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

2019-04-08 09:11林青
文理导航 2019年10期
关键词:史料实证高中历史培养

林青

【摘 要】历史是学生在中学时期学习的主要科目之一,作为一门常识性学科,其对学生的理解能力、逻辑思维、文化素养等都有很高的要求。不同于初中阶段的学习,高中阶段的历史增添了许多拓展性、广泛性的知识,而这些都需要凭借学生的个人能力和核心素养来解决。另外,史料实证作为历史学科的基本能力,在培养学生学科核心素养、提高历史能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从教学实际出发,从浏览历史书籍、播放影视资料、开展主题探究等几方面对于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实现历史教学新突破。

【关键词】高中历史;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

所谓史料实证,是指对收集的史料进行分析,并尝试使用可信度更高的史料进行历史分析,争取重现历史事实。值得注意的是,在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是培养学生历史核心素养的一大要素,教师通过带领学生从多方收集史料,并加以整理和分析,从而舍伪取真,正确使用各种史料,使学生学会用实证的方法去解决历史问题,并以此为基础提出自己对于历史问题的见解。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史料,让学生学会分辨信息,提高鉴别能力,从而培养史料实证的学科核心素养。

一、浏览历史书籍,收集有效史料

有效、充足、多元化的信息是开展史料证实的重要物质基础,只有掌握了资料,学生才能够从中发现历史现象、解读历史问题。然而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业压力大、时间紧迫、条件有限等因素,高中生往往不能掌握充分的史料证据,教师也无暇顾及学生的心理感受,将教材当作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的唯一资源,一味地背诵课本、练习题库虽然在短期内能够提高学生的历史成绩,然而长期下去,学生的历史能力只会停滞不前甚至倒退。这就要求教师要给学生提供自主收集史料、分析历史知识的机会。收集史料的途径有很多,比如考古、图书馆、博物馆或者采访当事人获得资料等,而对高中生来说,通过浏览历史书籍来查阅资料无疑是最快捷、便利的方式。

例如:在教学《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这一部分内容时,鉴于学生对国外历史了解较少的情况,首先,教师可以提前让学生去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使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个初步的认识;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诸如“英国君主立宪制是怎样建立起来的?”“你能找到哪些重要事件?”等问题,并伴随着教学的进度将答案一一在黑板上写出,加深学生的记忆。这样一来,通过让学生浏览史料,可以提高学生的历史基础,加强其心理认知,开动思维运转。

二、观看影视资料,提高鉴别能力

除了上文提到的浏览历史书籍外,观看影视资料也是一种获取史料的好方式,同時,观看影视资料还具有帮助学生检验所学知识、提高鉴别能力的作用。随着信息技术的普及,教育领域也趋向现代化、科技化,高中生住校的占绝大多数,缺少观看影视视频的机会。鉴于此,教师完全可以在课堂上借助多媒体为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音频、图像等等,相比于纸质资料,这种生动形象、直观具体的教学方式更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除此之外,通过对影视资料中的现象进行分析,可以提高学生自身鉴别史实的能力,防止被乱象误导。

例如:在教学《鸦片战争》这一节课时,首先,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相关的电影、图像,给学生视觉刺激,让学生通过观看影视来获取历史知识,这也是一种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方式;除此之外,在学完本节课后,教师还可以向学生提出“鸦片战争的背景、主要影响是什么?”“与电影中呈现的内容有什么区别?”等问题,让学生通过找出不同点,进行分析、理解,从而进一步加深历史印象。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带领学生观看影视资料,并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分析、论证,能够有效提高学生鉴别历史真相的能力。

三、对比理解记忆,完善知识框架

在收集史料、观看影视的过程中,学生会获取到各种方面的资料,然而这些资料并不都是正确的、完整的,也就是说,学生要进行二次加工以及分析,将文字、图像资料结合文物、史料进行对比论证,从而查缺补漏,完善自身知识框架,建立深层概念。对比论证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法,通过列举两种事物以及两种以上事物的项目,找出异同点,学生能够在对比的基础上更好地理解知识,也能够形成深刻的印象,从而加强记忆,减少混淆、遗忘现象的发生,而这也恰恰解决了历史学科需要学生通过大量背诵、记忆去掌握知识的难题。

