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本溯源,探寻汉字的真面目

2019-04-17 01:04赵继莹
中国教师 2019年4期
关键词:指事声旁形旁

赵继莹

小学阶段,识字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如何教会小学生这一个个外形与发音完全不相关的文字?汉字是表义文字,经过简化之后,虽然表义功能下降,但如果用心探寻,仍能归纳出一些特点。教师在教学时,可以从这些特点入手,追本溯源,帮助学生识字形、明字义、晓字音。

一、象形图画教学,追寻文字本义

许慎说:“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即人们在造字之初,会通过对物体轮廓或物体特点的概括而描绘出一种图画,这种图画逐渐固定下来,便是早期的象形文字。

知晓这一特点,我们在教学时,便可以对一些象形字,找出它现存最原始的记载,利用文字的逐步演化,进行图片的展示,帮助学生记忆。例如,二年级上册《狐假虎威》中的“爪”,既要求识记,又要求会写,学生们在学习的时候,很容易把它和一年级下册《小猴子下山》一课学过的“瓜”字相混淆。这时,教师便可借助这两个字不同的古文字形进行对比展示。“爪”的古文字形是、,很像动物的爪子。而“瓜”也是一个象形字,可以依次展示:图片→金文:→小篆:→宋体:瓜。同时解释“瓜”本是植物的名称,古文字形两边像瓜蔓,中间像果实,是藤蔓上结瓜的形象。至此,学生们就可以很清楚地知道“爪”与“瓜”的不同,“瓜”下的折和点是古文字中瓜形的简化,而“爪”并没有这一部分。

又如,“册”并不好识记,教师可借助图片,展示“册”字的甲骨文字形,小篆字形,讲解竖线表示竹简,横向的曲线表示把竹简穿成册的绳子,帮助学生理解。“册”的本义就是书简。后来词义发展,薄薄的书籍、订好的本子以及书本的数量单位,均可称为“册”。

二、指事会意解读,了解词义所指

王宁在《古代汉语》一书中说:“指事是在象形的基础上加指事符号以标识字意所指,只是所象之形的局部而非整体的造字方法。”理解了这种造字方法,便能够从字源入手,寻找这些文字中的指事符号,进而识别字形,理解字义。

例如,一年级上册《金木水火土》一课中的“上”和“下”,是一对意义相反的词语,这类词语所表示的词义,应该用什么样的字形来承载呢?我们伟大的祖先便采取了指事的方式,如“上”的古字形 ,“下”的古字形,先画出一个标准,然后在其上方或下方加一个短横,这个短横便是用来指明词义的。

除了象形、指事,我们还可以通过对会意字各个部件的分析,理解这个字整体的意义。裘锡圭在《文字学概要》里提到:“凡是会合两个以上意符来表示一个跟这些意符本身的意义都不相同的意义的字,我们都看作会意字。”如:“家”,甲骨文字形为,金文字形为。上面的“宀”,表示与室家有关,下面的“豕”,即猪。古代生产力低下,人们多在屋子里养猪,所以房子里有猪就成了人家的标志。本义为屋内、住所。所以,后来很多以“宀”为部首的字多与房屋有关。又如:“采”,甲骨文字形,像伸手采摘树上的果实,本义是摘取。远古时代的人们多采集植物的花、叶、果实作为食物。很多以“爫”为部首的字多与手部的动作有关。

在一年级、二年级接触的生字中,指事字、会意字占有一定的数量,教师如能找出古字形,再配以简单的图片,在释义的时候认真分析、引导,学生很容易对各个部件的组合表意产生兴趣。

三、表意部首归类,明确词义范围

除了用上述的造字方法识记汉字之外,我们还可以对一些表意部首进行归类,从而确定汉字的词义范围。

例如,以“口”为部首的字,多与口部的动作、声音有关,像哇、哎、呀、哄、喝、吹等。又如,“辶”,走之旁。小篆字形为,从辶从止,用它做偏旁的,多与走路有关,像过、迎、追、逃等。在这里,我们还可以引入表示此种含义的其他部首,对比讲解。走之旁与双人旁、足字旁相通,都表示与脚、走路有关的行为,像送、还,行、往,跃、跳等。

为方便教学,增强学生的记忆,教师可对每册出现的表意部首进行总结,同时关联已学过的同部首汉字,组词练写,达到巩固训练的目的。如一年级上册的“亻”旁,多指人类,可归纳:你、他;“女”旁,多指女性,可归纳:妈、妹、奶。二年级上册“木”旁,多与树木相关,可归纳:梧桐、松柏;“氵”旁,多与水相关,可归纳:潭、洪、泼;“虫”旁,多与昆虫、动物相关,可归纳:蛇、蚯蚓,但需要和学生强调,因为古人对于动物种类的划分不像现代这么科学、细致,所以不可武斷地把从“虫”旁的汉字狭义地理解为昆虫类。

四、因声聚集字族,分辨群组汉字

在现代汉语中,形声字占了大概80%。对于同一声旁的形声字,学生们如果不认真分析、区别记忆,很容易混淆。教师教学中,如果能根据声旁聚集形近字,再通过对这些形声字形旁的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字义,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二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的“幕、墓、慕”,声旁同为“莫”,但形旁不同,“巾”表示与纺织品有关,故有“开幕(拉开幕布,演出开始)”;“土”表示与土相关,故有“扫墓(在墓地打扫、祭奠)”;“”是心字的变体,表示内心的情感与活动,故有“爱慕”。“语文园地六”中的“饱、抱、炮”,声旁同为“包”,但形旁不同,“饣”表示与食物相关,“扌”表示与手部的动作相关,“火”表示与烟火相关,据此,可区别组词“吃饱”“拥抱”“炮火”,辅助识别这一群组汉字。又如,二年级下册“语文园地三”的“霄、宵、削”,声旁同为“肖”,形旁为“雨”的“霄”表示云、天空;形旁为“宀”的“宵”显示“通宵达旦”要在屋内进行;形旁“刂”表示与刀有关的物品、动作,可知“苹果”应该“削”。

小学低年级段的识字教学,采用各种游戏手段提高学生兴趣固然重要,但在汉字教学中,探寻根本,使学生能对汉字的缘起、汉字的演变、汉字间的关系有初步的了解,对于进一步学习传承中国的汉字文化、体悟汉字的文化底蕴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王宁.古代汉语[M].北京:北京出版社,2002.

[3]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

[4]黄玉芬.关注“本”“生”落实识字教学[J].中小学教学研究,2018(11).

[5]杨帆.小学语文识字教学方法初探[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8(34).

[6]李晓航.小学低年级字理识字教学研究[J].现代中小学教育,2016(32).

[7]程晓红.以字理为基础的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集团)有限公司)

责任编辑:肖佳晓

猜你喜欢
指事声旁形旁
画说汉字——百
“贷”与“货”
文学阅读中提问的“三性”与“三指”
声旁类推法在平翘舌声母方言辨正中的应用分析
失去自由的地方—牢
“一丝不苟”的糗事
略论古文字义近形旁的通转
指事理论浅析
形声字形旁表意的灵活性
桥头戏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