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乡土素材的使用现状与对策分析

2019-04-12 13:06钟春梁
江西教育C 2019年1期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习作

钟春梁

摘要:风景优美、乡土气息浓厚的农村,风格独特,生命力强劲。然而,农村小学生习作教学却存在不仅学生厌学厌写,老师也怕教的现状。针对这一现状,本文提出了三个对策。

关键词:农村小学生 乡土素材 习作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而“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可想而知,习作是提高语文素养水平的关键因素。然而,就当前农村小学生习作中存在种种不足,令笔者深感忧心。为此,笔者通过一系列的调查,对农村小学生习作中运用乡土素材进行了反思与探索。

一、乡土素材使用现状令人担忧

乡土,顾名思义——本乡本土,家乡故土。乡村无处不透露出自然之美、野性之美,无处不散发着浓郁的乡土人文气息,这使得农村孩子的作文素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但是,学生作文现状却不尽如人意。笔者就本校中高年级学生作文进行了细致地调查,大致出现几种情况:

一是无中生有,吹嘘浮夸。在习作教学中教导学生写真事、讲真话、表达真情实感,不能胡编乱造、更不能凭空想象、捏造扭曲事实。而现实习作练习中呈现怎样的“真相”呢?例如一位来自农村五年级学生在《我的家乡》一文中写道:我的家乡变化真大啊!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熙熙攘攘的街市、纵横交错的高架桥……为何会将参差不齐的楼房、平民小超市、蜿蜒曲折的乡村小道、榕树下的平地夸张描述得如此呢?

二是追求时尚,漠视乡土。让学生学会用笔流畅地表达是习作教学要解决的根本问题,让学生能够找到要写的素材是习作教学要解决的基础。只有先找到素材,动起笔来才知道整体写什么。但基于写什么这个问题,对农村小学生来说,似乎很难找到一种处于新鲜、引人注意的素材可写。

三是轻描淡写,无滋无味。俗话说“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在习作中结合当地一些民风民俗、时令节气、民间技艺等优秀传统文化,会让习作具有异样的风景。然而,能够真正将这些颇具乡土气息的素材贯穿于习作中,并写出生动形象、有血有肉的作品,则是寥寥无几。如此下去,实在令人担忧。

二、乡土素材使用难的原因分析

农村小学生习作为何不能让学生切实地抒写自己身边的真人真事真景呢?问题到底出在哪里呢?笔者通过问卷调查、同事交流等方式,总结出以下几点:

一是生活的单一化。在农村,因受众多因素的影响,造成与外界连接不便,促使孩子们认为农村生活单调,平淡无奇。所谓文如其人,写出来的东西散发出浓郁的“乡土”味,不想让别人一看自己的文章就知道自己是鄉下人,骂自己是“乡巴佬”,这种爱慕虚荣的心理,让不少农村小学生在习作中受了“伤”。

二是时代的发展。受电视、电影、网络等各种现代化媒体的冲击,农村的孩子们也未能幸免。通过网络通信设备接触到外界,开始了一场自我淘汰的心理大变革。看到城市孩子对足球、篮球、影视等明星的顶礼膜拜,模仿城市孩子追星;看到外面高楼大厦、繁华街市、高速公路等,盲目地不切实际地进行攀比,总认为自己的农村不如城市好,自己身边的亲人不如人家的好,心理产生一种莫名的排斥感,这样的习作固然也就没有了接地气、贴实际的乡土味。

三是受满分的影响。因城市与乡村来自不同区域的学生考着同样的试卷,写着同样题目的习作,却得不一样的分数,为何呢?农村学生写的习作里面的人与事都有种“土”味,而城市学生写的习作呈现出一种鲜活都市的味道。诚然,城市的现代化设施、快节奏的精彩生活和靓丽的明星等的确值得一写,但作为农村的孩子对这些没有身临其境的感受,如果要写就成了脱离实际,就成了没有真情实感的套话假话。

三、乡土作文素材运用的对策

作文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而要想让农村学生的作文充满真情、注满实意,就应重拾乡土,让学生从自己父老乡亲身上捕捉憨厚纯真的善、自然质朴的美、真切实在的情中提取写作素材。

一是品诗文土味,吸自然真气,增乡土情谊。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让我们看到了乡村农民耕织及儿童学着大人的样子耕地种田的情景,一篇篇充满浓郁“乡土味”的乡土绝唱,无不道出了儿童对农村生活的向往及大自然给予儿童的快乐。大自然养育了万物,山川日月、花鸟虫兽、风雨雷电、太空宇宙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恩赐,我们不能享受城市的繁华,但我们可以从神妙的大自然和古朴的农村乡土劳动中感受到快乐。

二是热爱乡土,关注周围的环境,平常见真“美”。在习作教学时应该让孩子走出校园到神奇的大自然去,到广袤的农村去,感受大自然的壮美,发现农村独特的韵味。如起伏的山峦,潺潺的流水,芬芳的稻香,悠悠的白云,鲜美的鱼虾……如此多样的自然风光为学生的作文注入了鲜活的源头活水,同时也培养学生对自己的家乡充满无限的热爱之情。如果在有关“爱家乡”主题的习作中,学生则可写出特色,写出深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再加之充分运用拟人、比喻等多种修辞手法,增强表达和阅读效果,不失为一篇情文并茂的好作文。

三是热爱乡土,关爱身边的人,平淡见真“情”。乡村家庭三代同堂,甚至四代同堂,乃至五代同堂,全村同祖同宗比比皆是。因此,在教学中要不时地贯穿引导学生多观察的习惯,从身边的亲人开始,从吃饭时的一声呼唤,摔倒时的一个搀扶,上学时的一声嘱咐中获取情感的慰藉,体验人间的温情,感悟亲人的纯朴善良、憨厚勤劳等场景,都可激起学生写作的冲动,情动而辞发。如《我的父老乡亲》一文中,小作者的语言无半点雕饰、浮夸,字字弥漫着对家乡和亲人的爱,把平淡无奇的乡野小村描绘得有声有色,把父老乡亲的心灵刻画得灵动鲜活。

四是热爱乡土,留心周边的事物,平凡见真“奇”。只有留心观察,学生的习作才能有所创新,不走别人的老路。有一次,笔者问学生:“我们周围生活中环保方面最有积极意义的东西是什么?”有的学生认为植树造林最有意义。笔者意味深长地说:“植树是环境保护的基础,保护森林才是环境保护的有力保障啊!”从中学生领悟到那些默默奉献的护林员,才是乡村环保的“珍珠”,是平凡中的非凡。如《绿色的保护神》有这样一段描述:“正在山林中巡逻回家的他,突然听见与他为伴的那条猎狗‘汪汪……”地狂吠不已,并迅速向西边跑去。他知道一定有情况。于是顾不上腹中的饥饿,身体的疲乏,迅速向猎狗跑的方向追去……望着狼狈不堪的盗林贼,他舒心地笑了,猎狗也欢快地蹦来跳去……”寂寞单调的护林生活在小作者的笔下显得有趣而神圣,没有华丽的辞藻,故弄玄虚的吹捧,只用朴实的笔墨,叙述平凡的人物、事件和生活,却诠释出不平凡的坚韧与追求。

带领学生畅游于乡间田野,感受独特的乡土文化,呼吸自然之灵气。用质朴的语言,灵动的画笔,大山般的胸怀,在农村小学生作文的天地间描绘出绚丽的“乡土”色,散发出浓郁的“乡土”味。

猜你喜欢
农村小学生习作
提高农村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对策
浅谈如何培养农村小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农村小学生养成教育工作的研究与实践
农村小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培养策略的研究
挖掘语文传统文化,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