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论述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的途径,通过制订复习总规划、吃准复习重难点、咬定复习易错点等教学环节,促进复习质量的提升,全面发展学生的能力水平和数学素养。
【关键词】小学数学 点面交融 复习课 数学素养
思维能力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9)12A-0132-02
复习课的重点在哪?这个问题大多数教师都认真思考过,但是收效甚微。究其缘由,主要是因为教师把复习当成一种重复的训练,把复习课看成学生回忆、练习的活动。殊不知,这样的理解有很大的局限性和片面性,它与复习课的根本宗旨是不相吻合的。笔者认为,复习课的教学目的一是唤醒,唤醒学习认知、经验与思维等,使知识成网成链;二是养成,养成良好的观察、分析、比较、归纳等思维习惯与品质,让学生拥有梳理学习、反思学习的能力;三是发展,发展学生的技能、经验、思维与数学素养等,让学生拥有自主学习的底蕴。为此,教师应重视复习课教学,通过点面结合深化学生的认知建构,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
一、制订复习总规划
凡事预则立。小学数学复习学习也是如此,如果没有一个前瞻性的、涵盖面广的复习规划,那么这样的复习就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典型表现,这样的复习实效亦堪忧。为此,在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教师要重视教学计划的研究,指导学生拟定复习计划,让他们的复习有目标、有远景,从而进一步提高复习的有效性,促进数学认知的牢固建构。
例如,在人教版四年级上册《空间与图形》部分知识复习中,教师既要重视教材内容的梳理,也要重视学生的学习现状分析,进而制订符合本班级学习实情的复习计划,引导学生科学整理,有效复习。一是指导学生回顾教材,把握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具体内容,让学生明白教材中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以及“确定位置”等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同时,也让学生在回顾教材的过程中,更细致地梳理教材内容,进而更好地唤醒既有的知识学习积累和学习经验等,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形成网状知识结构,促进他们空间观念的形成与发展。
二是引导学生拟订复习计划。一方面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内容的知识要领,从而在编制计划中突出重点,攻克难点。例如,针对个别学生对图形旋转的方向、距离等要素的理解不透彻,运用不灵活等问题,教师在帮助他们制订复习计划时,要引导他们把更多的精力放在图形的旋转上来,设计看钟面,联系时针、分针的旋转规律思考旋转的方向,进而帮助学生再次感悟旋转方向的意义。同时,通过旋转的分析,把握旋转的距离本质就是线段扫过的面,呈扇形状,最终让学生更科学地把握旋转的核心要素,并紧密地联系生活,使得复习更具体、更形象,针对性更强,进而大大增强复习的实效性。
另一方面指导学生梳理三个单元的知识要点,学会整合知识。例如,把图形的平移、旋转与确定位置整合,将图形的平移或旋转放置在确定位置训练中,让学生感悟到图形平移与旋转的本质就是图形位置的变化,进而在具体的位置确定教学中促进学习感悟的深入,加速这些基本知识的有机融合,形成网状的知识结构。同时,也让学生在制订计划过程中更好地厘清知识脉络,吃透知识要领,进而促进他们空间观念的稳步发展。
二、吃准复习重难点
吃透复习重点、抓实复习难点,是有效复习的关键。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氛围,引导学生科学地分析复习的重点、难点,使重点得到强化,难点得以突破,关键点得到重视,最终实现复习效率的大幅度提升,使学生的数学技能获得发展,数学思维得到锻炼。
例如,在四年级下册《认识多位数》的复习课教学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回忆这部分知识时,进一步引导学生找出自己学习中的混沌点和模糊处,从而使复习更有针对性,促进他们查缺补漏,使得学习变得更加厚实,积累更为厚重。
