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承龙
摘 要 信息网络时代,互联网在各行各业都得到广泛应用,逐渐出现“互联网+”思维。在“互联网”时代,社会生产力已经有了极大的进步,推动社会经济形态发生改变,增强了经济实体的生命力,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出现较大的变化。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承担着对学生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本文主要介绍“互联网+”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分析“互联网+”时代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特征,并探讨高校在“互联网+”时代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关键词 互联网+ 高校 思想政治教育 对策
中图分类号:G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3.039
Abstract In the era of information network, the Internet has been widely applied in all walks of life, and gradually appears "Internet +" thinking. In the "Internet" era, social productivity has made great progress, promoting the change of social and economic forms, enhancing the vitality of economic entities, and people's ideology has also changed greatly. As the main position of training talents,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undertake the task of carrying ou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for students.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connotation of "Internet +"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alyze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n the "Internet +" era, and probes into the measures for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to implement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Internet +" era.
Keywords Internet +; colleg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ountermeasures
1 “互聯网+”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
高校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主要是借助传统媒体形式,比如报刊、广播、课堂教学等等方式。在如今的互联网时代,载体形式有了较大的变化,除了借助传统媒体形式外,还借助电脑、网络、新媒体等拓展获取信息的渠道,比如微信公众号、微博等,一方面获取信息的速度得到大幅度提升,另一方面也重视收集与反馈信息。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国内外形势发生较大变化,加强了信息化、经济全球化和世界一体化进程,人们的思想也有较大的转变。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是通过思想政治引领大学生的本质要求,能够对师生的思想动态有一定的掌握,解决学生在生活和学习中遇到的思想问题,推动学生的思想进步。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具有了一些新的特征。
1.1 更加简单的可进入性
互联网在迅猛发展中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即“互联网+”时代,其主要特征是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高度融合各个行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也能很容易在“互联网+”领域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和各行业之间的对话和交流更加简单与直接。而在传统的媒体载体平台上,需要投入大量资金才能达到这一目标,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进入性较差。互联网载体虽然大大提升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可进入性,但因高校工作特殊性,应用互联网这一载体主要集中在高校内部,比如课堂教学利用多媒体,校园网站菜单化设计以满足学生和老师需求,借助互联网将教学信息及时发布出去等,互联网的应用较为被动和封闭。“互联网+”时代网络高度发达,各个行业融合度较高,需要不断革新技术终端。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大学生都能从各种渠道得到最新技术和信息,以最为简单化的方式学习与掌握。“互联网+”平台具有较高的开放性,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具有简单的可进入性。
1.2 更加强大的交互功能
在获取信息后,假如不能交流与沟通,信息就失去了价值。在“互联网+”时代,涌现出较多的信息获取和交流平台,比如即时性交流工具、APP、社交网络、各类型的搜索平台等等,交流和沟通信息不再受限于时间与空间。人们只要有移动终端就能和别人顺畅交流,购买东西、监测身体、视频对话等功能都能轻易实现。交互功能的强大改变了大学生获取信息和交流信息的方式。所以,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充分考虑到这一特点,在交流工具的选择要符合大学生的兴趣,只有大学生乐于接受,才能实现交流和沟通的强大交互性,实现政治思想教育的最优化。
1.3 更加成熟的商业开发
“互联网+”时代有较为丰富的网络平台和发达的产业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商业开发有更多的模式可以选择。传统媒体的商业模式较为单一,比如印制报刊杂志、制作电视节目等。互联网则对教育领域有了一定的商业开发,例如视频录制授课现场、包装和出售优秀教育题材和提纲等。“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需求、大学生需求能借助各种渠道被各行业获知,从而结合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化需求有针对性的制作课件、构建新交流模式等。“互联网+”时代,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时,能充分利用商业开发,使自行设计、创造的物力成本与人力成本得到有效节约。
