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合日阿依·巴图尔
(新疆和田县文工团,新疆 和田 848000)
对大部分生活在中原腹地的人而言,西北边陲广袤大地上存在着一个能歌善舞的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即便难得亲眼一见,但从众多艺术作品中其实已可窥见这个遥远民族的些许特色,只是随口哼唱几句就已经能够感受到歌曲旋律间透露出这个歌舞民族的热情奔放。而这些歌曲还有一个较为共通的特征,就是歌曲颇有舞曲的节奏,能够即刻激发起歌唱者且歌且舞的兴趣来。
维吾尔族可谓是人人皆能歌舞的民族,通常不需要严格区分场合,兴之所致就能够翩翩起舞。因此自娱自乐性的舞蹈占据了相当的比重。这种自娱性舞蹈重在现场发挥,往往是在节假日等喜庆场合中,人们便不分年龄或场内场外的限制而自由舞蹈。舞者既可以和场内的同伴互动,也可以即兴邀请场外观众共舞。而舞蹈进入高潮阶段时,场外观众往往还以热烈的鼓掌相应和,故而场内场外会形成极其热烈的舞蹈氛围。
表演性舞蹈顾名思义,主要是在庆典场合用于表演性质的舞蹈。最早起源于宫廷乐舞,后来传至民间,多以表达快乐、兴奋的情绪。这种舞蹈常见于庆典场合开始前或者最后的压轴表演部分。由于一般没有相对固定的舞蹈动作且参与人数众多,因此更加接近于群众性的大联欢。相对来说,南疆的舞蹈风格更加华丽,表演性较为显著;北疆则更贴近日常生活,因此在风格上更趋于生活化的活泼。
这种舞蹈最初具有宗教祭祀性质,是维吾尔族信仰的伊斯兰教宗教舞蹈的风俗化演变。主要由男性组成广场表演的队伍。其代表舞蹈是萨玛舞。这种舞蹈通常参与人数众多而场面盛大。同时由于受到宗教舞蹈的影响,风格趋于沉稳。由于主要由男性参与舞蹈,因此动作充满激情、豪放而富于力量感。
基于劳动人民日常生活劳作的舞蹈往往都是不同程度上现实生活的展示或再现。因此,维吾尔族舞蹈起源于民间的特点决定了其舞蹈中呈现的美学意义首先是现实主义的色彩。
比如不少舞蹈动作中可以看出维吾尔族先民从事的游牧与狩猎活动的痕迹,肢体动作幅度较大,体现出游牧与狩猎过程中与大自然相抗衡的粗犷与豪放。又如处于封建社会时期的维吾尔族底层民众生活受到统治阶级的压迫与剥削,因此在民间艺术作品创作中自然地带有针对统治阶级残酷统治的反抗精神、讽刺意味,这在舞蹈纳孜尔库姆中就有比较明确的体现。再如,维吾尔族人民舞蹈的场地往往不受限制,果园、田间与广场、房间都可以成为载歌载舞的理想地点。从此也可以看出,这些民族舞蹈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与普通民众日常生活与劳动密不可分的部分,是基层民众现实生活的艺术化展示。
除了对现实生活的再现,艺术创作中通常也会包括创作者对生活的期望或寄托美好的理想。维吾尔族舞蹈也有这种浪漫主义的美学意义所在。由于地处自然环境相对恶劣的西北干旱、半干旱地区,农业活动的自然条件相对贫瘠,因此古代维吾尔族先民往往需要与大自然的恶劣状态展开激烈的搏斗才能获得生存所需的资源。因此,在这些地区民间艺术作品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成为艺术创作永恒的主题之一。维吾尔族舞蹈中活泼欢快的一面正是这种浪漫主义思想的寄托。
历史上的维吾尔族是从西域迁居而来的流动民族,其生存发展过程中经历了不同程度的民族融合。体现在舞蹈艺术中就是高度的融合性。
因此,这种持久又深刻的民族融合造就了维吾尔族舞蹈较为显著的人文主义美学意义,也表达了维吾尔族民众乐观积极、健康向上的民族精神和态度。
维吾尔族舞蹈发源于最基层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劳作的过程,是民族文化和悠久历史传统的肢体化传承。维吾尔族舞蹈的多姿多彩不仅展示了这个民族漫长又复杂的发展历程,也体现出高度的民族融合性。因此,维吾尔族舞蹈不仅是古典舞蹈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也是对中原地区传统艺术不容忽视的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