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凌
摘 要: 本文从汉英两种语言的句法逻辑与句式构造两个方面入手,分析汉英两种语言在语句进行组建构造时的差异,并用数学思维进行分析归纳,总结教学中行之有效的应用实践经验与方法,这对英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有一定的启示。
关键词: 句法逻辑 句式构造 数学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身体,思维是语言的大脑。换句话说,语言是思维的执行机构,思维是语言的指挥中心。人们在讲话时说出来的话,在写作时写出来的文字都属于语言的范畴,这些语言完全是受潜在的思维方式影响。我们生活在母语为汉语的环境中,从小就耳濡目染地掌握了汉语这门语言的各种约定俗成的规则、使用规律、语法结构、语用规范等,有的时候即使不清楚汉语的语法规则,也可以在不同的场合正确地使用汉语,在自然习得语言的同时自身已经具备汉语的思维方式。但是,当与英语国家的外籍人士交流沟通时,如果使用的是按汉语思维教授的英语就会发现,我们说的很多英语语句外国人会感到迷惑,也许他们能听懂,但是会觉得很奇怪,因为我们表达出来的英语句式带有汉语思维,并不是他们习以为常的地道英语表达。同样地,英语为母语的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时候,也会遇到同样的问题,特别是汉语思维方式的复杂性所影响的汉语句式的多样性,对学习汉语的留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本文将从汉英句法逻辑、句式构造上进行对比分析,借助数学思维归纳、总结,找到两种语言语句上的差异,更好地服务于英语教学与对外汉教学。
一、汉英句法逻辑上的差异
在世界范围内,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强调“意合”意识。这种“意合”的思维方式体现在汉语这门语言时,汉民族常运用一种“悟道”的方式,也就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中的“意会”[1]。所以,汉语的语句在表达上偏“意合”,汉语句松散,多简单句横向排列,汉语语言表现形式受意念的引导,看上去概念、判断、推理不严密,句法功能呈隐念形式[2]。相反,英语属于印欧语系,强调“形合”意识。这种“形合”的思维方式体现在英语这门语言时,英民族常在语言表达上注重形式的规范、合体,语法逻辑严密,句子层次分明、井然有序,英语句严密,多复合句纵向包含。也就是说,英语这门语言注重运用各种有形的联结手段实现语法形式的完整,其表现形式严密地受逻辑形式的支配,概念所指暄界分明,句子组织严密,层次井然扣接,句法功能呈外显性[2]。
对比汉语和英语句的这一特点,我们看这个例句:
People who lived in areas of high air pollution that might be from invisible particles from traffic fumes, coal-fired power station and factories are at increased risk of cancer and death, based on a research.
在英语里,我们标注people who lived in areas of high air pollution为句①,标注that might be from invisible particles from traffic fumes, coal-fired power station and factories为句②,标注people are at increased risk of cancer and death, based on a research.为句③,顺序为①②③,状语部分based on a research依附在句③三句话构成一个完成的复合句,主句为句③,“主系表”结构,句①、句②分别为两句定语从句,三句话之间有很强的从属关系,用数学集合的观点来看,则为:集合②属于集合①,集合①属于集合③,构成全集。
翻译成汉语:一项调查表明,生活在严重空气污染的地区的人,越来越容易患癌症导致死亡,这些空气污染可能源自车辆尾气、燃煤发电厂、工厂所产生和排放的无形的微小颗粒。
在汉语里,依附在句③的状语部分based on a research在汉语里变成一个句子,我们标注为句⑤,翻译为“一项调查表明”;英语句子里的两句话句①与句③,在汉语里合并成一句话,我们标注为句⑥,翻译为“生活在严重空气污染的地区的人,越来越容易患癌症导致死亡”;而在英语句子里属于句①的句②则单独成为句⑦,翻译为“这些空气污染可能源自车辆尾气、燃煤发电厂、工厂所产生和排放的无形的微小颗粒”。
