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斯佳
摘 要 在当代大学生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如不能做到统筹兼顾,就很难对系统发挥实质性的影响,大学生价值观培育的过程,涉及到家庭、学校、社会以及学生自身等多个方面,每一方面又有其自身的构成要素,要实现良好的培育效果,同时需要培育方法的创新。因此,我们必须充分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遵循原则,全面把握,创新思路,统筹兼顾,整体推进。
关键词 当代大学生 培育 核心价值观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9.03.002
Abstract The cultivation of socialist core values among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is a relatively complex systematic project. If we cannot achieve overall consideration, it will be difficult to exert a substantial impact on the system. The process of cultivating college students' values involves many aspects, such as family, school, society and students themselves. Each aspect has its own constituent elements, so as to achieve a good cultivation effect. At the same time, we need to innovate the cultivation methods. Therefore, we must fully consider the impact of various factors, follow the principles, comprehensively grasp, innovate ideas, and take into account overall planning and overall promotion.
Keywords contemporary college students; cultivation; core values; path
培養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应具有开阔的视野和宽广的眼界,拥有多种培育方式以及全方位的运行机制。充分考虑社会、家庭、学校等外部因素的综合影响的同时,应考虑大学生自身内部因素,形成价值观培育合力。在高校工作中,要实现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等各个环节的横向结合。与此同时,不仅要重视专业教育的渗透,也要注重在人文教育中彰显,更有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现课堂教学过程的全方位育人。
1 统筹社会、家庭、学校和自我教育,形成价值观培育的合力[1]
1.1 加强社会教育
最近几年,低俗的媒体新闻和庸俗的文化快餐愈演愈烈,大众传媒的低俗化,严重误导了大学生对客观事实的认知和判断,甚至形成青少年的不信任心理。[2]所以大众媒体应当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加强合理引导,确保正确的价值导向;第二,塑造媒体客观真实的形象,增强大众对媒体的信任度;第三,健全媒体生态环境,通过大众的媒介素养来提升核心价值观的传播。
1.2 重视家庭教育
家庭教育是整个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特点和作用。[3]
第一,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是家庭教育的基础。要加强家庭实践活动,以家庭为单位开展义务劳动、读书看报、志愿活动等实践活动,创造良好的家庭培育环境。家长应该注重提高自身素养。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更要有过硬的自身素质。
第二,保障家庭与学校的信息畅通。目前,高校与家长间的联系基本处于隔离状态,具体表现在家长对学校相关部门及其工作人员的电话、手机、电子邮箱了解甚少,同时家长对学生的了解也是表层的,片面的。在学生、家长和学校之间建立一条完整的信息网络是有效避免家庭教育不足的重要途径。
1.3 立足学校教育
第一,营造良好的学校环境。首先,良好的学校教育离不开优美的校园物质环境,应当对校园的基础建设进行大力投资。其次,良好的学校教育离不开健康的校园精神环境。最后,良好的校园制度环境是学校环境建设的重要要素之一,校园的制度环境对于学校环境也至关重要。
第二,规范校园网络文化。首先,要主动出击,建设良好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其次,要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鼓励大学生做网络的主人,积极应用网络的有利条件,勿沉迷网络游戏,正确接受网络教育。最后,要净化校园网络环境,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的建设。
1.4 深化自我教育
第一,大学生要树立自我教育的理念。第二,要不断加强自我教育的能力。首先,大学生要进行自我认知,在此基础上设定教育目标;其次,要有所追求,在此基础上进行目标设定,真正实现自我超越和升华;第三,培养感情意志是大学生自我教育过程中至关重要的,要注重情感意志的培养。最后,要引导大学生积极参与实践,鼓励他们在实践中实现自我提高,自我成长,深化自我教育。
2 统筹课堂教学、校园文化活动和社会实践,实现全方位育人
2.1 课堂教学中的价值观培育
第一,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选拔高层次、高学历的教师,打造一支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人员队伍。
第二,改进教学方法。改变单一的灌输的教学方式,教学内容和形式要结合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结合学生思想的实际状况,通过多种多样丰富多彩的形式,不断创新教学方式,探索教育的新方法和新途径,激发大学生的内心认同和学习兴趣。
第三,价值观培育融入各门专业课教学中。根据课程性质以及教学目标,改进思路,时刻反思,寓情于景,真正融入每门专业课的教学之中。
2.2 校园文化活动中的价值观培育
第一,营造良好的思想氛围,加强校园精神的培育。高校应该注重提升和美化校园文化环境,陶冶学生情操,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创造校园精神文化,营造良好思想氛围,建设和谐校园。
