德育效果。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选择作文方向,使之与德育结合的同时,还能与学生的学习、生活有所关联,让学生有写作的意愿、思想和内容,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练习效果和渗透效果。
(三)在课堂活动中渗透德育
课堂活动是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教学过程,是学生拥有强烈参与感和情感体验的环节,因此也是教师开展德育的良好途径。现在的学生,关于集体、奉献、服务等方面的精神和品质渐渐缺失,思想层次也停留在表面,很难通过深入剖析认识到问题的本质。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活动,让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学会深入思考、研究问题的本质。
比如在学习《师说》一课时,笔者组织学生开展了关于“古人劝学思想”的班级讨论会,要求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查询相关资料,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以及当时的社会风气,把握古人在劝学问题上的态度和标准,从而展开热烈的探讨和分析,总结劝学艺术的风格和特点。在此过程中,学生既深入思考了课文的核心价值,又能体会到古人对学习的重视态度,由此端正自身的学习态度,达到德育的目的。
(四)在课外活动中渗透德育
课外活动一般是教师用于布置作业、扩展内容或者增强实践的环节,能够为学生创造自由的学习空间和环境,让学生在活动中获取相应的知识、技能、经验。教师应当积极把握这一重要过程,通过活动向学生传递德育内容。
比如可以向学生推荐能够促进他们心理发育和品质成长的文学作品,像鲁迅、史铁生的散文,或者《小王子》《老人与海》《牧羊少年奇幻漂流之旅》等外国小说,又或者《阿甘正传》《美丽人生》《当幸福来敲门》等电影。在学生欣赏过后,笔者还会举办相应的读书会或者影评会,让学生相互交流各自的阅读或者观影体验,由此深化学生在书籍或者电影中获得的感悟和启迪。
(五)在评价体系中渗透德育
学生评价是教学中的收尾阶段,教师首先需要将学生的品德素养加入评价参考标准之中,以此形成一定的约束力,让学生自觉地控制自己的行为、语言等多方面的表現。其次,教师需要针对学生制订科学合理的评价内容,既要包括语文学习成绩的评价,也要包含日常表现和思想状况的评价,对价值观念、心理素质、行为道德有偏差的学生,教师需要以认真负责的态度进行引导和帮助,在交流中让他们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逐步改变现状,向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成为具有新时代气息、集学识与品德于一身的优秀青年。
总之,在当前时代背景下,教师必须从自身出发,端正思想、以身作则,成为学生的道德榜样,同时还要在阅读、作文、活动、评价等众多语文教学环节中,选取合适的内容与形式,完成德育内容的传授,让学生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成长,成为道德与理想齐飞、品质与意念坚定的优秀学生。
【参考文献】
[1]张丽娟.论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当代教研论丛,2019(6)
[2]朱忍忍.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语文天地,2019(4)
[3]李 玲.润心无声德育无痕——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新课程(下),2018(12)
[4]何佳鸿.高中语文教学中的德育渗透与德育教育方法研究[J].课程教育研究,2017(4)
(责编 罗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