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晓谆
[摘 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要更新教育理念,树立“普惠式”的培养意识,要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摈弃陈旧的管理模式,引入民主平等理念,优化班级管理模式;培养责任担当意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给每个学生提升能力的机会。
[关键词]班级管理;班干部;特殊群体
[中图分类号] G6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058(2019)06-0084-02
近几年,隨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发展,“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已成为课堂教学改革的基础。但是,在班级管理方面,不少教育工作者还是“穿新鞋,走老路”,采用培养个别学生成为班级管理者的形式,让班干部代替班主任发号施令,管理班级。这与新课程“开放型”“民主化”的理念是背道而驰的。长时间地培养一小部分人作为班级管理人才,一方面漠视了大多数学生的成长,另一方面,长期使用一小部分人当班干部,容易使班干部过早地尝到权利带来的优越感,使他们自小就滋生“腐败”的念头。因此,作为班主任,要以全体学生的发展为本,通过培养全体学生的集体意识,鼓励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培养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决不能将培养组织管理能力的机会只留给一小部分学生,从而使班干部成为班级管理中的特殊群体。
一、更新教育理念,构建“普惠式”的培养理念
长期以来,在班级管理中,大多数班主任都是通过“发现—提名—表决”的形式,从学生中选拔产生班干部。经过一段时间的培养,使学生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 然后放手让学生管理班级,使其成为班主任的得力助手。而这些学生一旦担任班干部后,其职务似乎也变成了“终身制”。有的学生从一年级开始当班长,一直当到高中毕业,一干就是十多年,这确实让学生的组织管理能力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这些学生尚处在成长阶段,思想不够成熟,缺乏必要的鉴别判断能力。长期参与班级管理,容易使他们提前学会察言观色、心口不一等,还没有踏入社会,就已经变得圆滑世故。另一方面,大多数学生长期处在被管理的位置,他们同样有参与管理的诉求,同样有表现自己的愿望。如果漠视了这些学生的诉求,这样的教育本身就是残缺不全的。因此,培养组织管理能力,不应该成为个别学生的专利。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应该建立“普惠式”的培养理念,使每个学生平等地参与到班级管理之中,通过参与班级管理,形成管理班级的能力。
二、改变管理方式,摈弃陈旧的管理模式
在过去的班级管理中,大多数班主任惯用的模式就是建立班委会,在班主任的指导下,由班长负责组织开展班内的各项活动。具体操作中,因班主任懒怠习惯,容易产生一些弊端:一是班主任将班干部当作自己的“千里眼”“顺风耳”,班内发生的大事小情,都要求班干部翔实汇报,容易导致班干部与其他同学之间产生矛盾,造成班干部“撂挑子”的现象。二是由于班主任的偏爱,使班干部管理权限过大,容易滋生骄傲情绪。在管理中仅凭自己的好恶,在班主任面前打压自己不喜欢的同学,造成班干部与部分学生的尖锐对立,不利于班级团结。三是班干部在管理过程中,夹在班主任与全体同学中间,容易形成权衡利弊、见风使舵的不良习气,不利于学生良好人格素养的形成。四是班主任缺乏务实的工作风格,喜欢安排班干部暗地里盯着一些学生,要求班干部按时汇报,容易培养部分班干部“打小报告”的习惯,极易导致学生形成不健康的人格心理。这就需要我们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摈弃陈旧的管理模式,引入新的教育理念,探索新的管理方式。
三、引入民主平等理念,优化班级管理模式
在新课标的理念中,要构建“民主化”的新型师生关系,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管理中,引入民主化的理念。一是决策要民主化,在班级管理决策中,要尽量依靠大多数学生献计献策,让每个学生参与到决策中来,分享参与的快乐。二是在班级管理过程中制定好管理细则,发挥制度的作用,弱化班长的权利,强化全员参与的意识。在操作中,将原来班长的全权负责制,改为两三名班长分工协作,轮流负责自习时间的纪律,对违纪情况提出点名批评。可让其他同学轮流担任常务班长,记载每天发生的违纪现象及受到批评的事件,并报送班主任审阅,班主任依据记载内容深入调查、分析评判,做出最终仲裁。这样一来,减轻了“领头羊”的管理压力,也促使全班学生参与班级管理;既增强了班集体的凝聚力,又让学生的管理能力得到了培养。
李镇西老师说:“培养学生的平等意识,就是要让学生认识到,现代社会生活要求人与人之间拥有并保持人格上的独立、自由、平等,还要使学生了解社会主义社会中公民之间权利与义务的平等性,懂得尊重维护自身与他人权利的道理。”在班级管理中让每个学生学会自尊、尊他,平等地参与班级管理,做班级管理的主人。同时在管理中学会平等地对待每个同学,避免形成“主子般的自傲”。这就要求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努力创设民主平等的班级氛围和人际关系,让每个学生都成为班级建设的主人,逐步废除“人治”,促进“班规面前人人平等”的精神养成。
四、培养责任担当意识,提升学生核心素养
新课标明确提出了“学生发展的核心素养”内容,要求学生:“自尊自律,文明礼貌,诚信友善,宽和待人;孝亲敬长,有感恩之心,热心公益和志愿服务,敬业奉献。具有团队意识和互助精神,能主动作为,履职尽责,对自我和他人负责。”在以往的班级管理中,也有人探索过全员参与式的管理模式,通过班级事务承包模式,使班级事务“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这样做,虽然也能调动学生参与班级管理,但是容易造成班级管理碎片化。班级管理的核心目的是培养学生,尤其是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和担当意识。我们无论以怎样的模式管理班级,都应该建立相应的评价机制,将“自尊自律”等责任担当意识列为评价要素,对每个参与班级管理的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评价,并且指正学生做得不到位的地方。这样一来,能使每个学生参与班级管理工作,并在管理过程中提升核心素养,体现“全面发展”这一根本。
总之,在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虽然在课堂教学中渗透了课改的新理念,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但是在班级管理中,不少地方仍然是由班长或班委行使班主任的权力,使班干部成为特殊群体。这需要班主任从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给每一个学生提升能力的机会。在班级管理中,播撒民主平等的种子,走向法制的社会,传递责任担当意识,健全未来国民的核心素养,助力社会全面和谐的发展。
[ 参 考 文 献 ]
[1] 约翰.密尔.论自由[M].北京:商务印务书馆,2005.
[2] 李镇西.我的教育心[M].北京:教学科学出版社,2011.
(责任编辑 诺 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