2 “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在开展思政教育上出现了一些新问题,其主要表现是:(1)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上存在技术性的挑战。互联网在教育行业的应用能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服务,但其应用还在摸索阶段,需要加强互联网和高校思政教育的结合。(2)互联网威胁高校学生的财产安全和隐私安全。在生活和工作中应用互联网虽然能使生活更加方便,但也使人们生活的习惯发生改变。高校学生基本上都会使用网络,比如购物、百度搜索知识、在微信中聊天、看微博等,学生生活被多样的网络服务所改变。但同时,学生的财产安全和隐私保护也受到影响,可能会导致严重损失。(3)互联网挑战了学生思想。互联网中有海量信息,在不知不觉中对高校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互联网具有即时性和便捷性,增加了监管互联网的难度。与此同时,会有一些不良信息在互联网中传播,对社会问题进行片面夸大、丑化政府等,导致学生对社会和政府产生敌对心理。这些不良思想对高校学生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产生影响,导致其丧失约束力和责任感,对社会稳定产生影响。为此,高校要积极开展是思想政治教育,引导高校学生的健康发展。
3 高校在“互联网+”时代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3.1 高校要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理念
“互聯网+”时代代表人和网络处于共生关系,各行各业的联系的较为密切。“互联网+”时代高校要做好思想政治教育,要及时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尤其是教育工作者的定位,需要得到改变,从而转变教育模式。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中,要结合时代发展特色,紧紧结合现实生活。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者通过积极学习、认知,掌握“互联网+”时代的语言模式,积极传播积极正面的信息。
3.2 保持包容、开放的工作心态
大学生刚刚从高考的压力中解放出来,迫切寻求自由,而在信息多元化、获取便利化的“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更加追求接受新鲜事物。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时,要充分结合大学生心理诉求,保持包容、开放的工作心态。在实施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时,老师可以有效利用移动终端和网络载体,例如贴吧、微信、微博等,构建网络社区,开展学生比较感兴趣的活动,比如定一个主题让学生进行辩论等,加深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有效沟通。
3.3 适当使用一些网络语言,拉近和学生之间的距离
在发展互联网的同时,伴随出现了网络语言,投射出网民的心理诉求。在长期接触网络的情况下,大学生会使用较多网络语言。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时,要积极融进大学生生活圈,通过使用和大学生一致的语言,多使用网络语言交流,拉近和大学生的距离,实现有效沟通。使用网络语言能较易被学生接受,不会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较大的抵抗情绪,在交流中逐渐渗透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工作成效。高校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人员要多使用移动终端和网络载体,阅览大学生普遍喜欢的APP、贴吧、论坛、微博等,及时了解和掌握大学生使用的网络语言。通过这些措施,加深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真正发挥作用。
3.4 传播积极、正面的信息
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有海量信息,这些信息鱼龙混杂,存在有不少不良信息,会侵害到学生的心理健康。面临海量信息,学生在选择的时候往往会出现迷茫,无法有效分辨出哪些是不良信息。高校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时,教育工作者要做好正面、积极信息的传播工作。尤其是要带头分辨负面信息,将负面信息影响及时清除掉。另外,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要以社会主义文化为工具对网络中的不良文化进行稀释,让大学生逐渐树立社会主流的价值观,抵制网络中的负面信息。为此,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老师要积极去做微信群群主、QQ群群主、论坛版主、微博博主和贴吧吧主等,在微信、QQ、论坛、微博和贴吧等载体中宣传正面、先进的思想和理念。另外,可以让大学生也参与到这些工作中,做老师的助手,积极传播正面、积极的信息。
3.5 有机结合“互联网+”和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
高校要在“互联网+”的移动终端、网络载体上开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阵地,将先进化先进思想教育理论作为开展工作的武装。为此,高校可以采取的措施是:(1)各个高校建立以校党委为领导的网络化思想教育小组,在制度上确保在网络中建设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力度。(2)集约化分散力量。教育部门带头建立各个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方面的专门、共同的移动化终端平台。(3)各个高校要做好带头作用,积极组织、培训思想政治教育的专职老师,在网络上开展针对大学生的互动咨询,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交互选择,解决学生在“互联网+”中遇到的问题。
4 结语
在“互联网+”时代,高校要积极发挥其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高校通过加强和“互联网+”之间的联系,充分利用“互联网+”开展网络思政教育工作,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养。
参考文献
[1] 崔铭,冯小翠,吴亚光.“互联网+”时代河北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问题及对策研究[J].经营管理者,2017(2).
[2] 金世敏.“互联网+”时代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现状及对策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6.
[3] 周必华,喻江铃."互联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分析与对策建议[J].新教育时代电子杂志:教师版,2017(22).
[4] 王振杰.“互联网+”时代境阈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发展研究——以非民族院校少数民族大学生为例[J].交通职业教育,2016(6):9-11.
[5] 王卫华.试论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电子刊,2015(11).
[6] 何源,杜维彦.“互联网+”时代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9):112-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