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晓杰
(毕节市大方县中医医院,贵州 毕节 551600)
冠心病患者发病后,主要临床表现之一即为胸痛,临床治疗冠心病胸痛时,常应用西药治疗,但部分患者并不能明显缓解胸痛症状,疗效并不理想。研究指出,冠心病胸痛治疗中,中医结合西医后有助于提升治疗效果。因此,本院采用西药治疗冠心病胸痛患者过程中,即结合血府逐瘀汤,并随证加减,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研究对象选取我院2017年7月~2018年10月92例冠心病胸痛患者,男49例,女43例;年龄51~80岁,平均(6.8±3.4)岁。A组与B组各随机纳入46例,两组无明显差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A组给予常规西药治疗:①阿司匹林肠溶片100 mg/片,每次1片,口服,每日1次(空腹);②硫酸氢氯吡格雷片75 mg/片,每次1片,每天1次;③单硝酸异山梨酯片20 mg/片,每次1片,每天2~3次;④阿托伐他汀片20 mg/片,每次1片,每晚1次。
B组在A组基础上加用血府逐瘀汤加减治疗:①基本方剂组成:丹参25 g、川芎15 g、红花15 g、桃仁12 g、郁金15 g、木香10 g、当归15 g、枳壳16 g、赤芍15 g、姜黄15 g、三七粉(冲服)10 g、延胡索15 g、炙甘草15 g;②随证加减:患者伴痰浊壅阻证加栝楼等,患者伴阴寒凝滞证加附片等,患者伴心肾阴虚证加熟地等,患者伴气阴两虚证加人参等,患者伴阳气虚衰证加桂枝等。
两组均连续治疗2周,观察临床疗效;观察治疗后胸痛情况,无痛0分,轻度疼痛2分,中度疼痛4分,重度疼痛6分;记录胸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
显效:基本消除胸痛,静息心电图ST-T段与正常情况相同;有效:显著减少胸痛发作次数,静息心电图升高缺血性ST段,幅度超过0.05 mV,但尚未恢复正常,或变浅倒置T波,幅度超过50%;无效:未改善胸痛症状及心电图。
采用SPSS 20.0统计分析,计量资料及计数资料分别利用t和x2检验,P<0.05表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B组治疗后总有效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A组与B组疗效比较 [n(%)]
治疗后,B组胸痛评分(3.1±0.4)分、发作频率(9.5±4.3)次/周、持续时间(5.5±3.3)min/次低于A组(1.3±0.3)分、(3.7±1.7)次/周、(1.2±0.7)min/次,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临床上,冠心病较为常见,引发原因为心肌缺血缺氧,中医将该疾病归属到“胸痹”范畴,“胸痹”就是心脉病症,主要表现为胸部闷痛[1]。西医治疗冠心病胸痛时,多联合几种西药对症治疗,但部分患者无明显疗效。中医认为,血瘀是胸痹心痛临床上最为常见的证候,冠心病胸痛的治疗应主要坚持活血行气原则,血府逐瘀汤方剂以丹参为君药,化瘀血、生新血,祛瘀而不伤正;三七擅化瘀定痛,红花能通利经脉,破瘀行血,二者共助君药化瘀止痛,共为臣药;赤芍能除血痹,散恶血;川芎行气活血止痛,能上行头目,下行血海;延胡索、郁金、姜黄行气活血止痛;当归养血和血,使活血而不伤血;枳壳、木香行气,增强活血功效,且积壳能理气宽胸,行胸膈滞气;以甘草为使,调和药性,并能益气和中、固护正气,使活血行气而不伤正;诸药合用后,共同发挥活血祛瘀、行气止痛的作用[2]。血府逐瘀汤及常规西药联用后,可实现标本兼治,有效减轻胸痛程度,减少胸痛发作频率,促进患者康复。
综上,临床治疗冠心病胸痛患者时,应用血府逐瘀汤加减与常规西药联合后,可有效提高治疗效果,显著改善胸痛症状,减轻疼痛程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