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晶
摘要: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但是,如何上好真正意义上的复习课?真正发挥复习课的应有作用和效益?本文以初中化学复习课为例,对有效教学策略进行了较详实的阐述。
关键词:初中化学;复习课;教学策略;凝练提升
复习课是课堂教学的重要课型之一,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承载着回顾与整理、沟通与生长的独特功能。要想上好每一节复习课,充分发挥复习课应有作用和效益,就要讲求策略和方法。
一、引导学生在复习中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
古人云“授鱼”不如“授渔”,复习不能只停留在对原有知识的再认识上,而要进行认真的分析、归纳,对已有知识进一步深化处理,掌握知识间的联系、相互转化关系,尽可能使知识有机融合,在头脑中形成网络,以增强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这项工作中,教师决不能一手代办,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这对于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和能力的培养是大有益处的。我在《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课上是这样设计的:先给出几种构建知识网络的形式,包括结构图、概念图、表格、制名片等,并引导学生讨论每种形式的适用对象及优缺点。然后请同学们“针对C的性质、用途,自主构建知识网络”。一位同学的设计是这样的:
C的个人名片
姓名:碳 性别:女
出生年月日:66,6,6(原子序数)
性格:常温下,内向;高温下,外向
丈夫:氧气 儿子:二氧化碳 女儿:一氧化碳
工作:帮氧化铜和氧化铁做手术,去掉“氧原子肿瘤”
二、要引导学生学会如何快速、高效地记忆
记忆是学习的必须手段,只有充分的、深刻的记忆,才能积累建造起知识和技能的大厦,才能有驾御和征服的能力及素质。强记才能博学,扎实才好推进。在复习课上要善于集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记忆能力,形成良好的、科学的记忆习惯和方法,以记忆拓展思维。
要点记忆。可以将一些重要的概念、理论或者技能知识概括成要点,使记忆内容简单化,也可以将一些需要识记的东西编写成歌诀,使其顺口成诵,既增加了趣味性,又易于记忆。例如,在复习离子时,总结“金失正阳,非得负阴”的记忆要点;在复习金属与盐的置换反应时总结“前置后、盐可溶、金属除钾钙钠”的发生条件。在复习浓硫酸稀释时总结“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的注意事项。
对比记忆。把几个相对或相似的研究对象或同一研究对象相反、相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对比的方法加以描述或说明,就容易记忆和掌握了。例如,基本概念、基本原理中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单质和化合物、混合物和纯净物,这些概念相互对立。元素化合物中H2、C、CO的化学性质、CO和CO2的化学性质、CO2和O2的实验室制法、常见干燥剂的使用等等,它们之间有很多相同相似之处,往往会相互干扰,影响记忆,如果能够将其对比,同中求异,异中求同,记忆起来就简单多了。
归类记忆。复习的目的归根结底是把“普通的知识规律化,零散的知识系统化”,这样才能使各知识间联系更加紧密,才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因此最好的方法就是归类,在复习课中,尤其要让归类记忆大行其道,发扬光大。例如,在《金属和金属材料》单元复习课上,为了让学生记忆活泼金属与酸的反应现象,可以引导学生用两根线把所有这类反应的现象串起来①共性:都放热,都有气泡产生,金属都逐渐变小。②个性:如Fe与酸的反应后,溶液由无色变成浅绿色。
三、教师要在精选巧设习题上下功夫
演练和练习是加深理解和记忆的有效方法和手段。作为复习课,必须要有相关的演练和练习的过程和阶段,从而熟练,从而深入,从而提升。但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练习形式要多样化。根据初中生求新、求趣、争强好胜的心理特点,在设计练习形式上就应该迎合学生的这一特点,引入一些开放式练习,如一题多解、一解多题、开展写化学方程式、化学式竞赛、趣味性化学游戏练习、化学小论文演讲等形式,也可以采用启发思维的探究性练习、联系生产生活的研究性练习、家庭小实验设计展示等形式。例如:我在《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复习课上,模拟一些综艺节目的形式,首先,在屏幕上展示四种常见的化学仪器,如烧杯、试管、长颈漏斗、集气瓶。先让学生任意选择一种你最熟悉的仪器,要求说出这一仪器的一种用途和注意事项。学生顺利过关后,再进入下一环节——由这一仪器事先超级链接的三个题签(三个题签分别命名为A、B、C,代表不同的等级,难度也依次递增),学生选择后,回答本单元的具体问题。这样的设计既落实了本单元的知识目标,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巩固了有关实验基本操作的知识。学生不再觉得復习课就是机械的、枯燥的练习课,他把产生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当做一件趣事和乐事。
练习内容要科学化、生活化。这是自然科学“STS”特点的重要体现,既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社会,这也是新课程特有的理念,是国家落实素质教育的标志性演变过程。因此我们要主动接受和捕捉这一指挥棒的导引,让生活和化学有机结合。为此,在练习内容的呈现上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选择以环境、生态、健康、能源等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为背景材料,关注国内外的热点大事,结合本地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它是否和本学科有密切的结合点,善于提取其中的学科信息。例如:由奥运火炬联想到燃料和燃烧的问题;由汶川地震联想到火灾时的安全自救、灾后的消毒防疫及能源与环境等问题;由火箭发射联想到材料、能源问题;还有现在热点的PM2.5问题;“低碳”问题;“白色污染”问题;“食品安全”问题等等。这些都和化学有着密切的关系。
总之,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我们要打破以讲授、灌输为主的教学方式,要尽量从乏味、一言堂、耗时、应试中摆脱出来,要转变思想,改变策略,要把课上得精而实,要充分发挥复习课应有的作用和效益,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陶佳.总结核心归纳复习反应考点[J]《中学化学》.2018年第04期
[2]丁文娟.浅谈初中化学复习策略[J]《知音励志·教育版》.2017 年第 03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