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荣连
摘 要:科学是一门充满奥秘的学科,它涉及了自然现象、生活常识等内容,是一门包容性较强的学科。同时,科学是一门贴近学生日常生活,帮助学生探索自然现象和规律,培养他们的科学素养,且内容丰富多彩的实用性课程。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师应在教育和教学过程中创新教学形式,注重应用科学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鼓励其自主学习,不断提升科学素养。从“传统初中科学教学模式优劣点反思及学生定位分析”“演示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自主教学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科学探索欲”“强化微课教学、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教学,全面提升教学成效和学生素养”三方面入手,就如何创新教学形式,提升中学生的科学素养进行浅显的探索和研究。
关键词:初中科学;科学素养;创新形式;优化手段
科学知识关乎我们的学习生活,又兼具理论性、实验性、抽象性和具化性。科学的教学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探究的过程,其教学目的是通过实验操作探究科学问题,并且让学生理解科学道理,从而培养他们的科学创造精神。初中科学教师应当致力于帮助学生在科学学习和探索中体验科学的魅力、提升自身的科学素养。而在科学课堂的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在理论学习和探索实践中不知不觉地掌握好科学知识,借助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提升科学教学的有效性和高效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和探索热情,潜移默化地提升其科学素养。接下来,笔者将结合自己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和体会,对此展开浅显的探究,希望笔者的拙见能够引起众读者的深思和共鸣。
一、传统初中科学教学模式优劣点反思及学生定位分析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由于部分学校教学理念的落后,致使校内学科安排一直将英语、数学、语文等主科作为教学的主要攻克点,将大量的师资力量、教学实践、教研机会均分配给了这三大主科,而相对弱化了对科学等学科的重视及关注程度。这也致使部分科学教师形成科学不重要的教学思维,而也使得一些教师对科学科目的讲解流于形式。倘若教师只是一味地讲解课本内容,不做实验、不创新发展,更不注重教学的效果,长此以往,便无法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学习兴趣。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和观察笔者发现,科学内容包罗万象,与语文、数学、生物等科目息息相关。故而,提升初中生的科学素养不仅是帮助其提升科学成绩的关键,对其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亦是至关重要。纵观初中科学教学的现状,尚需教学技术、教学理念上的革新,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口述科学知识的方式,显然略显枯燥乏味,忽视了学生课堂的参与度和科学探究的主动性。这些都是传统初中科学教学模式的劣势所在。当然,传统教学模式并非一无是处,它所采取的黑板式教学和教师引导式教学,都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板书水平、专业知识储备、课堂教驾驭能力、课堂时间安排等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是督促教师严于律己、提高自身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
笔者作为一名初三科学教师,为适应教育的潮流、打造全方位的人才,在科学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做出了初步的教学探索。首先对学生定位和学情进行了客观分析。初中生正处于探索世界、求知欲和好奇心极为旺盛的时期,此阶段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均较强。而且初中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实验的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积累,教师应当把握学生的科学能力和好奇心,采用启发性的语言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进行科学探索,帮助学生领略科学的真谛。另外笔者发现,在学习过程中,相较于理论知识,学生对科学教学实验及相关操作更为感兴趣。故而,笔者认为科学教师不妨以此入手,在教学期间将理论知识融入实验展示和具体操作中,鼓励学生多尝试自主动手实验和观察,以增强实验教学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综合科学素养。
二、演示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自主教学法相结合,激发学生科学探索欲