一是组织复习回忆。设计自我学习展示环节,让学生在回忆中发现不足,说出自己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等,从而帮助学生厘清复习中需要强化的内容。例如,有学生在复习回忆交流中说道:“关于数位与位数,我还是不太明白。”针对这个问题,教师可以组织学生互助学习,引导其他学生来讲解。“数位就是组成数的若干个数字所在的具体的位置,像203400879,它就是一个九位数,9在个位上,2在亿位上……这些就是数位和位数。”互助式的复习活动,既能让资助的学生学会分析、学会有效提出知识,还有利于他们有根有据地进行交流与表达,使他们的学习能力有较大幅度的发展;又能让受助的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掌握知识,使得复习更有价值,促进他们更好地建构学习认知。
二是提炼共性难点。当学生在分享自己学习成果时,他们学习的困惑点也同步显现出来。基于此,教师要抓实该共性的难点部分,引导学生再分析、再思考,让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更精准的理解。例如,“( )≈30万,( )中可以是什么样的数?最大的数是什么?最小的数是什么?”学生对这个问题不太理解,成了共性的难题。为此,教师应引导学生尽情地想、大胆地说,从而形成思维碰撞,促进难点突破。
首先,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猜想。“你会想到什么样的数?”学生会根据既有的知识作出分析,得出思考后的结论。“我想到,这个数的近似数是30万,说明它是非常接近30万的,有可能是301000,302000等。”其次,组织学习争辩,让学生不断抛出自己思考后的观点。“我认为,近似数是30万,我们要考虑的不是这个数原来是多少,而是我们用什么方法取近似数,第一步必须看哪个数位的数字。”“你的这个想法很好,第一步要確定看哪一位,近似到30万,说明保留到万位,必须看千位上的数。”引导学生汇总各种理解的观点,从中去伪存真,提炼出知识要点。经过不同思维的碰撞,学生逐步归纳出:“近似数30万,可以是用五入法得到的,这就说明进一后是30万,所以这个数是29万多,且千位上必须是5、6、7、8、9,这样才能用五入法,近似到30万。也可以是四舍法得到的,那么这个数就比30万多,但千位上只能是0、1、2、3、4,但是不能是300000。”……
有效的复习互助活动,实现了知识、经验的共享,促进了复习的深入,让学生在复习中更好地领悟知识,建构认知,也使得他们的数学思维变得更缜密,数学活动经验变得更丰富。
三、把握复习易错点
帮助学生领悟知识、建构认知,并能够帮助学生灵活提取知识解决问题等,是数学复习的根本使命所在。为此,教师应清晰地把握学生学习中的易错点,在复习预设和复习引导中多给予关注,多投入精力,让学生在练习中反复思考、仔细比较、认真推敲,从而真正突破难点,使易错点变成增分点。
例如,在六年级《分数的乘除法应用》复习中,教师要关注学生学习的易错点,设计一系列针对性的练习题,让他们在分析思考、问题研究中深化知识理解,克服学习障碍。
一是设计组题,引导学生在训练中学会比较,学会甑别,从而形成可靠的学习经验,积累相应的数学知识。如:(1)有一根6米的木条,木匠师傅用去了[16]米后,还剩下多少米?(2)有一根6米的木条,木匠师傅用去了[16]后,还剩下多少米?两道习题仅一字之差,但解题思路却迥然不同。这类问题是学生学习中的混沌点,也是易错点。复习教学中以组题方式出现,能够更好地引导学生进行学习分析、比较等,从而让学生在不同的思考中进一步理解这类习的本质,并积累对应的数学学习经验,让他们的数学复习更加理性。
二是重视分析,让思考更周密。如:制衣工坊有一批布料,做上衣正好做30件,做裤子刚好能做60条。问这批布料能做成多少套衣服?在教学该部分内容的复习中,教师要重点引导学生分析、比较,从相关的练习题中获得感悟,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经验,从而实现学习突破,促进分析能力得到相应的发展与提升。
总之,在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中,教师既要重视知识复习的基础性、综合性等层面的思考,也要重视结构性、层次性等诸方面谋划,点面结合,帮助学生更好地理顺知识、领悟知识,实现知识的牢固建构。
作者简介:谭娟(1979—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中小学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小学数学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