例如:在教学《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这一章节时,鉴于这两部分内容容易出现被混淆的情况,教师可以让学生自主找出异同点,并提示学生通过时间、地点、侵略者、影响等方面来切入,提高学生学习效率;除此之外,教师可以选择几名学生陈述答案,并在黑板上列出,不断地补充、完善,从而找到正确答案。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对比论证的方法,让学生对比学习,理解记忆,能够有效减少学生出现概念上的混淆,提高学生历史核心素养。

四、运用历史知识,增强实践能力

在收集史料、鉴别史料、记忆史料之后,接下来就是运用史料,引导学生做到学以致用,走出课堂,接触现实,这也符合素质教育理念下增强学生实践能力的要求。综合以往的教学过程不难发现,部分学生不重视历史,也不喜欢历史,觉得学习历史的作用微乎其微,考前背一背就能得高分是这一部分学生的想法,这种侥幸心理也是导致学生无法提高历史能力,形成核心素养的主要原因。因此,教师要及时纠正学生这一态度,告诫学生学习历史的作用、好处,并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形成正确的历史认识,提高历史表达能力。

例如:在教学《辉煌灿烂的文学》这一节课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陈述特定历史时期的文学著作,比如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等等,检验学生的学习情况,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向学生征集怎样保护传统文学的建议,让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和人生经验来作答,从而提高应对开放性问题的能力,并鼓励学生积极宣传,为保护传统文化贡献一己之力。这样一来,教师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知识解决现实问题,开拓了学生思维,增强了其实践能力。

五、开展主题探究,提高协作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历史知识相对广泛、复杂,如果让学生漫无目的去进行学习,很有可能会造成时间的浪费,导致学生做的大都是无用功,这样很不利于教师教学的进一步开展,也不利于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鉴于此,教师不妨按照教材中的目录分配,以单元、章节的方式让学生开展主题研究。为确保学习效率,教师可以安排学生组成团队合作,并在课堂上以多媒体课件的形式展示,通过作业展示,教师能够掌握学生的学习状况,并在此基础上调整教学方案。

例如:在教学《现代中国教育的发展》这一节课时,针对这一主题比较泛化、零碎的特点,首先,教师可以综合考量学生的能力、特点来进行分组,并指定小组长,让学生以团队的形式进行课下探究;除此之外,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让学生真实的感受到中国教育的变化与发展,更新头脑中的观念。这样一来,通过开展主题探究这种目的性、针对性较强的学习方式,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历史素养能够在潜移默化中得到提升。

结语

综上所述,高中历史教学中“史料实证”核心素养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与学的双方主体付诸均多努力的过程。诚然,仅仅向学生传授基础知识已经不足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教师要利用多种手段来培养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让学生学会如何学历史,如何用历史,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在高中历史教学过程中,通过收集有效史料,提高鉴别能力,完善知识框架,增强实践能力,提高协作能力,学生可以将零碎的史料加以整合,形成一个系统化、理论化的框架,从而真正做到“论从史出”。

【参考文献】

[1]吴才灿.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素养,落实初高中历史教学的衔接[J].新课程(下),2017(07)

[2]王俊生.高中生历史学科史料实证核心素养培养初探[J].学苑教育,2018(09):27

[3]李妍.浅谈高中历史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J].新课程导学,2017(21):83

猜你喜欢
史料实证高中历史培养
高中历史“问题+”课堂模式构建的实践探究
遵循记忆规律 提升高中历史学习效率
学科哲学导向的高中历史教学重构
浅议普通高中历史课程体系的新变化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培育学生的“史料实证”素养
高中历史教学中的“史料实证”素养论析
史学阅读与史料教学
以“史料实证”为中心的高三历史复习课
高中数学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析新形势下航空计量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