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家芳
摘 要: 价值属性是教育的根本属性,护理专业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重要接班人,因此在护理专业教育中体现社会主义价值观非常必要。本文阐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教学内容中的体现,阐明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教育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目的是将知识教育和价值观教育真正统一于课堂教学中。
关键词: 护理职业 心理素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中提出,要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要贯穿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学校教育应紧紧围绕“育人”这一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书育人全过程中。从教育内容和教育目的来看,价值属性是教育的根本属性。对于我国教育而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根本上规定着我们国家教育的基本性质。高校专业教师应充分挖掘专业课程的育人功能,提炼课程的育人资源,注重专业课中所蕴含的社会主核心价值观内涵。以护理专业课程为例,护理专业培养的是我国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的后备军,在其专业课教学中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促进护理专业大学生全面发展,保证护理队伍质量建设的需要。护理心理学是护理专业大学生必修的一门专业基础课程,这门课中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在护理实践中,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护士心理素质的重要性,认识到优化护士职业心理素质,对提高护士的成才率、优良率,保证护理队伍质量建设,促进人类健康事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护理心理学是护理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科学,对促进病人身心健康,培养综合素质高的护理人才发挥了重要作用,核心包括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培养。护士职业心理素质及其优化,是护理心理学学科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是其中一项重要教学内容。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指护士职业群体从事工作时的综合心理能力的表现及稳定的心理特征。具有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是现代护理模式对每一位护士提出的基本要求,是提高护理质量的保证。护士的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的知识目标包括让护生学习作为优秀的护士应具备的职业心理素质,如智力素质、情绪素质、人际素质、人格素质等;能力目标包括能够提高自身的职业心理素质,并且体现于护理实践中,能够胜任护理工作、促进病人早日康复,提高护理质量;情感目标包括让护士认识到护理事业的重要意义,形成良好的职业态度。从教育目标及教育内容来看,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教育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个人层面即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价值观相契合。
一、爱国体现了护士职业心理素质的教育目标
从教育目标来看,学习护理心理学的目的是培养素质全面的护理专业人才,为社会主义卫生事业更好地服务。随着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随之发生深远变化,护理工作要求护士把掌握的护理专业理论知识及操作技能与医学、心理、社会、伦理、法律等方面的知识结合起来,解决病人的护理问题。这对护士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护士必须具备良好的职业心理素质才能胜任护理工作的要求,更好地为病人服务。对护生进行职业心理素质教育,是为了让护生能够在今后临床护理工作中提高护理质量,促进病人早日康复。从更深远的意义上讲,是为社会主义医疗卫生事业服务,履行保护生命、减轻痛苦、增加健康的专业职责。这正体现了“爱国”这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为爱国是具体的,不是抽象的,它要求个体把个人的前途命运同祖国发展繁荣、同人民幸福安康结合起来,为增进民生幸福而努力。更重要的是把这种情感转化为实际行动,落实到每一个祖国需要的时刻,贯彻在平凡的工作岗位和日常生活中。爱国不仅仅是一种朴素情感的表达,还是一种理性要求的体现,对于护理专业大学生来说,学习优化职业心理素质的相關知识,成为合格的护理人才,提高病人生命质量,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这是爱国的应有之义。
二、敬业是护士智力素质的内在要求
