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宗杰
引言:从现阶段发展而言,高中教师在开展地理课程教学的时候,理应从学生们的兴趣层面入手。基于这一情况,教师便可以应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创设知识体系,提升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并逐步提升理解效果。如此一来,课堂教学质量自然会大幅度提高。
当前教育部对于高中地理课程提出了全新的标准,要求教师除了完成知识讲解之外,还要对学生的综合水平进行培养。为此,教师理应在日常教学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主动学习以及合作探讨的良好习惯。在早期的教学活动中,课堂的主人时候教师自己,其通过长时间的知识讲解,促使学生们被动完成知识记忆。这种方式很难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对其个人发展也没有任何益处。为此,教师便可以采取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教材中的某个知识点作为核心,并将其他知识点与其联系在一起,以此为基础创设一个完整的知识架构体系,以此能够有效开发学生的潜在能力。不仅如此,在应用的过程中,师生之间会频繁交流,使得二者之间的关系也能得到有效改善,进而提升教学的整体质量[1]。
1.思维导图在课前预习中的应用 为了促使学生们能够迅速融入到课堂学习的活动之中,课前预习工作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为了提升预习效果,学生们必须自主进行内容确定,依靠快速阅读的方式,找出其中的关键点。先在思维导图的中间将其中的关键词写出来,之后再以此为基础找出下一级词语。为了更好地进行区分,还可以使用不同的颜色进行标注。如此一来,学生们便能够全身心投入到阅读之中,促使阅读活动更具目的性。
例如,在进行“地壳运动”的知识学习时,教师可以通过引导的方式,促使学生们完成课文内容的阅读,之后结合自身的个人理解对其进行梳理,找出其中的核心词以及次级词。但是,由于学生的综合水平有限,很多时候无法直接完成词语提取。此时教师便需要提前进行引导,给学生们一些提示,以防由于找不到思路而失去学习信心。对于地壳运动本身来说,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便是内力和外力共同作用。在绘制的时候,需要将其分为两个板块,内力作用需要将重心放在形式层面,而外力作用则需要将重心放在地表形态的塑造层面。通过分开分析和理解的方式,以此能够有效完成和薪酬与的明确,进而能够提升理解效果[2]。
2.依靠思维导图加深知识理解和统筹 相比于初中教学,高中地理学习的方式已经有了非常大的区别,使得一些学生在实际学习的时候,会感到一些不适应。而高一地理的知识则是整个高中地理阶段学习的重要基础,在早期的高考教学中,其知识内容所占的比例也是最高的。由此能够了解,高一地理教学最为重要。
例如,在进行“海水运动”、“大气运动”、“地球运动”以及“地表形态形成”的知识内容学习的时候,其知识难度的理解相对较高,使得学生们的理解受到了阻碍。此时,教师便可以采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发散思维,完成知识联想,并将各个知识你全部联系在一起。诸如在针对“大气运动”进行学习时,教师便可以将“大气运动”作为核心词,再将南北纬方向作为研究的分支,以此完成拓展工作。之后再将低纬、中纬以及高纬地区之间的大气运动全部联系在一起,促使学生们能够加深词语知识的理解效果[3]。
3.依靠思维导图完成知识点巩固 高中地理知识中的内容有很多,同时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并非特别紧密。所以,在进行学习的时候,学生们很容易出现在完成新知识记忆后而忘记旧知识的情况。如此一来,早期的学习便失去了意义。为此,教师便需要通过应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所有知识点全部列举出来,促使学生们更好地进行记忆。
例如,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教师需要先从广泛的知识点之中进行筛选,从中找出中心词。整个操作如图树枝绘画,从树干进行入手,并将所有小知识点全部归类于一树枝上,以此完成绘制。这种方式可以帮助学生们完成知识记忆,并加深学习印象。不仅如此,在每一次复习的时候,学生们都可以以此为基础进行重新绘制,进而起到举一反三的效果。而当课堂教学结束之后,学生们可以在脑海中直接针对图形进行回忆,所有知识点全都会在脑海中涌现,进而使得印象得到全面加深。
综上所述,在进行高中地理知识学习的时候,教师理应充分利用思维导图的方式,将知识点内容全部结合在一起,促使学生们能够提升记忆以及理解效果。如此一来,课堂学习的整体质量便会得到大幅度提高,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也会随之提升,进而能够为未来的知识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并在高考中取得令自己满意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