按照汉语的逻辑思维,一般是先交代事件的时间、地点、原因、条件等背景,即状语部分或状语从句,再解释人物、事件。在解释主语和宾语时,在名词/代词(主/宾)中心词前按照“先定语后主/宾(中心词)”的修饰顺序。所以,这句话的汉语翻译是先翻译英语状语部分形成句⑤,然后找到定语从句①的先行词(名词中心词)people后顺势翻译句②,再找到定语从句②的先行词(名词中心词)air pollution,翻译顺序是②①,得到了汉语翻译里较为松散的时间顺序关系的三句话⑤⑥⑦,没有严格的从属关系,用数学集合的观点来看则为:集合⑤、⑥、⑦独立成集,三个集合构成全集。
二、汉英句式构造上的差异
汉语与英语一样,可以用标点符号判断一句话。汉语用“。”、英语用“,”界定一句话。在对汉英完整一句话的句法进行分析时会发现,任何一句话的最小组成单位都是“主语+谓语”,在这点上,汉语和英语是相通的,可以用英语的专有名詞称之为“简单句”,不过有的时候汉语的简单句经常出现省略情况。只要在汉语“。”与英语“,”的句子中出现超过一个“主语+谓语”的结构,也就是说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语+谓语”的分句组合结构时,汉语与英语的使用就发生不同。
对比汉语句式与英语句式的不同,可以看下面的例句。
汉语:A.我喜欢狗。
B.他喜欢猫。
把A句和B句用最简单的方式合成一句。
答案:C.我喜欢狗,他喜欢猫。
英语:A1. I like a dog.
B1. He likes a cat.
把A1句和B1句用最简单的方式合成一句。
答案:C1. I like a dog, but he likes a cat.
由上面这两组例句可以看出,汉语句子在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语+谓语”的句子结构时,一个“主语+谓语”构成的句子与另一个“主语+谓语”合成构成一个整体的句子,两个分句可以只依靠语义本身并以多个简单句“扣环”一般顺序排列或用标点符号“,”的形式完成语义隐性的连贯,实现逻辑关系和语法意义上的“意合”,而并不像英語句子依赖连接词、关联词等形式手段实现外显的形式上的合体即“形合”。所以,我们就看到汉语和英语语句的差异:汉语语句可以出现多个简单句,使用标点符号“,”把每一个分句组合在一起,标点符号“,”可以区分每一个分句;英语语句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语+谓语”的多个简单句组合结构时,一个“主语+谓语”句子与另一个“主语+谓语”句子之间的语法意义和逻辑关系必须依赖连接词、关联词等形式手段,有的时候用“and, but, or...”这样的连接词,有的时候用“that, who, which, where...”这样的连接词,这样英语的每一个“主语+谓语”句子之间就形成了并列、包含或者从属关系,往往句子较长形成并列句或复合句。
在英语的复合句中,可以归纳得出一个数学公式1,即:n个“主语+谓语”结构中,必须有n-1个连接词或关联词。同样看上面的例句:
People who lived in areas of high air pollution that might be from invisible particles from traffic fumes, coal-fired power station and factories are at increased risk of cancer and death, based on a research.
这句话里总共出现了3个“主语+谓语”结构,分别是“who lived”,“that might be”,“people are”,必须要有2个即3-1个连接词或关联词分别为who, that.
综上所述,语言是思维的执行机构,思维是语言的指挥中心。汉英两个民族由于历史文化背景、思维模式、语言产生机制的不同形成各自独特的语言交流表达模式与行为习惯。正如吕叔湘先生所说:“我们教外国学生,如果懂得他的话,在教他汉语的时候,就能了解他的需要,提高教学的效率。”[4]从事英语、对外汉语教学的学者和老师若能在教学中考虑到两种语言在其历史文化背景、思维模式、语言产生机制过程中的不同,探索这些差异的规律,并认真作一些数学逻辑上的思考,从而加以归纳、总结,借助数学思维寻求有效的方法,帮助学生摆脱本族语人的思维桎梏,让学生了解地道的目标语思维模式,掌握目标语的交流表达方式与习惯,使用正确的语言进行交流表达,这对英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宋煜.基于汉英语句对比下的来华留学生偏误分析[D].郑州:郑州大学,2015.
[2][3]高江梅.中英思维方式下的英汉句法差异[J].考试周刊,2010(11).
[4]吕叔湘.通过对比研究语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7(1).
基金项目:云南省教育厅指导性项目“云南省高校留学生跨文化交际语用失误研究”,编号为2016ZDX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