敬业是对待生产劳动的一种根本价值态度,是敬重并且珍惜自己从事的事业,对自己的事业能专心致志,尽心尽力。对护生来说,敬业是由其未来职业的特殊性所决定的。护理工作者,无论置身何时何地,都必须忠实执行、自觉遵守职业守则。敬业要求每个人从自身做起、扎实工作,及时并善于总结工作经验,掌握工作规律,提高敬业的能力和水平。敬业不仅和态度相关,而且和能力密切相关。要真正做到敬业就必须加强学习、增强敬业能力。对护理专业大学生来说,提高智力素质,就体现敬业价值观的要求。护理工作对护士的智力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智力素质指在认知过程中体现的素质,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等。观察病人的病情及心理状况是护士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护士必须具备敏锐的观察能力,随时观察病人的表现。护士的注意力需要有较好的品质,在千头万绪的工作中具备排除无关信息干扰、全神贯注于工作的能力;也应具备一定的注意广度,力求做到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把繁杂多样的工作内容尽收眼底;要根据工作任务的变化,把注意力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护士面对的病人数量多,护理计划需要随时调整,各项操作都要做到准确无误,这都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记忆素质。在面对病人千变万化的病情时,护士必须具备独立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在有限的时间里采取有效的措施。护生学习关于智力素质的内容并加强学习如何提高自己的智力素质,符合新时期对每个敬业者提出的时代要求。
三、诚信是护士人际素质的基本需要
诚信是人与人之间相处的基本原则,也是社会运行的基本条件。在法制逐渐健全的今天,诚信在医疗行业中同样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它将成为每个医疗卫生事业成败的关键。“诚”要求我们内诚于心,“信”要求我们言行上不欺诈、不虚伪。我们倡导的诚信就是以诚待人、以信取人,做老实人、办老实事,以个人的言行遵守信诺,构建言行一致、诚信有序的社会。近年来,我国医疗卫生领域中医患关系日益紧张,与此同时,医疗领域中医患诚信有所缺失,导致一些病人安全的心理需要不能得到满足,给建立相互信任的护患关系带来了很大的阻碍。护士在和患者的人际沟通中应让患者获得安全感。在护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中,人际素质是一项很重要的教学内容。人际素质即人际交往能力是职业成功的主要因素之一。护理工作决定了护士需要与患者密切接触,护士是连接医药各种复杂人际关系的纽带,始终处在护患关系的中心。尤其是需要与身心失衡、人际能力减弱的病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护士在人际素质中必须具备实事求是、诚信待人、表里如一的品质,能够真诚关心病人、慎独自律,使病人在心理上获得安全感,这样才能赢得患者的信任、尊重和理解,形成护患之间的良性互动,整个社会和谐、健康的医疗氛围才能逐渐形成。
四、友善是护士人格素质的必要内容
友善即与人为善,《说文解字》里说:“善者,吉也。”就是有一颗善心,才能吉祥,才能达到最美好的生活,最美好的世界。对邻人,对他人,甚至对陌生人,都应该有一颗友善之心,这就需要我们以阳光心态看待他人,从积极的角度肯定他人、尊重他人,以友善的态度为人处事,能够心平气和、乐于助人。这就是“仁者爱人”。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首先需要完善人格素质。因为友善的行为是我们内在的友爱和善良个性的外化,一个内心阴暗的人是不會有和善的态度和友爱的精神的。护理工作特定的工作对象要求护士应以良好的情绪状态为病人营造良好的情绪氛围,这就需要护士具备良好的人格素质。人格素质主要指护士的个性特征,良好的个性特征有利于护士角色功能的发挥。其中性格是个性特征的重要组成部分。性格指个体对客观现实的稳定的态度和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性格由不同的特征组成,其中之一是性格的态度特征,指人在处理各种社会关系方面的性格特征,主要有对待社会、集体和他人的态度。护理工作要求护士富有爱心、具备友善的态度,热忱关心受病痛煎熬的患者,即要求护士具备友善的性格特征。一般来说,具有平静、宽容、豁达、活泼、随和、友善等个性特征的人更适合从事护理职业。从这里可以看出友善是护理专业大学生职业心理素质教育的必要内容。
综上所述,“护理心理学”中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教育这一部分内容,从教学目标到教学内容,都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可以看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是一项新的教学内容,并没有剥离于教学,而是长久存在于教学内容之中。明晰了护士职业心理素质教育中的社会主义价值观内涵,对具体的教学活动有重要意义,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实施,不是要进行某种额外的教学工作,而是融入课堂教育本身,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专业课中的教育达到润物细无声的效果。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价值澄清法、案例分析法和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在学习理论知识的同时,让学生自觉深入价值情境,护生在培养良好职业心理素质的过程中实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塑造。
参考文献:
[1]杨艳杰,曹枫林.护理心理学·第4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
[2]杨艳杰.护理心理学·第3版[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
基金项目:湖北医药学院教学研究项目:“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护理心理学教学的探索与研究”(编号:201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