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图片开展初中语文读写训练
——基于细节的选择与表达

2019-04-15 07:53黄迎华
福建教育学院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漫画细节摄影

黄迎华

(古田县第七中学,福建 古田 352200)

不同的图片都有着自己的“语言”。绘画作品,线条、色彩就是它的语言;摄影作品,光线、影调就是它的语言;统计图表,数据、图块就是它的语言……在这个读图时代,面对新媒体上庞杂的图片,培养青少年的“阅读力”是很重要的。但只读懂图中之意是不够的,我们还要思考如何借鉴图片在细节的选择和表达上的技巧,实现图文这两种不同媒介语言的转换,促进学生语文读写能力的提高。

一、利用图片开展课内读写训练

在教学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时,笔者尝试结合罗中立油画《父亲》(见图1),指导学生抓住细节写人叙事的描写技巧。

(一)比较图文,学抓“细节”

比较油画《父亲》与课文《台阶》中描写父亲在晨雾中劳作的一段,教师问:“二者在体现人物辛劳这个主题上都采用了哪些相同的技巧?”师生共同分析,得出结论:图片和文本这两种媒介在体现同一主题上,都不约而同地选取了一个细节——汗水(露水)。油画塑造的是一个辛勤劳作的贫苦老农的形象,刻画人物脸部时把父亲的毛孔、汗珠都仔细地刻画出来。而文段则是从局部到细节地展开描写。先是局部描写“父亲头发上”“飘了一层细雨”;接着抓住细节细致刻画“每一根细发都艰难地挑着”“小水珠”,甚至细微到写小水珠的起伏。尽管呈现的方式不一样,但图片和文段都用了细腻的笔触突出人物的典型细节。

通过比较阅读,学生更深刻地理解了刻画细节的技巧,也懂得图片与文本在呈现方式上是相通的,可以互相借鉴。

(二)看图写作,学写细节

图1

在单元写作指导“抓住细节”时,先让学生仔细观察《父亲》这幅油画,注意刻画的细微之处,并把它描述出来如:干裂的嘴唇,深深浅浅的皱纹,额头上流淌的汗水,布满茧子、伤口的手;再让学生从修辞的角度进行扩写,如:他那沟壑般深深浅浅的皱纹,枯树枝般布满茧子和伤口的手;接着引导他们发挥想象从时间、空间的角度进行扩写。可以写父亲在春晨第一缕阳光下犁地,六月骄阳下除草,秋天寒露下收割,在农家小院中看到满仓粮食的欣慰……紧接着从声音和气味的角度进行扩写。犁地时,吆喝牲口的声音,泥土的气息;骄阳下,汗水滴落的“吧嗒”声,麦叶的清香;收获时,“吭哧,吭哧”的劳作声,以及谷物散发的阳光的味道……然后引导学生添加一些抒发主观情感的语句。[1]最后学生动笔习作,完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从图片出发,借鉴画家对人物细节的呈现方式,发挥想象进行读写训练,学生笔下的人物故事就具有画面感了。

二、利用图片进行课外读写拓展

研究表明,结合自己的摄影作品进行写作教学,能够更好地呈现学生视角中的世界,从而激发写作兴趣,提高读写能力。笔者曾尝试在摄影与写作的诗意碰撞[2]中学习“细节描写”。

(一)摄影指导

图2

1.选材指导。教师可用PPT展示这张照片:那是一对父子在雨中的背影(见图2),左侧的父亲全身都被大雨淋湿,衬衫粘着后背,可他的右手却用雨伞为儿子撑开一片无风雨的天空。教师问:“这张照片的主题是什么?运用了哪些细节表现主题?”学生通过仔细观察能迅速抓住“父爱”这个主题。作品用父亲淋湿的后背,倾向一侧的撑伞动作来展示父爱。教师接着问:“这在我们写作中叫什么手法?”学生明确这是以小见大,不论写作还是摄影选材都可以运用。

2.光影指导。展示那张“大眼睛”女孩的希望工程宣传图片。(见图3)明确了照片的主体和主题后,教师追问:“摄影是一门光与影的艺术,作者是如何运用光影的变化来突出主体的?”这样一问,学生恍然大悟,前景(两位学生)虚化且光线较暗,主体采用高光,背景的灰暗很好的衬托出了那张脸,使主人公明亮的充满着对知识渴望的大眼睛深深吸引住观众。巧用光影的变化可为照片增色。

