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研究

2019-04-09 03:24刘天福
关键词:有效策略德育教育小学

刘天福

【摘 要】随着素质教育的深入发展,小学德育教育显示出了巨大的教育功能,加强小学德育教育已经成为广大教育者重点研究的课题之一。小学生作为祖国未来建设的接班人,其思想道德水平和综合素养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影响,这就要求广大教师必须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策略和方法,不断提高小学生的综合素质,从而实现小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

【关键词】小学;德育教育;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9)05-0074-02

引言

对于小学生而言,由于他们正处在成长的初级阶段,导致这一时期的他们思想还不成熟,人格还不健全,因此,小学教育除了要关注小学生的文化教育外,还需要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和影响,以便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从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和世界观。但是,就目前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的现状来看,小学在德育教育工作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将这些问题解决,才能提高小学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当前小学德育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

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许多家长和教师都更加看重学生的学习成绩,这种陈旧的思想观念导致他们忽视了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家长和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会为学生提供各种各样的补习班和辅导班,一味的追求成绩的提高,忽视了对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小学生思想道德观念薄弱,最终难以落实德育教育的各项工作。

2.德育教育方式较为陈旧、单一。

许多家长由于工作的原因,很少能抽出时间来陪伴孩子,导致德育教育只能有学校完成,家长忽视了自身的教育功能,将德育教育完全委托给学校,严重影响了德育教育的全面性。[1]与此同时,学校开展德育教育的方式也较为单一,主要以“灌输式”为主,这种教育方式很容易使学生产生厌烦的心理和烦躁的情绪,不利于德育教育的顺利开展。

3.缺乏全面、科学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评价方式较为片面,忽视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就目前小学德育教育的评价标准来看,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方式比较单一,导致学生对自身的认知不全面,学生往往只注重某一方面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升。此外,单一的评价标准不利于学生自信心的树立,促使学生在学习中体会不到成就感和满足感,这对德育教育的贯彻落实是十分不利的。

4.缺乏与家长的有效沟通。

在许多家长的观念里,德育教育仅仅是学校的责任,他们将德育教育完全交给学校,忽视了自身的教育功能,导致德育教育无法全面展开。与此同时,一些社会教育的要求与学校德育教育的需求不符,导致德育教育在开展的过程中困难重重,从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德育教育的顺利实施。

二、有效加强小学德育教育的策略

1.健全考核制度,突出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

在素质教育和新课改不断发展的今天,德育教育将面临全新的挑战。长期以来,学校教育没有彻底解决好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问题,在一部分学校领导观念中,认为智育是硬的指标,德育是软的指标,出现了重“智力”轻“品德”、以“智”代“德”现象。智育与德育虽然都是促进学生身心发展,达到培养人才的目的,但是从完成任务的情况看还是有所侧重的,德育教育的主要任务就是提高学生们的思想觉悟,学会识别是非善恶美丑,具备良好的道德素质。因此,学校和教师都应提高对德育教育的重视程度,例如,可以增加思想品德教学课时;对各学科教师每学期开展德育教育的情况进行评估;对开展效果不理想的课程进行调整;对教师进行培训和指导。

2.创新德育教育方式,加强与学科教育的联系。

新课程标准中明确地提出了“以人为本”的观点,新课改的最终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扎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要将德育教育融入到各个学科的教学之中,将不同学科的优势和特点充分发挥,促进德育教育有效性的不断提高。例如,可以开发各学科的德育教育资源,注重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发挥各学科课程各自的优势。各学科教师要根据各自教材的特点,在备课和上课环节中,充分挖掘各科教材的德育内涵,切实把握好教材中学科知识与德育教育的结合点,注重学科教材内容与现实生活的内在联系,在教学中真正体现“教材是对生活的總结、生活是对课本的延伸”这一宗旨。

3.加强与家长的联系,提高德育教育的全面性。

学校应与家长建立联系,正确引导家庭教育的走向,成为协助家长教育孩子的好参谋。相比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具有很大优势:学校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已经形成了不同德育教育内容和德育目标,教师具备相对专业的教育能力,拥有相对完善的教育体系。同时也有不足,受形式、内容和时间、空间的限制,学校更多的是强调教育的整体性和统一性,缺乏个别性的教育。而家庭教育的特点刚好弥补了这些不足。因此,家庭和学校更是要协调配合,形成具有真正意义的教育合力。比如,教师可以利用微信、QQ等现代化的交流手段,建立家长群,加强和学生家长的沟通,第一时间了解学生情况。

4.正视网络技术的影响,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性。

21世纪的学生被很多人称为“网络一代”。网络是一柄双刃剑,一方面,给学校的德育教育注入了一股新的活力,带来生机;而另一方面,也给小学生的思维方式、道德行为带来了不良影响,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2]如何引导中小学生正确并且合理地利用互联网络是摆在每个教育工作者和学生家长面前的一个重要问题。对此,学校应设立网络健康安全教育课程,指导学生正确利用网络。比如,可以要求学生在网路上搜索一些学科学习资料,也可以搜集一些有关网络健康或合理利用网络的情景剧让学生分角色表演。

三、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小学德育教育,不仅是促进小学生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也是实现小学教育教学目标的必经之路。这就需要广大教育者要重视德育教育的重要地位,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手段,不断完善德育教育的评价体系,真正落实德育教育的各项要求。与此同时,学习还需加强与学生家长的密切联系,促使家长认识到德育教育的重要性和自身的教育职能,从而配合学校的教育工作,进而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参考文献

[1]孟涛.小学德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方吉庭.关于新形势下小学德育教育的探索[J].学周刊,2016(33).

猜你喜欢
有效策略德育教育小学
浅析初中地理课堂合作小组创建的有效策略
初中政治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分析
小学语文教学激发文本阅读兴趣的有效策略
构建职校高效语文课堂的有效策略
德育在新传媒时代播音主持专业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