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洁玉
(广州市天河区天园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广东广州 510000)
静脉滴注治疗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常用的给药方式。随着疾病的复杂化,滴注药物种类的多样化以及滴注用材换代速度的加快,静脉滴注也面临着更高的风险,例如渗液、淤青等,对护理配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为研究有效的护理服务模式,本研究选取84例接受静脉滴注治疗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观察综合优质护理服务的应用效果。
1.1 一般资料 从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期间在我院接受静脉滴注治疗的患者中抽取84例随机分为一般组、观察组。一般组41例,男22例,女19例,年龄19岁-71岁,平均(45.2±6.9)岁;观察组43例,男23例,女20例,年龄18岁-72岁,平均(45.7±7.1)岁。两组临床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1.2 方法 一般组应用一般护理,护理人员接到注射通知单后核对患者信息、药品有效期,配药后按照常规要求穿刺。
观察组另应用综合优质护理服务。维持治疗室整洁、舒适的环境,定期开窗,按照患者要求调整温湿度,摆放花草增加房间生气;在治疗室张贴或悬挂静滴相关知识,挑选实践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操作,在穿刺前将药品滴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滴注完成后针眼按压方式告知患者,并选择粗、直血管穿刺,严格按照无菌程序消毒;穿刺时使用亲切的语言安慰患者,告知其主动配合对穿刺成功的重要性,提升其配合度,针对负性情绪严重的患者,可适当按摩完骨穴与太冲穴;穿刺完成后叮嘱患者尽量避免移动,防止渗液,并及时询问患者在滴注中是否存在不适感,及时处理不良反应,可适当对药液加温,减少对机体的刺激。
1.3 研究指标 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不良事件出现率。护理评价:包括环境舒适、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心理关怀、卫生教育满意度,满意度=满意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分析用SPSS 24.0,用率表示计数资料,用χ2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1 一次穿刺成功率、不良事件出现率 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远高于一般组(P<0.05),不良事件出现率低于一般组(P<0.05)。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一次穿刺成功率、不良事件出现率[n(%)]
2.2 护理评价 观察组环境舒适、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心理关怀、卫生教育满意度分别为97.67%(42/43)、100.00%(43/43)、97.67%(42/43)、95.35%(41/43)、95.35%(41/43),远高于一般组的85.37%(35/41)、87.80%(36/41)、82.93%(34/41)、80.49%(33/41)、78.05%(32/41)(χ2=4.163,P=0.041;χ2=5.576,P=0.018;χ2=5.297,P=0.021;χ2=4.420,P=0.036;χ2=5.520,P=0.019)。
静脉滴注是重要的给药途径,但在护理人员操作技术、患者配合情况、滴注药物种类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下,可能出现穿刺成功率低、渗液、针孔出血等不良事件,影响患者就医体验[2]。优化穿刺护理配合是护理人员的重要职责。综合优质护理服务是将普通护理作为基础发展而来的现代护理模式,立足于患者需要,强化、扩充、优化基础护理,促进护理服务质量的全面改善,在临床多种疾病的护理中均有广泛应用。
本研究中,观察组一次穿刺成功率远高于一般组(P<0.05),不良事件出现率远低于一般组(P<0.05),环境舒适、护理态度、护理技术、心理关怀、卫生教育满意度远高于一般组(P<0.05),提示综合优质护理服务在提升穿刺成功率与护理评价、减少不良事件上具有优势。该护理服务模式通过环境干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等多种护理措施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增加穿刺知识,将外界因素对患者的影响降至最低,为穿刺成功提供保障,进而提升患者配合度与满意度[3]。相较于一般护理服务,增用综合优质护理服务可促进护理针对性与全面性、科学性的提升,是一般护理的深化,在提升护理服务质量上具有明显优势。
综上,综合优质护理服务在静脉滴注治疗患者中的应用可提升一次穿刺成功率、减少不良事件、改善患者护理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