第二,丰富和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形式。进行观念变革,充分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和主体性,创新校园文化活动的方式,构建品牌活动,建立长效机制,从而使得这些活动以及精神代代传承。
第三,校园文化活动顺应网络时代要求。在网络高速发展的时代,我们需要充分利用网络的优势,实行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深入分析和正确认识网络的优势与不足,从而趋利避害,转害为利,发挥网络对于校园文化活动的正面作用。
2.3 社会实践中的价值观培育
第一,在思想上支持和重视大学生社会实践;第二,要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和认知规律组织社会实践,增强活动的实效性;第三,促进社会实践的教育理念创新,坚持学研结合;第四,将社会实践纳入整体教学计划。将社会实践作为素质教育和高校教育的必修课,纳入到高校的整体教学目标中,实现量化标准;第五,给予社会实践专项经费支持,从而保障社会实践的经费支出。为确保社会实践活动有序顺利开展,国家要设立社会实践活动的专项基金,保障经费支持,建立专项基金库,保障社会实践经费有序划拨,畅通社会实践经费的划拨渠道,保障经费合理支出,并扩大社会实践活动的覆盖范围。
3 统筹专业教育、人文教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实现全面渗透
3.1 在专业教育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专业教育具有其基本特点,掌握专业教育的特点至关重要。在专业课中培育价值观,是一个无意识的过程,具有隐蔽性的特点,从而实现专业教学中逐渐渗透。首先,传统的教育方式,通常是教师说学生听,这种填鸭式说教,极其容易让学生们厌烦,从而产生反感情绪。其次,专业课教育润物细无声,论道不说教,更加生动而非生硬,通过学生自己进行体验和感受,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和参与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通过“无意识”渗透,学生们消除内心逆反心理,从心理接受,入脑入心。
第二,把握其渗透途径。首先,研究各专业课的特点,因地制宜,因材施教,从而实现渗透效果。其次,要与实践相结合。要注重引导学生在实践中学会思考、积极发现、大胆想象。
第三,正确引导教师施教。道德教育应融入教育的全过程,应寓于各个学科,专业课教师如若单纯讲授专业知识,这样的课堂必定单调乏味、缺乏生机,正确引导教师施教,应注重将道德教育融于专业教学之中,寓于教学全过程,从而有效推进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最后,教师在整个教育过程中“既要美其道,又要慎其行”。教师要不断完善自我,增强自身人格魅力。教师的行为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广大教师应加强学习,以身作则,在一言一行中教育学生、感染学生,在生活中关爱学生、心系学生,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行为取向。
3.2 在人文素质教育中彰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注重课堂教学各个环节。教师首先要提高自身素质,练就真本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改善工作作风,教师应该加强学习,积极给学生树立正面的形象,成为学生的好榜样。同时,要建立相应的规章制度,通过相关外在的约束,提高教师队伍修养。
第二,在人文教育中实现全面渗透。首先,要在专业课中提炼和延伸专业文化知识,实现专业课中人文教育。其次,要将人文教育纳入到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目标,各学科教学计划应涵盖人文教育内容,制定专业培养方案、计划和目标时,应将人文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其中,细化到每次的课堂教学中,落实到学科教学计划。
第三,加强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首先,要将人文精神融入到课堂中去,让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其次,要摒弃单一的政治教育,重视对个人生活的人文关怀。最后,要增加人文学科课程所占比例,在教学改革中,人文素质教育应作为主要内容纳入其中,全面实现人文教育渗透于各学科教育。
3.3 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是中国高校大学生的必修课,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教育的职责,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帮助学生解决各种思想问题,是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的重要任务。
第一,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中,要深化和落实以人为本的理念。首先,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应坚持以人为本,尊重大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成长规律,尊重教育规律,注重贴近生活、贴近实际,真正走进学生内心。再次,创新教学方法。高校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用新颖有趣的形式和方法,激发学生兴趣。
第二,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的教学中应当坚持以下三结合。首先,坚持与课程渗透结合。其次,坚持正面教育和纠正偏差相结合。再次,要坚持实践锻炼和情感体验的结合。
参考文獻
[1] 宫志峰.思与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研究[M].山东人民出版社,2007:46.
[2] 余保华.中国学校价值观教育:内涵、目标与原则[J].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7(5).
[3]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1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