这些摄影作品在细节的选择与处理上的技巧,值得学生拍照时借鉴。

(二)拍摄素材

学生利用课余时间,着手拍摄一些有思想意义的摄影素材,上传班级QQ群等公共平台,通过讨论、点评等方式,精心挑选细节处理较好的作品,供下一阶段写作使用。

(三)写作指导

先让学生在小组里,描述自己照片中的故事。同组同学提出修改意见,教师适时点拨、指导。每个学生根据意见,进行初稿写作。接着小组内互评互改,每篇作文至少两个同学批改,把写得生动细致的细节用波浪线画出来,写好评语。每个小组推荐一篇参加班级评比。教师把作文在展板上展示,全班学生评议;挑选一些细节描写传神的习作加以点评,供其他学生学习。布置学生进行二次创作。

通过用写作的方式理解摄影,用摄影的视角呈现习作。摄影与写作的巧妙融合,促进学生细节描写能力的提高。

三、利用图片开展考点读写专训

“能从图表、漫画等材料中捕捉信息,读懂信息,得出结论。”图文转换是近几年福建中考语文的考点之一,这种题目主要考察学生捕捉信息细节的敏感性。

(一)统计图表

图3

图表中的这些细节往往是解题的关键:表格中的数字变化,饼状图中各块扇形的大小,柱状图和曲线图中的起伏变化。可用福州市2017年中考质检卷考题“用一句话概括【材料一】显示的中国诗词大会关注人群的年龄分布特征”进行专项训练。教师可指导学生从两个细节去观察:一方面从人群分布最多和最少来看,小于19岁的将近调查人群的一半,可概括为关注度较高;50岁以上关注的人群最少,即关注度较低。另一方面从调查人群的年龄与关注人数的变化来概括,发现关注诗词大会的人群随年龄的增长而减少。

(二)徽标

首先让学生细读题目,注意表述时用词的细节,“描述”“介绍”“说明”等不同概念,意味着考察我们不同的表达方式,不仔细分辨,就会答非所问。其次要提醒学生关注徽标中变形的数字、字母、文字等细节,这些往往是设计者的寓意所在,要仔细揣摩。专项训练时可用2014年河南省中考题“下边是此次大赛的宣传画,请说明该画面的内容。”首先抓住字眼“说明”,这个细节意味着只要平实说明,不要生动描述。接着观察图片,发现左边图片由两小段电影胶片交叠变形而成,右下角是“2014向上·向善”,右边是“中国青少年微电影大赛”。把这些按顺序写出来就可以了。如果还要求写徽标的设计意图,就要从变形叠加的电影胶片类似一个“飞”字入手,结合比赛的用意,学生可得出:表示希望青少年借助此次微电影大赛放飞梦想。

图4

(三)漫画

图5

看漫画要抓住图中矛盾、夸张的细节,进行揣摩,联系社会生活,领会寓意。训练漫画题可用2012年牡丹江市中考的“仔细观察漫画《啃老》,说说漫画的含义”(见图5)。还是先细读题目,抓住题目中的用词细节“含义”。明白只要求写含义,不需要对画面进行介绍。其次学生要重点关注图中的这些细节:三个人物的关系、老人拧成麻花状的身体、盆上“父母积蓄”的文字。再联系现实生活,结合标题,漫画含义就能描述为:讽刺了社会上一些已经成年的子女,靠压榨父母的积蓄生活的现象。

此外,图示题要关注地图、示意图中的方位和路线,这些细节往往是表述的关键。

教师利用图片开展读写训练,使学生学会细节的选择与表达,从而打开视野,提高他们巧用“他山之石”来“攻玉”的能力。以此为基础,教师还可以利用音频、视频等不同媒介开展读写训练。这一系列的跨媒介读写训练,能促使学生多方位认知,学会尊重多样文化[3],为高中阶段“跨媒介学习与交流”奠定良好的基础。

猜你喜欢
漫画细节摄影
以细节取胜 Cambridge Audio AXR100/ FOCAL ARIA 906
留心细节处处美——《收集东·收集西》
细节取胜
知识漫画
漫画4幅
漫画与幽默
WZW—bewell摄影月赛
最美的摄影
摄影42℃展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