教师的教学方式对学生的学习兴趣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关乎其学习效果以及他们对科学课程的认知。故而,初中科学教师在教学实验的过程中应转变传统教学方式,以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为基点,革新教学方法,以激发其学习的内动力。在实践中笔者发现,演示教学法、互动教学法和自主教学法相结合的方式能够有效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索欲。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上册第一章第二节“探索酸的本质”的相关内容时,笔者在教学中便将三者巧妙结合,引导学生逐步探索科学的奥秘。首先,笔者采用了互动教學法,向学生提出以下问题:“同学们,你们知道酸是一种什么感觉吗?你们平时所食用的哪些食物是酸的呢?为什么这些物质会是酸的呢?酸到底是一种怎样的科学现象呢?”在学生进行了组内讨论交流后,给出了如下答案:在食用青苹果、柠檬、醋、橘子等东西时,会感到很酸。笔者结合学生答案解答道:“比如我们所食用的橘子、柠檬、白醋等之所以口感具有强烈的‘酸性,皆因其溶液中含有一类特殊的物质——酸。醋里面含有醋酸,柠檬里含有柠檬酸。”然后,笔者提出倡导:“那么,为什么说这些物质都是酸呢?我们怎样从科学角度对其进行解释呢?下面让我们来观看实验吧。”在此后的过程中,笔者便采取了演示教学法,请学生认真观察分别用pH试纸、石蕊溶液检测柠檬汁液、醋、清水等物质酸碱程度的实验,以便学生巩固实验操作步骤并深化学生对酸的认识。
由于实验明确、操作简单,因此笔者在为学生做过一定的内容讲解和示范操作后,让他们自己动手进行实验,请大家观察具体的实验现象和变化,思考这一变化所反映的科学知识。在此过程中,笔者便利用了自主教学法,它旨在课堂上更多注重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动手实践,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往在做科学实验的过程中,通常是教师做、学生看,久而久之会让学生形成一种科学实验不必动手和探索的被动思维。好在初中生多数好奇心重、接受能力强、参与度高、可塑性强,因此他们对于课堂的实验操作往往兴趣十足。笔者作为一名科学教师,在课堂的实验过程中,便利用了学生的学习心理,尽可能多地让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笔者请学生在下面依照实验演示步骤进行实际操作,事后还清了几组学生上台演示。这样一来,能够深化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学生也能够从实验中找到动手的乐趣,从而达到增强实验教学有效性、增强学生科学实验能力的目的。
三、强化微课教学、多媒体教学和实验教学,全面提升教学成效和学生素养
微课采用现代化技术,在视觉上突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务求达到高效、简练、自主的教学目的。而开展微课教学能精简教学内容,突出重难点知识,由浅入深地训练学生的科学思维,帮助学生快速掌握科学知识。在初中科学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云教育”平台等多媒体教学方式,创设科学教学情境,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可利用情境教学简化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大家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值得庆幸的一点是,微课是依附多媒体存在的教学形式,故而,教师在教学中便将“云平台”和微课巧妙结合起来,条理清晰地帮学生梳理科学知识。例如,在学习九年级下册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演化和生命的诞生”的相关内容时候,笔者便采用了“云平台”、微课、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模式。首先,笔者在“云平台”上检索了大量相关的科学视频、优秀教师授课课件、师生问答交流问题汇总等知识,根据以上内容提前在多媒体上制作了一个精简的微课课件,上面链接了“地球的演化”模拟视频,并通过一组图片剖析了生命的诞生过程,在下面分别批注了详细的讲解信息。稍后,笔者还根据课堂知识在课件上制造了互动问答、课堂思考、知识延伸等环节。在整体制作完毕后,笔者亲自测试并記录了授课时间,将之控制在了15分钟以内,如此,一堂微课便制作好了,事实证明其授课成效极为显著!
另外,大自然中具有趣味性、启发性、科研性的实验不胜枚举,实验是人们了解世界、揭示一项科学原理的重要工具,也是自然显示自身的运转规律、变化现象的重要手段。如今的初中科学教学过程显然已经更加注重实践与生活的联系,教师教学中开始侧重于帮助学生根据课堂的实验教学联想到生活的实际问题,并且凭借对课本的理解解决一些生活的问题。当然,这对学生的自我动手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笔者在教学中便注重引导学生多观察花开花落、四季更迭、花鸟鱼虫的变化等自然现象,并寻找与之相联系的科学实验,请学生观察并实际动手操作,鼓励他们根据课本内容在课下进行拓展练习,以增强实验操作的有效性,全面提升其科学素养。
综上所述,初中教师应积极适应教育新潮流,在科学的教学过程中做到如下几点:注重探索、改革课堂教学新方法,创新实验教学方式,加大实验教学的力度,增强实验的有效性;革新教学手段和设计思路,优化教学设计,将抽象化的科学知识更加形象具体地展现,帮助学生理解科学知识的重难点;以学生为主体,采取自主探究式、互动教学等理念,不断提升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兴趣度和参与度;借助多媒体教学、微课教学、云平台教学等新兴教学方式,创设多样化的科学情境,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欲。最终,教师应当在深化科学理论、细化实验操作、强化课后练习等多重层面,巩固学生的科学知识理解和储备,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最终提升其整体科学素养。
参考文献:
[1]黄照宇.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提高有效教学的策略[J].中小学电教(下半月),2009(2).
[2]闰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3]杨巧梅.理论、实践和创新结合的教学方法研究[J].科技视界,2015(6):127.
[4]金利进.促进“概念转变”的科学教学策略综述[J].教学月刊(中学版下),2009(4).
[5]应明敏.谈信息技术与初中科学的有效结合[J].科技创新导报,2010(33).
[6]王雪婷.小学科学实验教学改进策略[J].厦门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
编辑 冯志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