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翠
物理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是高中课程中的必修科目,并且在整个教学体系中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可以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物理教学要关注学生的核心素养,在新课改背景下要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争取在实验平台之下让学生的能力素养得到进一步增强。
核心素养是在课程教学改革之后提出来的重要概念,主要是关注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和学生的学习态度等,学生只有具备了核心素养才可以更好地学习相关文化知识,由此适应新的学习环境,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但是,教师在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过程中还存在一定的问题,学生缺少科学探究能力和交流能力,对于物理知识的应用也不足,并且缺少相应的态度与责任素养,这样对于学生的实验学习将会起到极大的阻碍作用,也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养成。
对于高中物理的学习,教师需要建立起相对完善的教学体系。知识内容可以分成几个大的版块,为了践行核心素养的教学导向,教师在教学之前需要对各个版块的知识进行联系和融合,让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更具有针对性。物理核心素养和应用素养的养成要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还有学生的物质观、运动观、能源观等,在此基础上构建起来的知识体系才会更加完善,才可以强化学生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例如,在学习《摩擦力》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了解摩擦力的概念,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反思“什么是摩擦力,摩擦力在现实生活中是否被应用,在现实生活应用摩擦力有何利弊”。在这些问题都清楚的基础上学生再学习“什么是重力和弹力,什么是力的合成与分解”。这样展开对比学习将会让学生在“力学”知识体系中的学习更为完善,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和消化,强化学生现实生活中对具体物理知识的应用。实验中用弹簧测力计勾着木块缓慢拉动弹簧测力计记录读数和小木块的运动状态,并记录物体的运动状态,直到木块开始进行匀速运动为止。在进行“观测摩擦力大小”的实验时,可以主动让学生参与实验,并让他们亲自动手参与体会。在实验教学设计时,可以通过探究实验了解摩擦力的变化不断增强时学生的观察能力。这一节课中互动环节比较多,学生要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并且也应快速地进入到实验情境当中,观察摩擦力与生活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明显提升。
实验是高中物理学习中不可或缺的教学内容,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思维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让学生的知识体系与脉络更为完善。高中物理学科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创新和实验教学,也要让学生有参与实验的机会,实现对物理实验的感知。教师创建教学环境让学生亲自参与实验、理解感知和体验实验,这样才可以逐渐养成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例如,学生在学习“关于物体平抛运动轨迹”的过程中,就可以做好探究性实验。学生可以按照教师的动作做塑料瓶的平抛运动轨迹实验,并且做好观察和记录,进行自主的探究,了解其中反映出来的物理学原理。通过启发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学习有科学的态度和精神,严谨地进行实验,这样才可以增强学生的核心素养。另外,在学习“超重与失重”的相关知识时,为了让学生有创新意识,教师应减少单纯的语言讲解,因为失重和超重的概念对于学生来讲十分抽象,为了增强教学的有效性和趣味性,需要给学生做好实验设计工作,让学生可以亲自动手做实验,了解什么是失重和超重。如使用重锤还有纸的连接,迅速向上提起纸,或者使用重锤向下运动,之后会发现纸带断掉,这样十分简单并且带有趣味性的实验非常容易使学生对物理学科产生兴趣并且调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让学生体会到物理学科的研究精髓所在。
高中学生的物理探究学习是实验环节的重要内容,在实验中学生可以进行反思学习。教师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可以最大限度地增强学生的问题感知、问题反思或者是进行物理知识的研究。首先,教师要做好精心的情境创设工作,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探究,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其次,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物理知识和学生的生活有效结合在一起,减少学生物理学习思维障碍。
例如,在学习“电表的原理和使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给学生做好实验分组,让学生了解电表是怎样进行电流和电压检测的,了解二极管的正负极,进而判断出电路故障。在测试灯泡电阻的过程中让学生提出问题并思考电表怎样测算电阻,怎样进行公式测算。学生一起做交流分析,对于学生物理知识探究能力的提升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另外,教师还要创设多元化物理实践探究活动,增强学生的科学态度与责任素养,例如,学习“能源与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去感受物理学科的本质并且能够自己去组织实验,挖掘资源与知识。
综上所述,本文对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进行了分析和研究,高中物理学习中教师要给学生创设教学情境,优化实验教学,培养学生学科创新思维与意识,创设物理教学情境,增强学生探究与交流能力,进一步落实核心素养的教学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